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7358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第四单元 水循环.docx

四年级第四单元水循环

第四单元水循环

学情分析:

阶段性测试后,,我发现孩子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只不过在习惯上还要加强罢了,查找资料,课堂探究积极踊跃,偶尔还会给老师出谋划策,我也很高兴,只要老师想到了,不断地给孩子提个醒,我想孩子们肯定会去积极地参与和努力的完成,这样,在本单元里我打算继续从科学探究重视证据为主,让孩子多多阅读科学资料,注重自己周围的自然科学学习,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一草一木。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4.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5.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6.能坚持进行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做实验记录。

7.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8.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9.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0.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待科学学习:

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2.对待自然: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科学知识目标:

1、物质世界:

认识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

4、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习惯培养目标:

1.大胆提问,善于交流,学会倾听,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初步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观察到的现象会准确真实的记录。

4.认真准备,分工合作,养成较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13、蒸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2.使用温度计观察液体蒸发会吸收热量并作记录。

3.能通过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对待科学学习:

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2.对待自然:

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

3.感觉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蒸发,学生简单用自己的话能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知道液体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学生会自己动手实验,并说明现象的原因。

3.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会自己动手实验,并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会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正确对待生活中关于蒸发的问题。

对于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学生能做出合理解释。

习惯培养目标:

1.关注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应当尊重证据及他人意见,并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

分组活动材料

学生准备: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火柴、水、瓷盘、记录单

教师准备:

温度计、棉纱、烧杯、瓷盘、试管夹、玻璃片、玻璃棒、吹风机、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师:

(师用手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同学们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手上的水慢慢消失了。

2.你也能让水消失吗?

来,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沾一下水,(示范在手背上划一下),认真观察,仔细体会。

(学生动手实验)

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觉?

3.小结:

水真的是消失了吗?

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蒸发。

(板书课题:

蒸发)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发现,了解蒸发现象。

落实探究目标和知识目标1】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什么是蒸发

1.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蒸发?

学生交流。

如:

洗手、洗脸、洗澡时,身体上的水没擦干净也会变干;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晒的衣服都会干;拖地或往地面上洒的水,一会也变干了;等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落实探究目标1】

2.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交流:

蒸发就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3.师总结:

刚才大家做的小实验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板书:

水——水蒸气)

4.师:

一年四个季节哪个季节没有蒸发现象发生?

一天24小时哪个时间里没有蒸发现象?

所以,蒸发现象需要在什么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吗?

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板书:

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落实知识目标1】

(二)探究“蒸发需要吸收热”

1.提问:

请同学们看屏幕中的这幅图(课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呢?

(一个孩子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

师:

身体和手感觉凉,这说明什么?

生:

水蒸发要带走一定的温度。

2.师:

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的感觉进行的猜测,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借助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再来做一个实验。

师:

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棉纱、水来研究这个问题。

每个小组都有几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读出温度计上的度数,然后用棉纱蘸上少许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水,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湿的纱布中,停留在空中。

实验时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度数有什么变化,把数据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实验,师巡回辅导。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钟)

温度(0C)

0

1

2

3

4

3.师: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

生(一组):

我们组的温度计刚从水里出来时是22℃;1分钟时是19℃;2分钟时是17℃;3分钟时是16.5℃;4分钟时是16℃。

(教师同时在一组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点上点)

师:

现在让我们用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通过刚才的实验以及这条图线,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

温度是下降的。

4.师:

几个个小组的实验都证明了温度是下降的,那么,为什么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呢?

也就是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

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温度计液泡里的热。

师:

对,温度计的液泡处在水的周围,也就是说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所以当水从我们手上蒸发时带走了我们手上的热量。

所以我们的手才会感觉有些凉。

(板书:

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会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落实探究目标2】

(三)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师:

前面我们说过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既然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温度下水的蒸发速度都一样呢?

师:

现在每组桌上都有湿布,(顺手拿起一块湿布)谁能想办法让这块湿布尽快变干呢?

生:

可以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

也可以放在暖气片上。

生:

可以用风扇吹一吹。

…… (板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空气流动温度面积)

2.师:

到底水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呢?

请你们小组先选择一个你们想研究的实验内容!

根据你们选择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器材,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这个实验?

