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7879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6页

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不同参照物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经历测量

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数学书的宽。

(1)讨论怎样用实物测量数学书的宽。

(2)小组内说一说:

用曲别针测量为例的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

(用硬币、曲别针、三角板、方块测量数学书的宽)

(4)小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

(5)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活动二:

感受统一的标准

(1)小组合作:

(选一物品去量桌子的长、宽,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3)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物体的长度,物品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4)观察教科书p1右下上图,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

以谁做标准?

(以方格)

口头回答:

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3)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厘米作单位,并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建立厘米的表象

1.认识刻度尺。

小组内观察刻度尺,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然后,在刻度尺上找到“0”,它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1厘米。

看尺子,从0到1是几厘米?

(1厘米)从1到2是几厘米?

(1厘米)2到3呢?

3到4呢?

同桌互相接着问。

活动二: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

1、量一量。

小组内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小组代表分享量的结果。

(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2、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

4.小组内交流,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三:

用厘米量

1、小组内先用手指比一比,估计一下准备好的纸条大约是几厘米,再用尺子实际量一量。

2、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3、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活动四:

运用知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2.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2厘米、4厘米、6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3、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目标:

1、认识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学习准备

1、小组内用尺子量出课桌的长、宽各是几厘米。

2、请两名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

3、请量黑板的两名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活动二:

感受米

1、猜一猜,1米有多长?

2、出示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

3、同桌相互测量。

测身高看1米到哪、两臂伸平,看1米到什么地方?

4、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的长度、用手势比一比1米的长度。

活动三:

体会米

1、米与厘米的关系。

小组内,量一量1米的绳子它是多少厘米?

2、小组代表分享量的结果。

(1米=100厘米)

3、独立回答。

2米=()厘米800厘米=()米

活动四:

运用米量

1、认识卷尺、皮尺。

2、小组活动,用卷尺或皮尺实际测量教室长、宽;课桌的长、宽。

3、小组代表分享量的结果。

 

画线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学习重点:

能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复习整理

1、用手比一比1厘米、1米的长度。

2、说一说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

感知线段

1.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特征。

(2)寻找身边的线段。

2.量线段的长。

3.出示例4: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怎样画。

画一画。

●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4.交流展示。

活动三:

巩固运用知识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3.做练习一第7、8、9、10题。

4.交流展示。

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

问题:

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

1、师: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

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

(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3、师:

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活动二:

自主探究

问题:

验证二

(1)和二

(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

为什么?

1.验证二

(1)和二

(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

为什么?

2.小组内说。

3、小组代表分享成果。

活动三:

竖式计算,总结算法。

问题: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1.先用小棒摆一摆,想:

你是怎样加的?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

怎样算?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活动四:

运用知识

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二年级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口算:

41+22=35+23=24+61=

活动二:

观察例3

1.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2.小组内说。

3、小组代表分享成果。

活动三:

感受算法

1.先用小棒摆一摆,想:

你是怎样加的?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

怎样算?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活动四:

体会、总结算法

1.出示乘车方案的算(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算法。

2.指名分享交流结果。

(写竖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活动五:

运用知识

1.独立完成11页的“做一做”。

小组内说一说计算方法。

2.小组代表分享计算结果。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问题: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1、口算:

41+22=35+23=24+61=

2、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

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

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活动二:

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

问题:

看谁算的正确?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  40+38=  16+52=  23+72=36+47=  28+59=

8+75=   43+37=24+68=  19+49= 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

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

5、小组代表分享成果。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第15页第10题,小组内说一说计算方法。

2.小组代表分享计算结果。

二年级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看图提问

问题: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1、小黑板出示票数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问:

北京赢了?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口算、竖式)

3.汇报交流,(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

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

活动二:

尝试笔算减法

问题:

笔算减法该怎样列竖式呢?

1、56-22该怎样解决呢?

该怎样列竖式呢?

2、小组合作完成。

互相交流算法。

活动三:

总结算法

问题:

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1.小组内说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2.分享结果。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減十位。

活动四:

运用知识

1.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

说说是怎样想。

2.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

“0”用不用写?

为什么?

3、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二年级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学习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各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经历退位减

出示例2

1.小组内交流讨论: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口算、竖式)

3.用小棒摆一摆,理解退位的算理。

4.同桌编减法题做一做。

活动二:

个位是“0”的退位减

1、小组内交流:

50-24=被减数个位上是0,0减4不够减,怎样减?

2、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10减4)

活动三:

总结算法

1.小组内说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2.分享结果。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活动四:

运用知识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说说是怎样想。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用数学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问题:

你能帮小鸡找到妈妈吗?

1.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得数:

85   19   43

算式:

16+27 62-19 44+41 98-13 90-5 

64-45 36+49 91-72 30-11 90-47 19+24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口算、竖式)说算法。

活动二:

自主探究,用数学

问题:

如何解决下列问题?

1、在括号里填上“<”、“>”和“=”。

 30+63()93  7+32()37  58()90-4075-36()39

 57-30()27  17+28()44100-40()36+10   63+8()72-19

2、青蛙妈妈:

我吃了58只害虫。

小青蛙:

我才吃了24只害虫。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3、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2.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二年级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观察主题图

问题:

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

(2)班得多少面红旗?

1、小组内交流:

这幅图你看到那些信息?

2、再仔细观察,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

(2)班得多少面红旗?

3、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提问探究:

问题:

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

求二

(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

2、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减法?

借助小棒摆一摆。

3、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4、小组代表分享结果,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

换句话怎样说?

(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现在足球多少元?

(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

(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年级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情境导入

问题:

仔细观察情景图,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1、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你们看到他们比赛的统计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

28个第二组:

34个第三组:

23个

2、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提问探究

问题:

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2、

(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

(34-28)

(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23)

3、小组内交流:

28+34+23,组织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

4、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28   62     2 8

   + 34 + 23    +34

     62   85      6 2 

+ 2 3

问: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8 5

5、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46+25+17   75-28-1954+20+16   90-58-24

2、26+( )-20=30     73+5+( )=98二年级

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

情境导入

问题:

加减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1、25+28+36= 78-59-11=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3、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算法

问题:

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让学生看主体图,说说图意。

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2、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学情预测:

67-25+28= 67+28-25

3、小组内交流:

问:

如何计算。

先算什么?

(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4、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

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做一做:

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

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3 9

           9 3问: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2、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年级

加、减法估算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教材第31页)

活动一:

情境导入

问题:

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

1、我们家今年买了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

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

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

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

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2、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探究估算算法

问题:

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问:

我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2、、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

你用的什么方法?

3、小组内交流:

问:

如何计算。

先算什么?

4、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做练习六第1题。

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

如:

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2、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

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

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二年级

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教材第31页)

活动一:

情境导入整理知识

问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让学生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2、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3、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问题:

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1、让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

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2、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3、数学医院:

说说错在哪里?

怎么改正?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7 3

 7 9     7 7     7 9     9 0

4、小组内交流:

问:

如何计算。

先算什么?

5、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

把题改为:

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二年级

我长高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学习活动流程(教材第31页)

活动一:

情境导入我长高了

问题:

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1、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分享结果。

活动二:

测量比赛

问题:

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2、学生动手操作。

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3、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量出课桌的长、宽、高。

小组分工合作。

4、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5、小组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活动三:

运用知识

1、问:

大家还想测什么?

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问:

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

怎么测量?

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二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