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87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docx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主要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2、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

历史时期

人口增长特征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生产力水平低下,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死亡率有所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人口增长迅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空前提高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和

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

典型国家

人口增长

原因

人口问题

对策

发达国家

俄罗斯、德国、日本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转变等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

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

控制人口

5、人口增长模式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自然增长率=率-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和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型向型过渡阶段,世界是型向型过渡阶段,我国是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主要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和人口。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

和。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

;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到西北、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的政策

自发迁移

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往往起重要作用。

此外,、、

、、、,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9、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加强;

促进。

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试说明要求:

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

1、环境承载力是指,所以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合理人口容量是指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是现在人类社会出现了、和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引发了问题和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之内;建立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权利。

6、各国或地区都要尊重的客观规律,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保持好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城市形态指城市占据一定的,有着特定的形状。

2、城市形态类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用地可以分为、、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农业用地等。

4、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区,其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占用城市土地面积

区位特点

功能区特点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的分化;两者呈背向发展

商业区

占用土地相对较少

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稠密(CBD)

工业区

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城市内部工业区相互集聚形成工业区

6、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也叫。

7、不同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相同的,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9、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OA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AB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BC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

10、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有、、

、。

1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

由于用地、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2、知道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城市等级是按照划分的,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

3、城市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密切相关。

4、分析上海为什么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5、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是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

第三节城市化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变为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发展水平。

4、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发展中国家:

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

发达国家:

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使生物的减少;工业废渣对城市

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和运动发生变化;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使城市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

和。

7、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天人合一”)。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知识点: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的,二是指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的合理利用。

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因素);

(4)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因素);

(5)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因素);

(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因素)

5、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其中因素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

培育良种(如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梯田、喷灌和滴灌技术等)。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等

6、农业地域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从条件和条件两方面入手。

8、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降水;土壤;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世界主要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