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72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案中图版必修2.docx

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标要求

评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标解读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隔离的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教学地位

本课时是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主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现代进化理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实质、方向及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回答了生物是怎样进化的问题。

本部分内容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联系紧密,经常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

●教法指导

1.通过对比学习,应加深对几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等。

2.物种形成可由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动画展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形成的过程,小组讨论物种形成需要的三个基本环节,由教师进行评述并总结完成。

●新课导入建议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

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

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通过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

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一、二,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1:

情景导课:

选择【新课导入建议】方式,创设情景,导出本课时题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步骤2:

检测预习效果:

(1)课件出示现代综合进化论内容的填空?

(2)分组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步骤3:

结合【探究1】及教材有关内容,对物种和种群、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审题导析,共同完成【例1】。

步骤7:

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诵读【结论语句】,课下完成【课时作业】。

⇐步骤6:

课堂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小组交流完成教材【巩固提高】。

⇐步骤5: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审题导析,完成【例2】的解答。

⇐步骤4:

课件展示现代综合进化论导析问题,学生在阅读【探究2】的基础上尝试回答,注意【名师点拨】的指导。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隔离的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

(重点)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

现代综合进化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2)基因库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进化发生在种群而不是个体。

2.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频率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100%

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保存了有利变异,消除了有害变异,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隔离的类型: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同时环境条件也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群的选择方向也不同,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改变的方向不同,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了新的物种。

(2)生殖隔离的类型

生殖季节不同(如植物开花期、传粉期不同,动物发情期、交配期不同);雌雄配子不能结合的受精隔离;求偶行为不同的心理隔离;杂种不活、杂种不育。

(3)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选择和隔离。

 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吗?

试分析原因。

【提示】 不一定。

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但如果两地环境条件相同,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则两种群不能形成生殖隔离。

1.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

2.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基因型。

(×)

【提示】 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

3.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提示】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

【提示】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物种与种群、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问题导思】 

①物种与种群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隔离与物种形成有什么关系?

1.物种和种群的比较

物种

种群

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范围

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

较小范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

标准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不存在生殖隔离

联系

(1)同一物种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2.物种与种群和隔离的关系

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概念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特点

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结果

形成不同的亚种

形成不同的物种

联系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1.生物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物种为单位的。

因为同一物种个体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域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准。

若存在,则相关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物种;若不存在,则属于同一物种。

 

 如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本题须明确以下几点:

(1)物种形成的标志。

(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关系。

【精讲精析】 

选项

分析判断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只有生物进化了才有可能形成新物种,B项正确

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但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

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即便杂交也产生不可育的后代,D项错误

【答案】 B

现代综合进化论

【问题导思】 

①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内容是什么?

②隔离是否一定能形成新物种?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成员。

既包括幼年个体、中年个体,又包括老年个体。

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相互交配,才能使种群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库,因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2.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种群的基因库中,各种基因所占的比例,即基因频率是不同的。

由于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同,导致不同种群朝不同的方向进化。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3.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对变异类型进行选择,进而选择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即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使一个环境中只有适应的才能生存下来,进而保留了适应的基因,淘汰了不适应的基因,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向前发展进化。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生物有生殖隔离的生物类群。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地理条件等的限制,阻碍了种群间生物个体的相互交配和基因交流,最终产生了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了新物种。

只有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无生殖隔离的产生,并不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3.物种的形成需要进化,但进化并不必然导致物种的形成。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审题导析】 正确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包括以下几点: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精讲精析】 

选项

分析判断

A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A项错误

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项错误

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故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但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项错误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个体,选择个体,从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答案】 D

本课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

结论语句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1.(2013·海淀期末)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蜂巢中全部的雌蜂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

D.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解析】 A项中的生物不属于同种生物;B项中没有包括全部性别的个体;D项中的生物不符合同一区域的特点。

【答案】 C

2.(2011·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解析】 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在世代间逐渐变化,即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项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D项错误。

【答案】 C

3.(2012·厦门高一检测)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存在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答案】 D

4.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