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育种管理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08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猪育种管理 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猪育种管理 3.docx

种猪育种管理3

关于种猪繁殖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徐锡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养猪业的格局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其显著特点是规模养猪继续发展,特点是相当一批工厂化猪场迅速兴起,这些猪场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为新世纪养猪业的发展显示出明确方向。

综观这些猪场的生产过程,不难看出种猪群的繁殖,至今仍是整个养猪业生产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围绕种猪繁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从畜牧学角度谈点看法,目的是相互交流,主要是向在座的生产第一线的同志学习,不当之处,请诸位批评指正。

一、后备、初产母猪的营养调控

饲养母猪的目的,是要延长其使用年限并在其一生中实现繁殖高产。

要达到这一目的,在相当程度上同后备母猪的培育有密切关系。

培育好后备母猪,可以为延长使用年限、实现高产打下基础。

而母猪的高产,是由增加排卵数和受精率,减少胚胎和胎儿死亡,增加产活仔数和增强母猪泌乳力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除遗传因子的影响外,人为可以直接调节的母猪营养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备母猪的饲养,应该保证喂给育成期要求的日粮。

从体重30千克左右开始,每千克配合料应含消化能13MJ,粗蛋白质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自由采食,不控制喂量,促其尽量生长。

但从体重45千克开始,日粮中的钙、磷水平,可再增高0.1%,以增强小母猪的骨骼发育,健壮肢蹄。

小母猪达到150日龄、体重约80千克左右,就应控制其生长,同样采食上述日粮,但采食量根据其体况膘情,控制在2.3—2.8千克范围之内。

这一期间,要保证蛋白质供给,但控制能量摄入量,可使年青母猪减少肢蹄疾病。

后备母猪配种应达到8月龄、体重130千克,并且第一个情期不要配种。

由于小母猪进入5月龄左右就实行限饲,因而在配种前二周应开始催情补饲。

所谓催情补饲就是在配种前的14天内采食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0千克配合料。

催情补饲可增加排卵量,有资料介绍,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

小母猪配种后如受胎则进入妊娠期。

配种结束后应立即把喂量降到催情补饲前的水平,每天约2.2千克左右,以利受精卵着床,减少胚胎死亡直至怀孕84天。

这一时期,如在严冬季节,可适当增加喂量2.5千克左右。

日粮营养水平为每千克配合料含消化能12.1MJ,粗蛋白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

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千克配合料含消化能12.5—13.0MJ,粗蛋白14%,赖氨酸0.7%,钙0.8%,磷0.65%,日喂量3.25—3.50千克,至分娩前2—3天,日喂量降到1.8千克左右,以免引起难产。

需要指出的是,在妊娠期间,保证母猪适当的能量摄入量,对提高母猪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而母猪体况、环境温度和妊娠所处的阶段等因素都会影响对能量的需要量。

如果母猪妊娠期内饲喂不足,可使仔猪初生重减轻、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成活率低以及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下降。

如果母猪妊娠期内饲喂过量,胚胎死亡率也会增加,泌乳期采食量就会降低而影响泌乳。

因为泌乳期的采食量同妊娠期的采食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妊娠期内采食量大,则泌乳期采食量小,反之妊娠期内采食量较小,则泌乳期采食量大。

妊娠期间饲喂部分青饲料或优质粗饲料,增加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不仅可以锻炼母猪的消化机能,增加饱腹感使母猪保持安静,也能利用部分青粗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更有利于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增进泌乳,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奶体重。

母猪产仔后的5—7天,逐渐增进到最大喂量,原则是母猪能吃多少就喂多少。

估计泌乳期母猪喂量的方法,一是以日喂1.5千克为基础,每哺育一头仔猪增加0.5千克饲料,如哺育10头仔猪日喂量即为6.5千克饲料;二是以日喂2.0千克为基础,每哺育一头仔猪增加0.4千克饲料,哺育10头仔猪日喂量即为6.0千克。

总之泌乳期的日喂量应达到6千克左右,最好达到6.5千克以上。

如果采食量偏低,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2—4%的油脂,并相应提高蛋白质含量,以保证泌乳充足。