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交流确定自己的实验内容。

生:

我们小组打算用到两个杯子,放上水,然后看看哪个蒸发的快。

师:

你们为什么选用两个杯子?

生:

两个杯子好比较,看谁快谁慢!

教师及时点拨:

对比实验中要保证哪个条件不同,哪些条件相同?

师:

那哪个小组愿意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呢?

师:

这个小组就来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老师给你们很多的材料。

(教师随时发放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两个同样大的盘子、火柴、滴管、风扇等。

师:

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做实验呢?

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做实验前呢,老师提示一下:

(1)使用酒精灯的同学要正确使用洒精灯,实验完后要用试管夹夹下石棉网,以免烫伤自己,注意安全。

(2)做实验时小组长要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单。

(3)做完试验要收拾好实验用品,放到材料筐里。

(4)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过程。

3.开始动手研究吧!

(学生做对比实验,几分钟后)

4.师:

同学们!

通过做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

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

师:

通过实验,这个小组的研究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

师:

这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吧!

生:

我们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

我们把两块纱布浸湿,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纱布干的快。

那你们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

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

师:

看来这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说明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空气流动有关。

(去掉板书中的问号)

师:

那同学们想一想,水蒸发的快慢除了和温度、空气流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教师随手拿起桌上的湿纱布)这块湿布,你是展开干的快呢?

还是叠在一起干的快呢?

生:

因为展开面积大,这样蒸发的就快。

师:

这说明蒸发的快慢还和——表面积大小有关系。

师:

在生活当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增大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呢?

生:

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

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

总结:

对!

提高水的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面上的空气流通都可以使水蒸发的更快。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希望同们们在课下注意留心观察!

 (板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空气流动快慢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会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落实探究目标3】

三、拓展应用

生活中哪些现象证明蒸发的快慢与这三者有关系?

(晒粮食、晒衣服、摇扇子、干手器、烘烤衣服、天热时抖衣服、脱衣服、洗头后用吹风机吹头发等)水蒸发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蒸发,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知道了如何加快蒸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避免蒸发的,希望同学们到课下留心去观察、去寻找看哪些地方需要避免蒸发?

也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水的蒸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落实探究目标4】

四、板书设计

蒸发

水--------------水蒸气

空气流动快慢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

教学反思:

1.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已有认知为依据,运用多种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更大程度地把知识融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观。

这节课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实验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发现、猜想、实验,使思维、情感、意志等得到有效的发展。

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

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素养。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

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对问题做出猜想、亲自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4.“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节课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拓展新的信息渠道,为学生讲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供了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脱离讲台,“高高在上”的时间还有一些。

2.还过分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发展”较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出现意外,始终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

我们要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探究作为学习的核心,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提升。

14.沸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待科学学习:

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2.对待自然: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科学知识:

1.认识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学生能举例说明沸腾现象。

2.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学生能说出水沸腾时的变化。

习惯目标:

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温度计、火柴、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

秒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回答吗?

1.你们喝过开水吗?

是在什么情景下喝的?

2.你喝过的开水是放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作为热源)怎样被烧开的?

3.你知道水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吗?

小结:

看来烧开水这一生活中的小事里也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水被烧开的秘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发现,了解沸腾现象。

落实探究目标和知识目标1】

二、探究新知

(一)猜想:

刚才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出了水被烧开时的部分现象,例如:

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根据学生的回答添加)

老师看的出来,有许多同学还没有烧开水的经验,请同学们想一想:

(出示表)

1.我们将盛有水的壶放在火上烧,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温变化的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是先快后慢呢?

还是均匀上升?

还是先慢后块?

2.你认为水被烧开时的温度会是多少?

是100摄氏度?

还是高于100摄氏度?

还是低于100摄氏度?

3.水烧开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发生变化吗?

是继续升高?

还是保持不变?

还是会下降?

4.请将你的猜测记录下来。

(从桌洞拿出来,每人一张)

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用√表示)

问题

我的预测

水的温度的变化趋势

先快后慢

均匀上升

先慢后快

水的沸点

100℃

高于100℃

低于100℃

烧开之后继续加热,水温度的变化

继续升高

下降

保持不变

4.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谁猜测的正确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二)设计实验:

1.(教师演示讲桌上准备的实验材料材料(与学生面前的一样):

用手拿起来)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的实验器材,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什么(演示)…..)(你们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强调)(你们会是用酒精灯吗?

