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449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基础知识整理

  1.字音

  

(1)单音字

  繁芜(wú)诅咒(zǔzhòu)浅尝辄止(zhé)

  诬蔑(wū)悼念(dào)诽谤(fěibànɡ)

  肤浅(fū)卓有成效(zhuó)空白(kònɡ)

  

(2)多音字

  然开朗(huò)以(ɡěi)?

豁?

给..豁?

给?

出性命(huō)予(jǐ)?

豁?

给..

  (ɡài)(suí)?

掩盖?

半身不遂..盖?

遂?

(Gě)天遂人愿(suì)?

姓盖?

..

  杀(mǒ).?

  布(mā)抹?

抹.?

拐弯抹角(mò).

  2.字形(sè).?

闭塞车(sāi)塞?

塞.?

塞外(sài).

  ?

损(损失)

  ?

陨(陨落)

  ?

殒(殒命)

  ?

摸(摸索)

  ?

模(模型)

  ?

漠(漠视)?

诽(诽谤)?

绯(绯闻)?

菲(芳菲)?

悼(悼念)?

淖(泥淖)?

卓(卓越)?

惦(惦念)?

掂(掂量)?

踮(踮脚)?

榜(榜样)?

傍(傍晚)?

磅(磅礴)

  3.近义词

  

(1)估计·估量

  估计:

对事物的性质、时间、意义、作用以及质量好坏等的推测。

估量:

对事物或现象的大小、好坏等情况的测度。

“估计”运用范围比“估量”广。

它们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的用“估计”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

  例:

①在这三年期间,中央的4万亿的振兴计划,对提升消费者的信心,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难以估量,所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②成思危表示,他了解到创业板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估计在两会以后可能会推出。

  

(2)忠心·衷心

  忠心:

忠诚的心。

衷心:

出于内心的想法、感情等,如“衷心拥护”“衷心感谢”。

两者语义不同。

  例:

①从《士兵》到《团长》,从兴奋到绝望再到欣喜若狂,我学到的是责任,友情以及忠心。

  ②“慈悲为怀,济世救人。

”昨日下午,站在海沧青礁慈济宫中医长廊前,台湾地区新党主席郁慕明欣然留下此墨宝后,真诚地对大家说道:

我衷心祈求两岸人民和平幸福。

  (3)摸索·探索

  摸索:

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

它还指人四肢试探着进行某种活动,如摸索着前进。

探索:

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如探索苍穹的奥秘。

  例:

①经过4年的经营拓展,文博会推动中华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平台功能日益增强。

在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分会,就是文博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②如何鼓励消费者,如何培养消费音乐的习惯,如何找到中国数字音乐业的成功模式,逐渐走出困局,一切都正在摸索中前行。

  (4)从而·进而

  两词都是连词,但引导的关系不同。

从而:

从此就……的意思。

它用来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目的或结果,表示相因相成的关系。

进而:

进一步的意思,它的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的基础上引出进一步的行动,表示递进关系。

  例:

①威瑟斯彭更是凭借此片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进而成为好莱坞票房最高的女演员。

  ②成龙的做法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他将饱含中国文化艺术价值的紫檀木古建筑转赠给了新加坡,从而也以另外一种形式造成了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的事实。

  4.熟语积累

  繁芜丛杂:

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

豁然,开阔的样子。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辄,就。

坚韧不拔:

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卓有成效:

成绩、效果显著。

卓,杰出而不平常。

  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篇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书报告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书报告

  指导老师程艳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112班201305201203李姝明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道德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一、写作背景

  1833年3月14日,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

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新历(即公历)5月5日生于特里尔城(属莱茵省普鲁士王国)。

他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律师。

马克思接受过良好的教育,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他读的是法学,研究的是历史和哲学)。

起初,他打算当哲学副教授,但由于当时政府实行反动政策,使其志向不得实现,于是抛弃了做学者的念头,转向研究革命理论,并从事革命实践。

1842年,马克思参加了《莱恩报》的工作。

他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对其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巨大作用。

