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0887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docx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仁民爱物天道立仁为仁之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仁民爱物》和《责己恕人》,共有八课。

第三单元主要择取了先贤关于仁爱的论述,对孔孟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进行了评析和推介;第四单元选取了如何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论述,阐述了为人处世注重道德修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诵读内容

完成情况

1

第三单元:

仁民爱物

第一课:

天道立仁——

2

第一课:

天道立仁——

3

第二课:

为仁之方——

4

第二课:

为仁之方——

5

第三课:

安仁守仁——

6

第三课:

安仁守仁——

7

第四课:

仁民爱物——

8

第四课:

仁民爱物——

9

复习第三单元

10

第四单元:

责己恕人第一课责己内省——

11

第一课责己内省——

12

第二课:

改过迁善——

13

第二课:

改过迁善——

14

第三课:

以恕为道——

15

第三课:

以恕为道——

16

第四课:

宽厚容人——

17

第四课:

宽厚容人

18

复习第四单元

19

诵读展示

第三单元:

仁民爱物

教学内容:

1、儒家所理解的仁的内涵和本质,以及仁的一些表现形式。

2、仁德如何修养以及做到仁的一些具体要求。

3、君子要安仁、守仁以及如何安于仁、持守仁。

4、儒家关于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5、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同与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仁爱思想的内容。

3、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正面接受仁爱思想方面的教育。

活动方式:

朗诵经典、说意思、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8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天道立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在阐明社会人伦道理的时候有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那就是“法天象地”,取法于天地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一课《天道立仁》

二、学习《周易·说卦》和《孟子·公孙丑上》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周易》一书在人伦规则中提出了怎样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孟子在仁义方面又怎样的见解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天道立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天道立仁——,引入天道立仁——

2、解释“匹夫有志”的意思。

二、学习《论语·八佾》和《论语·卫灵公》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为什么孔子、孟子都如此重视仁德仁德为什么如此重要

2、今天的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仁德呢为什么

五、拓展:

1、看故事《孔子争仁》,交流:

你听了孔子的话,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第二课为仁之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在实践仁时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二课《为仁之方》

二、学习《论语·雍也》和《论语·颜渊》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孔子是对“仁”的解释是怎样的,在实践仁时他是怎样说的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第二课为仁之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为仁之方——,引入为仁之方——

二、学习《论语·颜渊》和《论语·阳货》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仁德只是一个,而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以上经典,请你谈谈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该如何去践行仁德。

五、拓展:

1、看故事《明帝以礼敬师》,交流:

从明帝对老师恒荣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三课安仁守仁——3.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对仁德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三课《安仁守仁》

二、学习《论语·述而》《论语·里仁》和《论语·卫灵公》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仁者和不仁者有何区别你认为该如何去做呢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三课安仁守仁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安仁守仁——3.2——

二、学习《礼记·儒行》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拓展:

1、看故事《文王安仁》,交流:

从文王送地求商纣废弃残酷的炮烙酷刑的举动,你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

第四课仁民爱物——4.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对仁德有不同的看法,孟子对仁也有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四课《仁民爱物》

二、学习《论语·颜渊》和《孟子·尽心上》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孔子和孟子对“仁”和“爱”的理解使怎样的你认为该如何去做呢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八课时

学习内容:

第四课仁民爱物——4.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仁民爱物——4.2引入仁民爱物——4.4

二、学习《孟子·尽心下》和《墨子·兼爱中》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通过阅读以上经典并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拓展:

1、看故事《秦西巴纵鹿》,交流:

秦西巴为什么要放鹿,孟孙又为什么把秦西巴召回来并委以重任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四单元:

责己恕人

教学内容:

1、儒家所理解责己恕人的内涵和本质,以及一些表现形式。

2、如何修养以及做到责己恕人的一些具体要求。

3、儒家责己恕人的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片段,背诵经典。

2、能感受经典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责己恕人思想的内容。

3、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正面接受责己恕人思想方面的教育。

活动方式:

朗诵经典、说意思、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8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责己内省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在阐明社会人伦道理的时候有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那就是“法天象地”,取法于天地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一课《责己内省》

二、学习《论语·学而》和《吕氏春秋·举难》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周易》一书在人伦规则中提出了怎样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孟子在仁义方面又怎样的见解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责己内省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责己内省,引入责己内省。

2、解释“三省吾身”的意思。

二、学习《孟子·离娄上》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为什么孔子、孟子都如此重视仁德仁德为什么如此重要

2、今天的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仁德呢为什么

五、拓展:

1、看故事《孔子争仁》,交流:

你听了孔子的话,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第二课责己内省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在实践仁时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二课《为仁之方》

二、学习《荀子·劝学》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荀子是对“授绳”的解释是怎样的,在实践仁时他是怎样说的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第二课改过迁善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责己内省1、2、3.

二、学习《论语·学而》和《论语·子张》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仁德只是一个,而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以上经典,请你谈谈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该如何去践行仁德。

五、拓展:

1、看故事《明帝以礼敬师》,交流:

从明帝对老师恒荣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三课改过迁善3、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对仁德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三课《改过迁善》

二、学习《论语·述而》《论语·里仁》和《论语·卫灵公》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仁者和不仁者有何区别你认为该如何去做呢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三课以恕为道1、2、3、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改过迁善1、2、3、4。

二、学习《左传·隐公十一年》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拓展:

1、看故事《请君入瓮》,交流:

从文王送地求商纣废弃残酷的炮烙酷刑的举动,你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

第四课宽厚容人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对仁德有不同的看法,孟子对仁也有独到的见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第四课《宽厚容人》

二、学习《荀子·非相》和《周易·象传》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阅读简要评述,讨论:

1、孔子和孟子对“仁”和“爱”的理解使怎样的你认为该如何去做呢

五、生交流,汇报感受。

师总结。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第八课时

学习内容:

第四课宽厚容人3、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宽厚容人1、2

二、学习《论语·子张》片段

1、师范读,指导诵读经典

2、初读经典,读通经典。

3、同桌互读经典原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经典,读懂意思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原文意译,交流理解经典意思。

2、师生合作:

古今对译,检查学情,相机释疑。

四、讨论:

1、通过阅读以上经典并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你的看法。

五、拓展:

1、看故事《信陵君纳贤容众》,交流。

六、指导诵读,尝试背诵

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作业:

1、背诵经典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