这一时期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水平,应含消化能13.0—13.8MJ,粗蛋白14—16%,赖氨酸0.7—0.75%,钙0.86%,磷0.70%。

以上这些营养水平,适用于引进的瘦肉型种猪及其杂种猪,个场可通过生产实践加以检验,总结个场适于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饲养经验。

二、引进猪种头胎母猪的配种

随着瘦肉型猪的推广,引进猪种及其杂种母猪,如“杜长大”杂交模式中大约克猪和长大二元杂种母猪数量日益增多。

对这些后备猪群,有的场过于偏爱养的过肥,有的场则等同于一般商品猪饲养,达不到种用体况。

一些待配母猪长期不发情以及如何鉴定发情和适时配种,已经成为部分猪场和饲养户的一个难题。

母猪繁殖是整个养猪生产链中的第一个环节,头胎母猪的繁殖技术难度相对还要大一些,掌握不好影响母猪及时配种和产仔,乃至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计划和效益。

1、头胎母猪的发情

性成熟期瘦肉型种猪及其杂种后备母猪,尤其是高度培育的引进猪种,性成熟期都较晚,一般要在6月龄以后才达到性成熟表现发情,而本地小母猪和含外血较少的后备母猪,一般在4—5月龄,有的甚至更早就表现发情。

发情表征瘦肉型及其杂种母猪发情远不如本地母猪明显而易于识别。

本地母猪发情,表现焦躁不安,在圈内频繁走动,群养时则爬跨别的母猪;食欲不振,有的进食甚少,常发嘶叫;阴户明显肿大,有时排出粘液。

引进种猪的这些表征一般都不明显,有的只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必须仔细进行观察。

正常发情的生理基础母猪发情是一系列生理活动的综合反应,即同体内的激素分泌有紧密关系,又与基础代谢有关。

母猪摄取全面而适量的营养、维持繁殖体况是正常发情的基础。

从后备母猪计划配种前的15天左右开始,要给以充足而全面的营养,最好每天喂给,1—2千克青饲料,以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

猪的品种不同,对营养需要也有一定差别。

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适量饲喂。

有些猪场的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主要是把引进种猪同一般种猪用同样的料方与喂量,结果引进种猪因营养不良、体况偏瘦而影响正常发情。

发情鉴定对后备母猪发情必须仔细观察,掌握不同品种、杂交种特别是个体的发情规律。

为了便于观察,待配的母猪以一圈2—3头为宜,猪群不宜过大。

从预计配种前的20天左右开始,必须每天逐头进行观察,做好个体观察记录。

主要观察猪的整体表现,外阴部是否肿胀、色泽变化和对公猪的试情反应。

利用公猪试情是刺激母猪发情和鉴定发情的有效办法。

方法是每天清晨或上午,将性欲旺盛、性情温顺的公猪驱赶至母猪的栏门前慢慢走动,并稍作停留,观察母猪的反应。

如母猪见到公猪后不回避远跑,而是静立注视公猪甚至有主动靠近公猪的表现。

此时可将有此反应的母猪赶到配种场或公猪栏内进一步试情。

试情时不要突然把公猪赶进群养的母猪舍内,因为群养时不发情的母猪会迅速逃避公猪,而发情的母猪也往往跟着跑,不易发现发情的母猪。

观察母猪的“静立反射“表现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饲养人员进入母猪舍内,用手掌逐头按压母猪的腰荐结合部,不发情的母猪会立即避开,而发情的母猪则接受按压,有的甚至将臀部向按压者靠近,此时已到配种时期,应抓紧进行配种。

2、配种方法

据观察,瘦肉型引进猪种与地方猪种在发情周期、持续期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引进猪种发情不明显,往往被误认为不发情或发情持续期短。

引进猪种与地方猪种的共同特点是,青年母猪比老龄母猪发情持续期长,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长的季节发情持续期长。

必须依据母猪发情持续期的长短,确定配种时间与方法。

母猪排卵从发情中期开始,“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是符合猪的排卵规律的配种方法。

头胎母猪发情持续期3—4天,长的可达5天,一般要配种3次。

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如果母猪今天上午发情,可在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上午进行第一次配种,以后每隔8—12小时复配一次,共配三次。