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法国巴黎,开始深入地研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在来巴黎之前,马克思在克罗纳赫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9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到巴黎住了几天,由于欧洲革命形势的动荡,马克思迁居布鲁斯塞尔。

1847年春,马、恩加入了秘密宣传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接受了该组织的委托,起草了1848年2月发表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时,马克思被逐出比利时,重返巴黎。

三月革命后,他又从巴黎回到德国科隆。

同年6月1日至1849年5月19日,科隆出版了《新莱恩报》,马克思任主编。

同年6月,马克思又被逐出德国,先去巴黎,后又被逐出巴黎,移居伦敦,直到逝世。

在侨居伦敦期间,他一方面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从事工人运动及革命斗争。

  马克思一生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研究,其主要代表作有: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其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战斗,其主要活动是:

亲身参加了1848年的欧洲革命,亲身参加并领导了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亲身参加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楷模,他的逝世,使世界无产阶级失去了首位导师,使恩格斯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所以,一切与其友好的人们无为之悲痛。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1881年12月2日逝世)葬在一起。

参加安葬仪式的有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代的老战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威廉·李卜克内西、弗里德里希·列斯纳、格奥尔格·罗赫纳、哥特利勃·雷姆克,还有自然科学界的权威动物学教授雷伊·郎凯斯特和化学教授卡尔·肖莱马等。

在安葬仪式上,恩格斯用英语致悼词。

该悼词刊登在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标题(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编者加的。

  二、主要内容

  恩格斯的讲话,表达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说明了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但“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表明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全文共9段,可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

(第1、2段)痛陈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恩格斯首先用“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安静地睡着了”等词语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极度惋惜和爱戴之情。

对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恩

  格斯用了“形成的空白”来表述,可见损失之大。

因为对于正在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来说,他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和领袖;对于历史科学来说,马克思有些著作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诸如《资本论》等。

  第二层:

(第3—7段)阐明马克思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他“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

这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

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在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初步完成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在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初步完成的。

在后来的《资本论》第一卷中,他更为系统地论证了剩余价值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发现为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历史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又进一步科学地证明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

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在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中,人们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它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国家制度和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观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恩格斯还指出了马克思在这两大发现以外的一些贡献,诸如数学、电学等,这些表明马克思非常注重科学的历史上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在《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马克思的毕生使命就是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斗争看做是一种幸福。

“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

”恩格斯列举了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伟大斗争实践。

马克思所以能够创立革命的理论,正是他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

  第三层:

(第8、9段)评价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

  这两段通过不同阶级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

因为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以遭到了反动势力的忌恨和诬蔑。

对此,马克思“毫不在意”。

另一方面,马克思深得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所以,马克思的光辉名字和他所从事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永垂不朽的。

  恩格斯的讲话,用凝练优美的语言,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这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枢纽。

  三、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在读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之前,我对卡尔·马克思这位世界伟人的了解真的是少之又少。

而读完了这篇不足千字却铿锵有力的文章之后,我不得不对这样一位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而感到深深地折服。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停止了思想,静静地,淡淡地,与世长辞。

“下午两点三刻”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

这一时刻,恩格斯未能陪伴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无限惋惜和遗憾;这一时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袖,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这一时刻,对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

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是指物质决定精神,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顺

  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

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剩余价值规律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

剩余价值的发现,正像恩格斯所说的“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竟然透过一切迷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

其对资本主义剥削本性,对资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揭露,可谓给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上层资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给予了无产阶级所有斗争最强有力的理由和武器。

  也难怪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给人类的旧思想以撼动,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开朗,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思想家。

  或许“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可是伟人探索的轨迹是不会因拥有成就而画上句号的。

历史的唯物辩证,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探索路上的一处亮丽的风景,马克思是不会因为一处树林而放弃整片浩瀚的知识海洋的。

