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927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docx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

2016-08-3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保险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因为内地保险业发展还不成熟,与国际保险业的先进水平相比较,在市场经营水平、管理和监管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本文首先对香港保险业发展的发展历史梳理成了五个阶段,其次通过对香港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展现香港保险业的近期发展现状,最后基于对香港保险业的研究,总结出了五点对内地保险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香港保险,发展历史,借鉴意义

一、香港保险业发展历史

保险业是香港最古老的行业,“在香港,没有任何一项商业活动能像保险一样反映香港历史的发展”。

香港保险业自1841年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综观香港保险业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1年到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以保险代理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这段期间,香港经济发展缓慢,保险业务主要由外资洋行操办;第二阶段,1945年英国恢复对香港的管治到1960年代末,为保险业的转型发展时期。

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香港保险业也发生转变,水险、火险业务蓬勃发展;第三阶段,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期,为保险业国际化、多元化时期。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股市的崛起以及大批跨国金融机构的涌入,香港迅速成为亚太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在香港设立分公司;第四阶段,从1980年代初至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为保险业规范化、制度化时期。

1983年6月,香港政府颁布实施《保险公司条例》,1988年8月,香港保险业联会成立后,积极推动行业自律;第五阶段,1997年香港回归到现在,为人寿保险业务和银行保险业务迅速发展时期。

亚洲金融风暴后,大批银行凭藉其庞大的客户网络和专业服务,大举进军香港保险市场,香港的人寿保险业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国际保险公司亦纷纷选择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为内地保险业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援。

二、香港保险业发展现状

经过170多年的发展,香港保险业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国际化、监管规范、制度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区一个重要的国际保险中心和全球最开放的保险中心之一。

2014年底,香港获授权经营的保险公司158家,其中,经营长期保险业务的公司44家,经营一般保险业务的公司95家,经营综合保险业务的公司19家;获授权保险经纪人为632家,获委任保险代理人为43760人。

2014年度,香港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297亿港元,其中,长期保险业务保单保费收入为2858亿港元,一般保险业务毛保费收入为439亿港元;保险密度为45527港元/人,其中,长期保险业务保险密度为39465港元/人,一般保险业务保险密度为6062港元/人;保险深度为14.68%,其中,长期保险业务的保险深度为12.72%,一般保险业务的保险深度为1.96%。

香港近年来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情况见表1。

2003年至2014年,香港保险业务结构也经历了较大变化。

一般业务和长期业务占比由24.28%和75.72%转变为13.32%和86.68%,长期业务占比明显上升。

在长期业务中,个人寿险及年金占比由78.36%上升到91.88%,上升趋势也很明显。

在个人寿险及年金业务中,非投资相连与投资相连业务占比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投资相连业务占比由2003年的23.96%上升到2007年的49.73%,然后下降到2014年的18.58%,当前仍呈下降趋势,这与资本市场波动情况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

三、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的借鉴意义

香港保险业比较完整地经历了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险业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是值得内地保险业借鉴的良好标本。

香港保险业发展对内地保险业发展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内地保险行业与国际接轨

香港保险业发端并发展于为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投资服务的需要,长期接受保险业发达的英国管辖,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主体的国际化程度高。

2014年底,在香港获授权经营的158家保险公司中,注册地在香港的86家,注册地在非香港的72家,注册地在非香港的72家保险公司来源于22个国家或地区。

2、香港境外注册保险公司长期寿险业务占比高。

香港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2013年度,以长期保险业务中最主要的个人人寿与年金业务为例,保费收入最高的前10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1942亿港元,占全行业比例达80.7%,其中非投资相连业务占比更是高达86.87%,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3、保险基金投资的国际化程度高。

根据《保险公司条例》第25A条的本地资产规定,除专业再保险公司及专属自保保险公司外,在香港或从香港经营一般业务的保险公司,须在香港维持与其香港保险业务的负债相符的资产。

这些保险公司于2013年财政年度终结时,在香港维持的资产总额为1027亿港元。

而经营长期业务所形成的保险基金,则没有须在香港维持资产数额的限制。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资产负债状况,在符合监管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安排。

2013年底,香港长期保险业务净负债约为11600亿港元,其中,有效个人人寿保单净负债为10590亿港元,退休计划合约净负债为1005亿港元。

这就意味着香港长期保险业务形成的上万亿港元的保险基金中的大部分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运营。

(二)有利于满足内地消费者多样化人寿保险需求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内地经济整体上上了一个台阶,但由于地域辽阔,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使得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一方面,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同时,又存在庞大的贫困人口群体,保险产品的需求层次高低不一,受制于内地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监管要求,一部分高端保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比如,外币保单、高净值、高回报保单等,内地保险市场无法供给。

而香港保险市场同样需求的消费群体出现的更早,已经适应客户需求开发出成熟的保险产品,如果借鉴香港经验,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人寿保险产品,有利于满足内地消费者多样化的人寿保险需求。