在第三次配种后的8—12小时,若母猪仍接受交配,还可以再配种一次。

每隔情期配种都要详细记录开始发情和每次配种的具体时间及与配公猪。

有此记录,如果这一情期配种失败,可以为下一情期改进配种方法提供依据。

3、药物催情

母猪在生殖生理活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药物催情,人为干扰其性活动周期并无好处。

只有对长期乏情的母猪才可采用药物催情。

催情单用雌二醇一类的药物只能使母猪表现发情症状,并不能促使卵泡发育进而排卵。

药物催情较好的方法是一次肌肉猪舍孕马血清促性激素(PMSG)1600国际单位,两天后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3毫升。

注射11天后尚不发情的母猪再次注射氯前列烯醇3毫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4、妊娠诊断

母猪配种后必须长期进行仔细观察,确诊是否妊娠。

特别是配种后的25天内,更要认真观察猪的食欲、体况及举动,并做好记录。

凡食欲旺盛、增膘快、举动稳重者受胎的可能性很大。

有条件的应用测孕仪进行妊娠诊断。

决不能认为配种后准能受胎,不再观察。

因为引进的瘦肉型母猪,尤其是头胎母猪,配种时机较难掌握,受胎率也相对较低点,更应坚持观察,发现空怀猪及时补配,以免造成生产损失。

三、减缓热应激对繁殖的影响

猪是恒温动物,其一切生理活动都是在相对恒定的体温下进行的。

但是,猪总是生活在外界温度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因而猪体始终在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中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热调节关系,各类猪只要求外界的适宜温度也不同,种公猪为13—19°C,妊娠母猪13—20°C,哺乳母猪18—22°C,哺乳仔猪28—32°C,保育仔猪20—24°C,育肥猪12—18°C。

然而随着自然温度不断变化的猪舍温度,在季节之间、昼夜之间为猪提供适宜温度的时间是有限的。

当舍内温度高于或低于猪只要求的适宜温度并超过一定范围时,对猪就会形成热应激或冷应激。

过去养猪,猪舍都为半开放式,饲养群体小,生产中都很重视防寒保温,直至现今无论是分散饲养或规模饲养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过去防暑降温的问题不很突出,未能引起生产者足够的重视。

现今规模养猪,猪舍密集,多数猪舍为封闭式限制了通风;猪群密度大,散热多,猪舍空间相对较小,在本来气温就高的夏季更增高了舍内温度;加之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使热应激成为规模猪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山东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看,热应激对种猪繁殖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解决猪场防暑降温的难度也不亚于防寒保温。

高温对种公、母猪繁殖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性激素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性机能的弱化。

各类家畜的体躯结构显示,种公畜都是通过阴囊的驰伸或收缩来调节阴囊的温度,使阴囊内温度低于体温,以利于精子的发育与成熟。

猪的阴囊内温度约比体温低5°C左右。

当环境温度达到33—35°C时,猪的精液品质随之下降,精子数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

公猪精液品质差,影响与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及仔猪的硕壮性。

热应激也使种公猪的性欲降低。

种公猪从高温应激后1—2周开始精液品质下降,一般要在温度降低后7—8周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高温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较难直接目测,但危害甚大,是母猪秋季繁殖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0年夏季,山东气温高于往年,持续时间也长,省内有个猪场从我国北部地区新引进的10多头公猪,8月份几乎全部为死精,配种后母猪无一受胎,直至9月开始逐渐恢复,延误了母猪及时配种受胎,造成很大的损失。

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发情不正常,卵泡发育受阻,配种受胎率低。

气温超过32°C,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和后期流产及产死胎。

山东每年母猪秋季产仔的繁殖成绩较差,主要原因是母猪配种期或妊娠期处于高温季节。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的危害,在配种前3周、配种后3周及分娩前3周这三个时期尤为敏感严重,更应成为防暑降温、加强管理的关键时期。

附带谈一下,高温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较为直观,主要是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导致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降低。

有试验表明,一头体重68.2千克的育肥猪,在舍温21.1°C下日增重可达980克,温度32.2°C时日增重仅520克,而在38°C的高温下,反而日减重90克,体重越大,应激越重,尤需防暑降温。

减缓热应激必须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