只有不满足的一生,才是属于马克思的。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唯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他对科学独特的热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斗争,使他站在了比巨人更高的更为伟岸的山峰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马克思身上,我看到了这两句话的真谛。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很久以前就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不朽的精神却与我们长存。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马克思身上一切美好的精神财富,都是人类文明史上闪烁的瑰宝,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汲取发展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仅引导了上一代的革命者,还引导着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马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并经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类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极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武装头脑必备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深入科学地学习其所属专业领域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有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四、读书历程及今后继续探讨的问题

  读书的过程是枯燥的无味的,特别是读了还读不懂的时候。

尽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全文不足千字,很快就可以读完了,可也仅仅只是读完了。

刚开始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知道这是一篇悼词,介绍了马克思的逝世、马克思一生的贡献以及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哀悼之情。

但是对于文章里的一些内容我却没能理解。

如文章中“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具体指的是什么?

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又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文章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

  对于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一开始不感兴趣也不想去理会,只是一心想着直接去写

  读书报告而不想去理会那么多。

可是,不读懂文章又如何知道要怎么写呢?

由于实在想不出来应该怎么去写的时候心里特别烦躁,也因此不再去看这篇文章,而把它放置了好几天。

重新整理好心情之后,发现想要知道怎么写,就必须先理解好文章的内容。

  于是我才带着那些不理解再次去读这篇文章。

不过再次去读这篇文章的方式却与第一次不同。

我找了一些参考书目,先是阅读这篇文章的导读,再通过边阅读文章边查看注释及边查找资料的方式,慢慢地把那些问题逐一解决,把那些不理解变为理解。

等到读懂这篇文章之后才渐渐地知道应该要写什么,也才渐渐地了解到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感受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体会到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读完了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并且通过查阅资料,我对马克思这位历史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却了解得不够透切。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列宁曾高度评价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毋庸置疑,剩余价值理论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那么,剩余价值理论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今后,我将会就这个问题继续进行探讨。

  五、参考书目

  [1]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论选:

导读与注释[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令金、李元峰、张祥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是发展的理论[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776-778.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年修订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三: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背景: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阐述的观点:

  1.论述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论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1)马克思第一个伟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唯物史观的发现,从而发现了人类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

  

(2)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就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3.论述马克思对自然科学及其作用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曾经指出: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4.论述马克思的巨大和深远的革命影响

  马克思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马克思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当作自己毕生的使命,他的光辉名字永远活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心中。

  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理论逻辑结构:

  1.文章开头先是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

  2.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说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3.其次,作者认为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他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

最后一句总结全文,马克思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

意义:

  人们对马克思的评价太多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哲学家,思想家……”,而我们也是从小就知道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

作者还从革命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贡献进行具体评价。

在评价理论贡献时,详述两大发现,略述马克思对其他学科的关注,这种详略安排极符合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身份。

在评价革命实践贡献时,又详述马克思参加革命斗争的主要事实,略述甚至忽略马克思参加革命斗争取得的成绩,因为这样写才符合历史真实,而且事实胜于雄辩,从中读者可以感到马克思不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战斗的巨人。

作者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个。

正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第一次使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

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唯物史观。

  在马克思以前,全人类都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少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推动的,是他们主宰了人类社会。

马克思则持不同见解:

“人类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其它活动。

”所以,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是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因此,人们吃、喝、住、穿的情况如何就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离开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来谈社会生产力发展就成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体会:

  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易懂但震撼人心,对马克思的人生感触颇深.“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句《共产党宣言》开篇的话长久无法忘怀,而再次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足千字的文章却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我只是觉得那是一颗何其睿智,睿智到难以形容的头脑.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直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产生了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物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在今天只是简单的一句结论,但我却难以想象在一个半世纪前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马克思如何语出惊人的做出这一跨时代的发现.剩余价值的发现,正像恩格斯所说的“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竟然透过一切迷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

  其对资本主义剥削本性,对资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揭露,可谓给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上层资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给予了无产阶级所有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