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677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docx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

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

2016年以来,“医养结合”的概念逐渐成为养老圈的时尚热词。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医养结合可行性报告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

1.1政策背景

1.1.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1.1.2《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实施

1.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1.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1.1.5全国政协: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进社区

1.2经济背景

1.2.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1.2.2居民收入不断攀升,促进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1.3行业背景

1.3.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1.3.2机构养老是未来养老模式的主要形式

1.3.3各级政府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

二、项目总论

2.1项目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5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6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2.7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

2.8项目结论与建议

2.8.1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2.8.2项目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先进性问题

(2)建议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3.1.1项目实施是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养老事业的需要

3.1.2项目实施是弥补资源不足,加强当地社会保障的需要

3.1.3项目实施是带动当地养老产业全面发展的需要

3.1.4项目实施是满足当地老年人口消费发展趋势的需要

3.1.5项目是推进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3.2.1模式可行性

3.2.2经济可行性

3.2.3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四、项目规划、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

4.1项目规划

4.1.1养老院整体项目规划

4.1.2医疗中心项目规划

(1)中心概况

(2)服务项目

(3)特色技术

(4)特色服务

4.1.3项目合作机构与专家简介

五、收入预测及市场分析

5.1项目目标客户选择及收入预测

5.2项目市场分析

5.2.1我国养老市场规模巨大

(1)我国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2)养老机构与床位紧缺

(3)机构养老势在必行

(4)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5.2.2项目地周边养老现状分析

(1)本地区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本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3)本地区现有养老机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为空白

5.3项目营销策略

5.3.1销售流程

5.3.2产业链延伸策略

5.3.3服务组合策略

5.3.4营销组合策略

5.3.5项目推广策略及客户管理

六、项目建设整体规划

6.1建设地址

6.1.1自然条件

6.1.2经济基础

6.1.3交通运输

6.2方案设计

6.2.1设计特点

(1)要有功用性

(2)要有安全性

(3)要有健康性

6.2.2设计原则

6.2.3设计要求

(1)项目选址要求

(2)规划设计要求

(3)单体设计

(4)色彩规划

(5)户型设计

(6)室内装修设计

(7)医疗中心无障碍设计

(8)医疗中心供氧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

6.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造价

6.4项目规划图

6.5设备购置

6.6供排水工程

6.6.1设计依据

6.6.2设计范围

6.6.3给水设计

6.6.4消防给水系统

6.6.5排水设计

6.7供电工程

6.7.1设计依据

6.7.2设计范围

6.7.3电气设计

6.7.4照明设计

6.7.5电信通讯系统

七、项目优势分析

7.1政策扶持和行业前景优势

7.2医疗水平优势

7.3特色服务优势

7.3.1多层次诊疗项目

7.3.2人性化服务措施

7.3.3合理的定价体系

7.3.4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

7.3.5服务质量的监督措施

7.4行业经验和管理水平优势

7.5资本优势

7.6区位优势

八、环保、节能、消防与劳动安全

8.1环境保护

8.1.1设计依据

8.1.2场址环境条件

8.1.3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1.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8.1.5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8.2节能分析

8.2.1设计依据

8.2.2节能措施

8.2.3水专业节能措施

8.2.4本项目能耗

8.2.5项目节能管理

8.3消防措施

8.3.1设计依据

8.3.2消防措施

8.3.3火灾报警系统

8.3.4灭火系统

8.3.5消防知识教育

8.4劳动安全卫生

8.4.1设计依据

8.4.2保护措施

九、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人员配置

9.1项目组织机构

9.2人员招聘和培训

9.2.1人员招聘

9.2.2人员培训

9.3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9.4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项目总投资估算

10.1.1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估算

10.1.2流动资金估算

10.1.3项目总投资

10.2资金筹措

10.3还贷计划

十一、项目财务评价

11.1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1.1.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11.1.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11.2总成本费用估算