(三)有利于内地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内地保险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可观,2014年度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2万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仍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发展成绩突出,“好成绩”得益于几个因素,一是行业自身改革驱动,如费率市场化改革,保险投资渠道放开等;第二是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增速保持7.4%,经济结构调整,重视服务业,“新国十条”以及商业健康险发展相关意见的发布等,都是保险业发展的利好因素;第三是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如年金保险、大病医疗、健康保险等)越来越大,这是根本的驱动。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保险行业整体形象不佳、产品雷同、创新力不强、无序竞争、纠纷多发等。

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标准是消费者是否满意。

借鉴香港维持市场秩序的经验,有利于内地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内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香港保险公司普遍树立了严格承保、宽松理赔、对投资人和消费者负责的经营理念。

以保诚保险公司为例,公司盈利能力很强,根据2014年公司年报,公司当年已赚保费320亿英镑,而投资收益高达257亿英镑,按当年公司总负债3573亿英镑作为投资资产计算的投资收益率为7.2%。

而保诚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分红政策也很诱人,公司承诺分红险产品90%的红利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而且产品价值演示中标注的非保证价值也完全兑现。

因此,公司在消费者眼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获得了消费者的充分信任。

而国内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服务意识、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市场形象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虚心学习借鉴香港保险公司的先进经验,有利于全面提高内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有利于提高内地保险监管水平

香港保险监管制度建设的时间与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相比是比较晚的,1983年香港政府才颁布第一部保险业综合性监管法规,即《保险公司条例》,但由于它是基于香港保险业100多年的发展经验而制定的,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新的情况进行修订补充,因此具有很高的可执行性和监管效率。

为加强保险业的管理,1990年6月,香港政府正式成立保险业监理处,隶属于金融事务司。

为加强行业自律、保护保险业和消费者权益,1988年8月成立香港保险业联会,并于1990年在香港保险业联会设立保险索偿投诉局,宗旨是为香港本地的保险客户提供免费渠道协调及排解他们与保险公司就个人保单引致的索偿纠纷。

上述法规和管理机构的设立,保证了香港保险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运行。

参考文献:

[1]香港保险业监理处.长期保险业务季度发表的临时统计数字[N].2015

[2]董迪.中国内地与香港医疗保险产品对比分析[J].西部金融.2012.9

[3]黄洪.广东保险发展方式转型研究-学习借鉴香港保险业发展经验[D].西南财经大学.2011.4.

 

 

作者:

 广东金融学院陈宇靖  来源:

 《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6期

香港保险业经验借鉴

2016-07-18

  提要:

本文在对香港保险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经营理念、消费者权益、委任精算师制度、行业监管等方面总结相关经验,对推动内地保险业健康发展,完成自贸区建设任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香港保险,自贸区,借鉴意义

  香港保险业历史悠久,发展连贯,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内地保险业学习借鉴。

由于内地情况复杂,不可能简单照搬香港保险业的发展模式,但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框架下,两地保险业无疑具备较大的公约数,认真研究借鉴香港保险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加快自贸区保险创新的步伐。

  一、严格核保与宽松理赔的经营理念

  保险就是一种承诺,许多险种尤其是人寿保险更是长期承诺甚至是终身承诺,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契约经济,保险经营中形成的最大诚信原则实际上与契约精神是高度一致的,而严格核保、宽松理赔的保险经营理念则是契约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契约精神需要法律保障其生命力。

因此,健全的法规、公正地执法、严格的自律才是正确的保险经营理念产生的环境条件。

市场主体严格遵循严格核保、宽松理赔的经营理念,是香港保险业稳定有序发展、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的重要条件。

  

(一)降低退保率。

退保率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因为投保人可以无条件退保是世界保险业的通例,保险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来表示对保险人服务的不满意,保险退保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双输的选择,退保率过高必然影响保险业的稳定发展。

据华夏时报2014年5月24日报道,纳入保监会统计的55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13年的总保费收入为3,557亿元,总退保支出却达到682亿元,而A股4家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2013年总退保金额为1,210亿元,两者相加,2013年寿险业整体退保金额高达1,900亿元,单年退保率高达近13%。

而香港保险监理处公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2013年香港个人人寿保单中非投资相连业务和投资相连业务自愿中止比率分别为3.4%和7.8%,按保费比例平均值为4.2%。

两地退保率差异十分明显。

  

(二)减少保险投诉。

随着内地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消费者投诉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2014年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2014年中国保监会机关及各保监局共接收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27,902件,同比上升30.62%,反映有效投诉事项29,934个,同比上升32.02%,其中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24,058个,占投诉事项总量的80.37%;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5,686个,占比19.00%;如此高的投诉数量,是不正常的,反映了内地保险业的经营理念还停留在过分追求保费规模,而忽视提高服务质量的不成熟阶段。

香港保险业由于秉承严格核保、宽松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