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758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复习资料

简答题

三一律:

答:

“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

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

皮埃尔?

德?

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

拜伦式英雄:

答:

1812,1816年,拜伦创作了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围攻》,作品富于叛逆精神,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组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会中却找不到用武之地。

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无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

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明显具有诗人的生活的印迹和个性气质,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并且在欧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强烈共鸣。

“多余人”形象:

答:

“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大多是出身贵族的青年,既不满现实,又无所事事,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赫尔岑语),只能作一个社会的“多余人”,这类人物的鼻祖是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接下来有莱蒙托夫的毕巧林、赫尔岑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的罗亭等,这类人物形象发展到后来,如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进步因素已荡然无存,预示着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

流浪汉小说答案: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反映社会现实,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交织在一起,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突出。

西班牙最有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复调”小说:

答: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创设的概念。

陀氏是世界公认的心理描写巨匠,他善于通过人物非理性的潜意识,诸如梦境、内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状态,挖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多重性。

他还采用“复调”小说的方法叙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体系。

魔幻现实主义答: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60年代后成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流派,它对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有所借鉴,又深深植根于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

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经常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

新小说派答:

新小说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的基本特征是:

热衷于对“物”作细致的描写,有“物本主义”倾向;刻意追求结构的“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规范;大胆进行语言革新,运用表现视觉的和描写性的词汇进行文学创作。

娜塔丽?

萨洛特(1902—)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是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她的代表作是《无名氏肖像》(1948)。

阿兰?

罗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开了“物本主义”小说的先河,代表作是《窥视者》(1955)。

米歇尔?

布托尔(1926—)的《变》(1957)和克洛德?

西蒙(1913—)的《弗兰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说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创作发展了新小说的表现手法。

人文主义答:

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起初是指14、15世纪兴起的那些人文学科而言的。

人文主义,顾名思义,即主张以人为本,它有四层基本内涵:

1、用人性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2、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人间而不在天堂;3、用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4、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因为强大的王权有利于抑制封建势力,保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活动

存在主义文学答案:

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的基本特征是:

善于描写世界与人生状态的荒诞性,表现人在绝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强的哲理性,使文学趋向哲学化。

法国的让,保尔?

萨特(1905—1980)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创作的鼎盛

期是4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这期间他独创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

“境遇剧”,这种戏剧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

阿尔贝?

加缪(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其小说《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诞的人”形象,《鼠疫》(1947)对荒诞哲学作了形象诠释。

此外,美国的诺曼?

梅勒、索尔?

贝娄以及英国的威廉?

戈尔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

超验主义答:

超验主义是产生于美国19世纪30至40年代波士顿地区,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浪漫主义改革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挑战传统的理性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特别是挑战作为清教主义理论基础的加尔文思想。

代表人物是爱默生、梭罗和霍桑等人。

1836年起,他们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后来被人们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的团体,不定期地就哲学、神学、文学等领域内的问题展开讨论。

1840年,爱默生与富勒共同主编的一份名为《日晷》(Dial)的杂志出版,它是这个超验主义团体的思想理论刊物,几乎所有主要的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在上面发表过自己的理论文章和诗歌、散文作品。

“二希”文化答“二希”文化是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Hellenism&Hebraism)的合称,它们构成了整个欧洲文学发展的基因。

古希腊文学体现了个体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但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服从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

后来的古罗马文学中理性化的文化观念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契合,形成了尊重理性、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基督教人本意识,它是以后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文学史家朱维之教授曾形象地把“二希”文化比喻为哺育西方文学成长的两个乳房。

“湖畔派”诗人答案:

“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反感,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和得名“湖畔派”。

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于1798出版,这部诗集的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社会问题剧答案:

“社会问题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一系列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剧作。

《青年同盟》(1869),这是易卜生第一部用现代口语体散文写成的现实主义的“轻松的社会问题喜剧”,此后他写了大量的力作如《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4)、《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等。

废奴文学答案:

在美国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时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

废奴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早期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爱默生的著名诗篇《波士顿颂》,朗费罗《废奴篇》诗八首,梭罗在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等等。

废奴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是废奴文学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后者,对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斯托夫人曾被林肯总统称为“引起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七星诗社答案:

“七星诗社”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

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

皮埃尔?

德?

龙沙(1524—1585)出身贵族,写过许多爱情诗,成为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以他为首的“七星诗社”对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成为古典主义的先驱感伤主义答: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半期的一个思想和文学潮流。

得名于劳伦斯?

斯特恩游记《感伤的旅行》。

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发,其中不论写人物心理还是谈论叙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绘得准确、生动和细腻。

虽然斯特恩并非置理性于不顾,但是他追求感情经历能带来的愉悦,力图从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这点上他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就是为什么感伤主义是18世纪理性主义向19世纪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个中介。

意识流小说答案: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法、英、美诸国,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1871—1927)、爱尔兰的乔伊斯(1882—1941)、美国的福克纳(1897—1962),以及英国女作家伍尔夫(1882—1941)等人。

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内在真实性,它的主观性和非理性是非常突出的。

从这个原则出发,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反对作者自己出面叙述故事,主张“作家退出小说”。

意识流小说要求以作品中某个或某些特定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中心,按角色的性格、思维方式、表达

方式和特定的客观环境的要求来组织作品的内容。

它具体的描写方法主要是感官印象式的“自由联想”与内心分析型的“独白”与“旁白”,而这两种方法往往在作品中交替使用。

40年代以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流派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却被许多不同倾向的作家所广泛采用。

俄国“自然派”答案:

19世纪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确立了俄国文学中“自然派”(即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外套》等中短篇小说、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和长篇小说《死魂灵(1842)。

在果戈理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时,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为果戈理辩护,论证了“自然派”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这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荒诞派戏剧答案: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国而后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

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和40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都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威塞克斯小说答案:

“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说。

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

1、罗曼史和幻想小说;2、机敏和经验小说;3、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属于“性格和环境小说”的《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狂飙突进运动答案: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它发生在1770年—1785年之间,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

这场运动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