11.2.1直接成本

11.2.2折旧及摊销

11.2.3修理费

11.2.4财务费用

11.2.5其它费用

11.2.6工资与福利费用

11.2.7总成本费用

11.3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营业税估算

11.3.1销售收入

11.3.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11.4损益及利润及分配

11.5盈利能力分析

11.5.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11.5.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11.5.3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11.5.4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11.6盈亏平衡分析

11.7敏感性分析

十二、效益分析

12.1经济效益

12.2社会效益

十三、风险与防控

13.1政策风险及防控

13.2工程技术风险及防控

13.3经营管理风险及防控

13.4市场风险及防控

13.5人力资源风险及防控

13.6财务风险及防控

十四、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4.2建议

十五、附件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社会养老模式研究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重新审视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放在首位,将医护与养老相结合,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充实了养老服务的内容。

医养结合模式有助于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的多重需求。

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一种社会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它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功能进行整合,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

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首先要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出台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

其次应该鼓励公立医院依托自身优势,率先推行医养结合,并对公立医院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最后,政府依据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成功经验可以向社会推广,鼓励更多民办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实行医养结合模式化养老服务。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医养结合模式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共同面对挑战困难,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多方优势,使医养结合模式能够顺利推广。

明确服务内容、准入标准。

医养结合模式作为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能够推行这项服务的机构应该是具备医疗功能,具有行医资质的机构,各级民政和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同时对于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要进行明确,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应该具备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要有具备一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要有齐全的设施、人性化的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

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

我国目前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床位紧张,无法满足本地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床位利用率不高。

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表明,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中医疗机构的建立,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可行的。

在医院中设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医院可以依托自身医疗卫生资源,直接设置实行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人专门科室,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强化服务与管理。

这其中尤其强调公立医院的带头创新,试行医养结合,继而在各类医院中推广。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作为养老机构,在其中设立医疗机构,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各方面的制约。

同样,作为医疗机构,单独开辟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对其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有一定压力。

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整合起来,加强合作,一方面可以避免医疗机构紧张的硬件资源,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推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这是一种超前的意识,这种模式也值得探讨。

二、滨湖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概述

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成立于2010年3月,集医疗、护理、托老、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六位为一体,实现全程无陪护照顾模式,充分解决了老年患者住院陪护问题,适应了社会需求。

科室开诊以来,规模不断扩大,从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共加设四层病区,目前拥有五层病区,共开放床位236张,日均住院病人量达220人。

科室医护人员配备充足,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生4名、康复理疗师2名;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助理5名、总务1人、护士70人、助理护士10人。

科室主要面向需要长期间断、不间断治疗的老人、长期需要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老年群体、各种疾病后需要康复理疗的患者、各种因长期卧床等引起的压疮患者、病情稳定的恢复期患者、临终患者。

滨湖医院老年科模式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医”、“养”结合,持续照顾。

滨湖医院老年科创新提出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慢病托老、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运行新模式。

“养”为老人平时的托老模式,即为包河区滨湖老年护理院的养老病人,民政部门已颁发《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主要收治一些一般护理院无法承担的患病空巢老人,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分为全护、半护、自理三个等级,期间享受全面的专业护理服务及病情观察,其间口服药物均在门诊,由家属自费提供;一旦老人出现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在严格掌握住院收治指征的前提下,和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给予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

“医”即为合肥市滨湖医院的住院病人,期间出现病情加重或家属有积极要求,会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转科。

当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时转为“养”。

“医”和“养”两种模式是根据患者病情相互灵活转化的,患者住院床位不变,但是床头有明显提示,并区分腕带颜色,这样避免了老人住一般养老院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家属往医院转送的麻烦,争取了抢救、治疗的时间。

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老年群体看病难、病后护理难、生活无人照顾难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使入住老人及其家属更加舒心、放心、贴心、安心。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的疾病,但在医院治疗占用床位,去养老院又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所以医养结合的老年科是患病老年人的首选。

