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99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 解析版.docx

最新高考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解析版

1.(2021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

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

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

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

D、由分析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CDK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BYDV的细胞发生病变的原因,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

2.(202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整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根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物质变化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A、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分裂间期的G1期,环沟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均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

C、染色单体的形成在分裂间期,着丝粒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中心体的复制在分裂间期的G2期,染色体组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D错误.

故选B

3.(2021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

A、有丝分裂中核膜、核仁已经在前期解体,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rDNA上的信息主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不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载体,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合成过程,需要考生分析图示,理解图中核糖体的合成过程,结合教材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4.(202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2)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拟南芥的染色体数为2n=10,故知其细胞内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则甲表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中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图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每一极均有5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形成了四部分,且每部分含有5条染色体,说明形成了4个配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A错误;

B、图甲细胞中染色体正在联会,B错误;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的分裂顺序为甲→乙→丙→丁,D正确。

故选CD.

5.(202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该二倍体高等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4,分析图示细胞可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两两分别移向两极,移向同一极的两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图示细胞中,分别移向两极的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分别为d和D,且除该基因外染色体形态无其他差异,可推测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由于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2次DNA复制,则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胞质分裂,才形成图示细胞,D正确。

故选B.

6.(202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9)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

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__,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

图中检验点1、2和3的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__________(填序号:

①损伤和修复、②完成复制);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

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DNA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前者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__,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后者可用秋水仙碱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__,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

【答案】

(1)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 

(2)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 ①②   检验点5  

(3)细胞无限增殖2  纺锤体4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中间期的染色体及DNA的变化,分裂期的规律及癌细胞的特征。

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 细胞进入G1期后,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了,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S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细胞周期中的检验点有五个,检验点1主要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检验点2主要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检验点3主要是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检验点4主要检验纺锤体组装完成,着丝点是否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细胞无限增值,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

(1)G2期细胞已完成DNA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加倍;ﻫ(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间期的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分裂期的平均分配,保证亲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保持一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图中检验点1、2和3依次处在间期的G1-S、S、G2—M,其主要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损伤和修复,DNA是否完成复制;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ﻫ(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无限增殖,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失去接触抑制;DNA合成阻断法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癌细胞阻断在S期;分裂中期阻断法可用秋水仙素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故主要激活检验点4,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

7.(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二诊)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数量是之前的两倍

B.DNA的复制和数量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和DNA数量成倍增加

D.处于分裂中期和分裂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数量是之前的两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

B、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完成复制后其数目就加倍了,B正确;

C、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C错误;

D、处于分裂中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是不同的,中期染色体数目是末期的一半,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细胞增殖的过程及特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

8。

(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生殖器官内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