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8816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

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

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 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 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由于对领袖个人崇拜的风气日益增长与阶级斗争不断地扩大化和绝对化,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   ④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邓小平一直推动结束领导干部终身制,1981年他带头从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并告诉顾问委员会:

“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妨碍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我们老同志要自觉,我们都是老上级、老领导,牌子大、牌子硬啊。

”邓小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B. 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C. 确立民族平等原则      

D.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5.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五大

6.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

这一民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

A.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 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 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8.被称为中国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9.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协商制度

C.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11.“中央号召浙江革命造反联合总部所属群众和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派实行大联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进行夺权斗争。

”此材料所述事件(   )

A. 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B. 是改革开放的先声

C. 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大转折                             

D. 应出现在1967年

12.刘少奇被批斗时,拿着《宪法》愤怒地说:

“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但是刘少奇最终还是受到无情的迫害,这表明文革期间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 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13.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有糕点票、饼干票、月饼票、豆制品票、糖票、肉票等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票证得多样性               B. 票证的地区性               C. 物品供应充足               D. 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

14.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②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③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④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

《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

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

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

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

《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

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1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

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读上图: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卫兵和造反派把阶级敌人拉到台上,在他们的脖子上挂上大牌子,上面写上阶级敌人的名称和其本人的名字,有的还在其头上戴上与土豪劣绅一样的长圆锥形的帽子,在其上面写上“打倒(阶级敌人的名称和自己名字)”,还有把是领导干部的两手用墨水或黑油漆涂黑,称为“反革命黑手”。

先由红卫兵或造反派头头宣布其罪状,然后带领台上台下的许多人振臂高呼口号,口号的内容是“打倒某某”或“砸烂某某狗头”,有更甚者用“火烧油煎”等口号,最后当然还要高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毛主席万岁”。

——《批斗》

材料二: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公民权利保护方面有何现象?

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法律限制了什么机构的行为?

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叙述的是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新办法,属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尝试。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的一场错误的运动。

要想避免再次出现这种现象,首先要避免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不是最主要;C选项与此无关。

故本题选择D选项。

3.【答案】C

【解析】【分析】“文革”之所以发生,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是根源,毛泽东错误地认为         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把权夺回来。

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是其发展、扩大化的原因。

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是对当时情况的错误分析,并不符合实际。

【点评】文革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文革后,国家吸取教训,加强了民主法治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相关史实,该做法旨在完善民主制度,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C、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

【解析】【分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将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庄严地记载在宪法中,故答案选择B项。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我国新的宪法,即“八二宪法”,故A项不正确;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将民主、法治、人权的宪政制度的建设内容,从以往“精神文明”的概念和范畴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从而摆脱了法律工具主义的旧思维和将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混为一谈的错误观念,并提升了它的战略地位,故C项不正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故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法制制度走向健全,命题主要集中在:

(1)再认再现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史实或对相关历史材料进行正确解读;

(2)综合分析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原因和意义。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可知该制度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对基层民主制度的全面把握是解答问题的关键,难度较小。

7.【答案】B

【解析】【分析】1975年1月,四届人大召开以后,周恩来病重住院治疗,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实际开始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他坚决同江青集团作斗争,努力抵制“左”的错误,坚持全面整顿,而文革本身就是一次最大的“左”倾错误,所以邓小平的整顿实际上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

答案为B。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工作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解其真正内涵和本质。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新时期是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A出现在1949年,B出现在1954年,这两项均在改革开放之前不符和题意,C符合题意要求,D治国安邦总章程是指宪法而非宪法修正案,故答案选C。

【点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出台之前一直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雏形,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而“文革”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9.【答案】D

【解析】【分析】“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BC均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时间里,法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尽心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难度一般。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②与时代不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的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的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和内容。

知道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关系。

1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根据材料信息“浙江革命造反联合总部”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67年,因此D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分析】“文革”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和人身迫害,说明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基本权利难以保障。

故选B。

【点评】“文革”的惨痛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③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有糕点票、饼干票、月饼票、豆制品票、糖票、肉票等出现”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票证得多样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只要把握题干中心意思,抓住关键句即可解答。

1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所学知识用排除法加以判断。

①项所述明显不对,关键看④项,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阶级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故选A。

【点评】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技巧:

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材料分析题

15.【答案】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

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到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

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略拉了拉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所出处可知,属于一五计划时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解答。

(2)根据材料答出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然后结合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背景即可找出变化的原因。

(3)根据前两问,可知“统购统销”应该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必然性,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因存在的弊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我国的经济政策,需要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概括材料,能够准确的把握材料的要点。

16.【答案】

(1)1952年增加的原因:

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1960年下降的原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

(2)原因: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解析】

(1)根据图片中的时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即可解答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根据图片中的时间,结合当时的文革时期特征即可解答。

(3)答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结束的原因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17.【答案】

(1)现象:

公民的权利受到非法侵犯。

原因:

“文革”时期“左”倾错误严重,宪法和法律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行政机构(或政府)。

意义:

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变化:

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法律保障。

原因: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公民权利保护方面。

根据材料信息“红卫兵和造反派把阶级敌人拉到台上,在他们的脖子上挂上大牌子,上面写上阶级敌人的名称和其本人的名字,有的还在其头上戴上与土豪劣绅一样的长圆锥形的帽子……还有把是领导干部的两手用墨水或黑油漆涂黑……”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

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来回答即可总结出“文革”时期“左”倾错误严重,宪法和法律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总结出答案为行政机构。

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有助于保护公民权利等来作答。

第三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一公民权利得不到保护到材料二公民权利得到保护来作答,即可总结出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法律保障。

第四小问可以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角度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