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415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生物强档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高考真题

1.(10全国2)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选B

解析: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10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答案:

解析: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

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分析:

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4

3.(10新课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细胞核。

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

细胞膜、内质网膜等膜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结构的结构特点。

【评析】本题考察了生物必修I中关于细胞的内容,讨论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以及细胞周期的内容,应该说考察的难度不高,非常适合作为高考的第一题。

不过个难度的试题处在高考中还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4.(10山东理综)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

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

5.(10四川卷)

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及微生物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是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A错。

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能利用无机氮NH3作氮源,B错。

硝化细菌无细胞核,但进行分裂生殖,不能进行出芽生殖,C错。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以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

6.(10海南卷)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A

【解析】糖类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其中还原糖指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

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等,所以A对。

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可以被水解,B错。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C错。

乳糖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形成,需水解成单糖后被吸收,D错。

本试题综合考试学生对糖类的知识的理解。

7.(10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台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

MRNA合成在细胞核中进行,而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进行翻译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因此mRNA合成的同时不会结合核糖体,A项正确。

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式有关,所以唾液腺细胞核胰腺细胞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含有的高尔基体多,B项正确。

核孔为酶和mRNA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项正确。

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耗能,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在吸收物质时集中分布在细胞两端以提供能量,D项正确。

8.(10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答案:

解析: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

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分析:

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9.(10海南卷)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答案】C

【解析】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

此题背景为动物细胞,故A错。

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刚开始不久,所以B错。

C描述的现在是典型的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现象,正确。

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式在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故D错。

10.(10安徽卷)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刺激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且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

答案B正确。

11.(10江苏卷)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散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及考生理解能力。

人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带着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壳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前,C项正确,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种类型4个精子,D项错误.

12.(10广东卷)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

【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

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答案】B

13.(10全国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⑵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⑶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⑷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4.(10江苏卷)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

期、S期和

期)和分裂期(M期)。

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

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

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

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l.9h。

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答案】

(1)2.2

(2)M12→24→12

(3)7.4

(4)甲

(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解析】本题借助细胞周期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考查细胞周期及分裂期特点,同时考查学

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1)根据题意S期细胞被标记,洗脱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

期细胞,故最短时间为G2时期,即2.2h

(2)细胞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因此从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其细胞总数比例最

大值,即变为间期细胞,故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的时间,即M期的时间。

因染色体只在分

裂后期加倍,故分裂期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

(3)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再次经过G2、M、

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2+1.8+3.4=7.4h。

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

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胸苷后7.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

(4)从图可知,甲动物分裂期所占时间比例为1.8/(3.4+7.9+2.2+1.8)=1.8/15.3=11.2%;乙动物分裂期的比例是1.9/24=0.08,观察染色体形态变化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的细胞,而分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多与其所占细胞周期的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因此选甲动物作为观察材料。

(5)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因此分裂末期两者的主

要区别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而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15.(10四川卷)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过程1形成的诱导干细胞全能性高,A错。

过程2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分化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B错。

过程3要用选择培养基才能选出杂交瘤细胞,C错。

过程4分泌抗体蛋白,是外排过程,不需载体蛋白协助,D正确。

模拟新题

1.(2010·山东济南模考)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mRNA是翻译的模板,DNA是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常见的生命物质的差异识记牢固。

ATP中含有的是核糖,染色体DNA中的糖是脱氧核糖;mRNA是翻译的模板,DNA是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也有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双缩脲检测的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2(2010·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分子的结构。

其中①和④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一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B.②中含有密码子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D.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叶绿素,②是tRNA,③是ATP,④是生长素,A,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①和④;B,②含有的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存在与mRNA中;C,①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但植物还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

3.(2010·湖南重点高中第二次联考)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位:

mmo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处理前作为对照,用鱼滕酮处理后K+和Mg2+的的含量均下降,说明鱼滕酮对这两种离子的载体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鱼滕酮不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Mg2+的含量不变,说明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4.(2010·南昌市一模)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不仅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

B.人体内环境中的Na+有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功能

C.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碳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最高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分析题目中的潜在信息。

A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B正确,人体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如Na+有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功能;C错误,占人体细胞的干重百分比最高的是碳元素,鲜重最高应是氧元素;D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5.(2010·浙江宁波二次质检)下列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过程为转录和翻译

B.图中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一个mRNA在短时间内可翻译出多条多肽链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如何翻译。

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分两步,其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核糖体上。

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随着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肽链不断延长,连在同一mRNA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肽链

6.(2010·山东德州质检)2009年11月,美国宇航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

水在生物体及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载体

B.植物在越冬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下降

C.线粒体中没有水的消耗,但有水的生成

D.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上升

【答案】B

【解析】选项A中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良好溶剂,而非载体;选项C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及大量还原氢;D项中,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衰老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细胞代谢减弱。

7.(2010海南海口市调研)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

【答案】A

【解析】由题图信息知,X、Y、Z是细胞中组成细胞膜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葡萄糖、蛋白质、磷脂。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Z有关;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构成细胞膜的Y、Z都可以运动。

故BCD错,A正确。

8.(2010·东北三校一模)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玛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什因,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对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C.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D

【解析】病毒不含有核糖体,因此选项A错误;核糖体的成分含有蛋白质和DNA,因此含有磷元素,因此选项B错误;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消耗ATP而不是形成ATP,因此选项C错误。

9.(2010·北京东城综合练习)右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①~⑦代表各种物质。

有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⑥可由⑤分解而来

B.图中④代表的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

C.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不能进行

D.进入相应结构的物质⑦中可能包含有图中的物质⑥

【答案】B

【解析】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⑥可由H2O的光解而来;④为ADP,③是ATP,才是细胞生命活动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如果长期处于黑暗环境,光反应将停止,暗反应的还原过程最终也会停止,即②→①不能进行;进入线粒体的物质包括丙酮酸和O2(即⑥)。

10.(2010·北京宣武4月质检)以下关于内质网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质网是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B.有的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与运输过程

C.研究证明有些内质网还可以合成磷脂,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参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形成

D.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结构类似,也是以脂双层为基本骨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不含磷脂。

11.(2010·北京朝阳4月统考)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答案】A

【解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内无中心体,酵母菌属真核生物,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12.(2010广州综合测试)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解析)】C。

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进行合成,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是随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的;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16条),故有4个染色体组;相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

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的过程中,发生在减数Ⅰ的前期和减数Ⅰ的后期以及基因工程、细菌等的转化过程中,故C答案是正确的。

13.(2010开封高三联考)减数分裂中发生的染色体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上面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较大

【答案(解析)】A

(1)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如题图所示的交换,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两条染色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因此可以出现两种情况:

若产生了DdEeFF子细胞,同时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DdEeff,若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DdEeFf,同时产生的子细胞为DdEeFf。

A错

(2)若不考虑互换,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必将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即DEF和def。

(3)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了如题图所示的互换,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会产生四种配子分别是:

DEF、def、DEf、deF。

(4)由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能够影响到后代,而有丝分裂只能影响部分细胞,因此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大。

14.(2010安徽巢湖二次质检)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极体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的同一器官

C.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必为ABC和abC

D.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解析)】D。

乙图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且有同源染色体存在(有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故乙图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中,细胞的一端没有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曾经是姐妹染色单体,故丙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如果丙是第一极体,则其产生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