第二,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

滨湖医院老年科依托滨湖医院,按照特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标准,拥有齐全且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装备3.0核磁共振仪、双源CT、16排CT、DSA、DR、数字化血管摄片机、全自动生化流水线、血细胞流水线、全自动酶免、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及血培养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国际一流、省内领先的大型诊断、治疗和科研设备。

滨湖医院坐落在合肥市滨湖新区,院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

滨湖医院老年科的服务涉及为老年人打饭、打水、打扫卫生、洗澡、洗衣服、理发、剪指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各项服务分工明确,均由专人,负责特定病区,实现一对一服务。

周到的服务,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免去了家属的后顾之忧。

第三,医疗条件优越,护理模式规范。

滨湖医院老年科配备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

一旦老年人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医生可以快速到达,及时给予专业的治疗,各项检查所需的医疗器械也可以迅速到达病区,免去老年人生病转院的舟车劳顿,保证了老年人的救治及时。

老年科的护士人数众多,基本可以实现不同时段一对一服务。

护士因为系统化学习和专业化训练,护理更加科学、规范,护理方法与侧重点也因人而异,同时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看护,争取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

三、滨湖医院老年科模式借鉴

医养结合模式在公立医院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公立医院设施体系健全,标准化水平高。

首先,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医院,其在地方及国家医疗发展水平中的地位与责任,决定了其相较于私立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而言,硬件设施更加齐全、规范、先进。

同时公立医院因其发展的稳定性与专业性,吸引了更多的专业化医学人才。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是一些医科类大学的附属医院,依托医科类大学建立起来,一方面能够保证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动医疗事业、医学教育的全面进步。

其次,公立医院作为本地区医疗发展水平的代表,在拥有优良的硬件设施的同时,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

作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代表,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会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从而产生一个城市的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城市的名片。

因此公立医院的相关配套建设更加完善合理。

例如优美的环境、整洁的病房、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等。

再次,公立医院作为教科文卫类的国家事业单位,其体系构建完善,科室建立齐全,涵盖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等在内的各个科室。

各科室之间联动性强,相互支撑。

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年人在老年科期间,一旦生病,可以在不转病房、不需排队等候的情况下,得到快速、有效救治。

公立医院完备齐全的医疗设施,专业化的医疗队伍,联动紧密的科室体系,可以为老年人在生病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第二,公立医院专业化程度高,人员职业素养高。

公立医院从医疗资源到医护人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程度更高。

首先,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财政支持医院,其医疗资源齐全,医疗技术先进,医疗手段高超,各项服务专业化程度高。

其次,公立医院医生均需要有专业知识积淀,实际临床经验和较高职业素养。

医生行医资质的获得有民政及卫生主管部门的认同,行医过程的言行受各方监督。

再次,公立医院护士经过专业化学习与训练,护理知识完备,护理方法得当,护理服务周到。

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其成功离不开专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这是医养结合模式得以有效推行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医护人员较高的职业素养也能够保证养老服务的人性化水平,使得医养结合模式不光保证了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第三,公立医院收费公开、透明,国家医疗保险提供坚强后盾。

首先,公立医院的正规性不光体现在医术、医德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收费的公开、透明。

国家发改委早在2002年就曾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但由于政策不配套、主管领导调离等原因,没能落实。

后来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到了实行医药分开。

医药分开制度实施以来,公立医院的收费更加公开、透明。

在病人出院结算时,医院会列出病人住院期间各项费用的详细清单,这里面具体到了床位费、空调费、护理费,各项药品的收费等等。

其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早在1988年,政府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

在1998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合作医疗制度主要适用于农村地区,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普遍推行于60年代中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有医疗保险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怕看病、看不起病的难题。

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因为其面对的对象是年老者,并且作为一种养老服务,属于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明细的收费标准、公开透明的收费细则,国家养老、医疗保险的保障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

医养结合模式在公立医院推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立医院有限的资源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