学生回答后强调)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怎样来模拟生活中的烧水现象呢?

用什么做烧水的热源呢?

用什么替代水壶呢?

用什么来记录水温的变化呢?

……

3.学生讨论

4.哪个小组给大家讲讲你们的实验设计?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还有不同的实验设计吗?

5.你觉得我们实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

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点提示,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温馨提示:

1.在小烧瓶中加入大约50毫升的水。

(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

2.测量温度的时候,温度计的液泡不要触及到烧杯壁及杯底,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当水烧开后,不要急于熄灭油精灯,继续加热2-3分钟,观察此时的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

4.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用手动烧杯和石棉网,一定要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小心地将酒精灯移出并用灯帽盖灭。

5.实验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分工合作,既要仔细观察,又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师: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实验记录单,要求大家记录水加热过程中的现象。

师:

0分钟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在没加热之前,先把水的温度测量记录下来。

然后再开始加热。

师:

加热到1分钟时记录下水的温度,2分钟又记录下水的温度。

一直记录下去。

特别要注意两点:

一是表不能停下来,只是每过一分钟记录一次,我们要记下把水烧开用了多长时间。

二是水开了之后,再继续加热2-3分钟,仔细观察、记录。

(备注:

讲解如何用曲线图来记录数据的方法,以及让学生了解什么的现象说明水烧开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沸腾的实验方案,有针对性地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落实探究目标1】

(三)实验活动:

1.大家清楚了吗?

好,请同学们组装实验并实验观察,开始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

刚才同学们就像小科学家一样,研究得可真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

我们来当小观众,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

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这份实验记录单你都有哪些发现?

师:

通过实验,我们对实验前所要猜测的三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所以呀!

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能判断他是否正确。

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测得的水烧开的温度高于或低于100℃,有些是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忽高忽低。

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会是什么原因?

师:

其实造误差的原因很多,像使用的材料不同、温度计的灵敏度等等,其实科学家做过给水加热的实验,他们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当把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水会不停地翻腾,这就是水的沸腾(板书),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他们就把这个温度定为100℃,科学上称100℃为水的沸点(板书)。

(将教师小结沸腾的概念、水的沸点是否制成课件)

是不是在任何环境下水的沸点都不变呢?

关于这个问题课前老师也查阅了资料。

(请看大屏幕。

水的沸腾与沸点:

在一般的地面上,任何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强都是一个大气压。

从地面往下走,越深气压越大,水的沸点就越高。

深度平均每增加1千米,水的沸点就要提高3℃。

反之,水的沸腾温度就会降低。

高山上不易把饭煮熟,就是因为那里的气压低,水不到100℃就沸腾了。

如果在珠穆朗玛峰顶烧水,烧到72℃左右,水就沸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体会沸腾时变化,落实探究目标2】

三、拓展应用:

师:

水被烧开可以产生大量的蒸汽等沸腾现象在生活中的用途可多了。

请同学们想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现象?

引导学生交流例如:

热饭、蒸包子、蒸馒头….等

课件图片: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环境下是利用沸腾产生的蒸汽做什么?

(图1利用蒸汽杀菌消毒;图2蒸汽机车

你知道蒸汽机车是谁发明的嘛?

课件讲解瓦特。

老师的一位朋友在西藏高原工作,他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在家里用我们蒸馒头煮米饭的方法,馒头和米饭常常不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回答

生:

因为那里地势高。

生:

我知道地势高的地方,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就低。

师:

是的,海拔高的地方气压就低,水的沸点就低,反之,水的沸点就高。

你能想个办法,让他们吃上熟的食品吗?

(利用高压锅)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同时也延伸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落实情感目标】

本课小结:

看来大家都是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水的沸点的变化等知识。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下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落实探究目标2】

教学板书:

沸腾

100℃为水的沸点

实验记录单1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时间(分钟)

温度℃

发生的现象

0

1

2

3

简单画出给水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温度(℃)

 

02468101214161820时间(分钟)

15.凝结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学生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科学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习惯培养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若干。

教学重点:

水蒸气的凝结。

  教学难点: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

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

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

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

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发现,了解凝结现象。

落实探究目标和知识目标1】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教师:

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

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

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

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

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学生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

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

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教师:

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

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