首先公立医院资源的有限是相对而言的。

由于公立医院本身设置上的数量限制,以及群众看病的误区和偏见,使得公立医院负担沉重,其有限的资源被无限的需求逼迫显得捉襟见肘。

其次,现在很多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历史久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加上早期城市规模所限,很多公立医院面积不大。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公立医院因为土地所限,没有办法扩建新的住院大楼和医技大楼,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因此极大地制约了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

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需求扩大明显。

公立医院有限的资源无法最大限度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

第二,公立医院缺少老年科专职医生。

公立医院医生均经过正规医科类大学培养,拥有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

但是纵观我国医科类大学的专业设置不难发现,大多没有针对老年科医生的专职培养。

客观说来,老年科医生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更加宽泛,这不符合高校专业培养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公立医院这种医养结合模式会是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一个新突破,因此对于老年科专业医生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

第三,医养结合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老年科病人的特殊性,医养结合模式对于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针对老年科病人家属的探视时间,不能做硬性的规定。

老年科的病人,其身体和精神上的照料,光有医护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老人家属经常看望和陪伴。

因此,对于老年科病人的探视时间,就应该体现柔性化和人性化,不能限定在某个时段探视,而应该将探视时间放宽,方便老人家属的看望和陪伴。

其次,由于老年科病人的特殊性,对老年科的保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科的病人,很多都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这对于老年科的保洁工作提出了更高挑战和更严要求。

要保证老年科病区的通风和清洁卫生,保证老年科病房的整洁,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如在家中般的感觉。

再次,尽量方便老年人定时不定时回家与子女团聚。

老年科的病人,如果是处于“养”的状态,在身体相对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子女将其接回家中,共享天伦之乐。

但是这种接回家的状态不是长期的,因此当子女将老年人接回家时,关于保留床位的时间管理,又为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不能允许床位长期空置,另一方面也鼓励子女定期、不定期将老人接回家团聚而为其保留床位。

医养结合模式在公立医院推行中的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设立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大楼,将老年科与内、外科、急诊科大楼分开来。

同时,为保证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最大限度使用,可以在城市边缘地区开辟公立医院新区,只要配套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可以很好缓解公立医院因场地限制而无法扩大规模的尴尬处境。

专门的养老服务大楼,可以更多吸纳有需求的老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将老年科大楼单独开辟出来,也为医院整体管理提供了方便。

其次,医科类大学可以尝试培养老年科专职医生、护士。

一方面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输送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会不断促进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

老年科专职的医生和护士不同于其他内外科医生、护士,他们面向的群体是固定的。

老年科中的老人,大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者即使可以自理,也需要特别关照。

因此老年科医生应该熟悉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护士也应该在长期卧床的老人防坠床、防压疮、防误吸等方面给予特别关照,还有针对一些头脑不太清楚的老人,要防止他们走失,对于一些精神郁郁寡欢的老人,要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缓解老人的焦虑或者孤单寂寞。

再次,加强公立医院组织制度建设。

由于老年科病人的特殊性,医养结合模式的特别要求,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该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在保证医院其他部门正常、正规运行的基础上,给予老年科管理更多柔性化对待。

老年科病房应该配备有更多植物、图画等,给老年人家一样的感觉;老年科的通风应该更加顺畅,防止老年人之间的交叉感染,防止一些异味的弥漫;老年科的灯光应该更加明亮,这对于老年人有着积极的暗示作用,可以振奋他们的心情,排遣他们的孤寂;老年科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配备一些针对老年人康复的器械或者是锻炼他们脑部的拼图、书籍等,这样才可以达到真正关心老人的目的,让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

四、滨湖医院老年科模式展望

合肥市滨湖医院推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现在的滨湖医院老年科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纵观全国,很多地方的公立医院甚至是一些私营养老机构都在推行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均获得了很好的赞誉和社会反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滨湖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推及各大公立医院,乃至全省、全国,将居家、社区、私营机构养老与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相统一,多层次、多举措、相关联、可交叉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矛盾,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最终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一条正确、可行的道路。

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将给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养老服务更加规范、科学、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