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宝典如何进行评课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docx
《评课宝典如何进行评课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宝典如何进行评课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课宝典如何进行评课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
评课宝典:
如何进行评课?
附万能评课常用语+评课稿例(值得收藏)
事实上,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师的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尽善尽美,不要求完美无缺,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
这个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是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某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
这样松开了教师的手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公开课摆脱了形式主义,真正回归了课堂教学本身。
教师对公开课也一改以往的“躲闪”“推让”,渐渐“钟情”于公开课了,每每学校开放公开课,广大教师总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
对于评课,反对“好好先生”,反对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反对不着边际的“纸上谈兵”。
在评课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同时,提倡评课者和上课者的现场互动。
活动的开头总有一点难,大家“羞”于开口,但随着少数教师的积极引领,现在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火热,大家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评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评课,要突出个性化
1.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
可以说,每位老师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佳径。
2.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
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的课如何,还有更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别人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
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使人豁然开朗,心有所悟。
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
情感·策略·学会学习
1.评教师的情感运用
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
教师上公开课,他所感受的压力可以使他呈现出一定的兴奋与紧张。
而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所以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情感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评教师的教学策略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评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
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评课文化的反思
“评课”这个词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潜在的影响:
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
那当然,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
这样,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一个评价的主体。
评课者的地位明显高于被评者。
在这样一种文化当中,我们的教师是最缺乏作为教师的独立性的,也是最缺乏对教学的专业评价权利的。
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明明白白求个“真”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
在一节省级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
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的“发落”。
老师也呆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
“下去!
下去!
”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
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兑现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
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
三、评学生的收获
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
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评课要老腔出新调
一“有我”
公开课要有授课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一堂课千人一面,无棱无角,就不是一堂好课。
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个性,不同个性的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往往不同。
二“有生”
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后是否变成了知、懂、会。
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无所获,那就是一堂糟糕的课。
师不能只是了解学生的共性,还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三“有新”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推进教改的真诚态度,不敷衍应付。
评课既要全面更不失重点,在赞扬其优点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抓住特色、新颖的地方进行点评。
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评出创新。
好的教师,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
评课时抓住了特色、优点,既可绕开老生常谈,还可唤起其他听课教师对创新课堂的重视,产生学习效仿的欲望。
评课的逻辑
作老师的都从年轻时候走来,都有过被评课的经历。
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别人的评棵,这也让自己反思评课的逻辑。
相信任何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对于自己的整堂课程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但如果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以偏概全去评价的话,这样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作为年轻老师,去被评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和评价相比,年轻需要的是爱护,帮助,哪怕是旁观。
对上课者的建议:
在大家评价之前,首先简短但全面,至少系统/总体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思路,包括自己的认为的一些闪光和困惑。
这样在帮助大家进入状态。
非常忌讳一句话不说就让大家评议,这样很难插话,更把握不住话题,这意味着失控。
对评课者的建议:
首先应该明确大家是同行,人家是听您的建议。
教育具有不可借鉴性,对于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也不能。
关键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堂课程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否则就换位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上课者的全部思想,也没有办法体验他所处的全部环境,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仅仅是他全部的部分,我们对他的所有评价都是以偏概全。
不是我们不应该评价,至少我们先知道这样的逻辑。
其实老师教学生也是这样,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是引导/辅助,但老师绝对不是学生的主宰,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师应建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1、要克服“老好人”思想
有些评课者生怕自己的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往往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避实就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
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所以,不要担心因此而得罪于人。
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辩论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
2、要克服从众心理
有些评课者则是顾虑个人的想法稚拙而贻笑于众人,或是与其他评课者相左而遭到排斥。
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惟恐出错。
评课有它的依据和原则,有一定的内容和标准,只要把握住这些范围,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而没有对错之分。
因此,要大胆提出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敢于创新,我们的工作就会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3、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
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
没有谁敢也不能自诩为权威。
观念中的权威是虚拟的、神话过的。
大家所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同一问题看法不同、观点不一而已,所以没必要为冒犯权威而瞻前顾后。
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框子,只要是不违反教育目标,不违背教学原则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去认定赞同。
4、要克服畏惧领导心理
有些评课者怕自己的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或是正面冲突而不敢发言,惟恐日后被“另眼相看”。
其实,学校领导是最提倡也最希望出现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评课者不必为此多虑。
万能评课用语
1
这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
总的说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堂流程、目标落实、双基训练、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听课感受,有褒有贬,说得不对之处请指正。
2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
这节课的导入就很新颖,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3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遗憾的是,这节课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制订得不合理,形同虚设)。
4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
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组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
这些都做得很好,只是评价没有跟进,也没有兑现积分奖励。
5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醒、矫正、劝诫、引导与鼓励。
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
优秀是夸出来的——让学生互相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效果会更好。
6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用语规范,体态大方,板书美观,声音不高不低,圆润动听。
只是讲得过多,抢了学生的风头。
如果这节课再少讲20分钟,效果会好些。
7
传统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学。
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还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照本宣科,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直到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8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利用对子检测过关;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拿到班内展示;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
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讲得面面俱到,使得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9
某某环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学生的兴趣高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
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10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掌控课堂节奏,评价优劣得失,解答疑难困惑……学生再怎么“主体”,也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收敛就没有开放。
在为什么“耳要聪目要明”的问题上放开讨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分成正反两方,更是小题大做,弄巧成拙。
11
教师能有意识去改变旧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这种改变总是好的,只是步子要迈得大一些。
12
教师尽管讲得少了,但翻来覆去地用那三五个优生充当“小老师”,仍然没有摆脱旧课堂的窠臼。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3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动静结合是学习的法宝。
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阴阳搭配、疏密调节、深浅得当。
14
规律要让学生去发现,教师总结出十条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出一条。
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经历思索磨难得来的记忆不值得珍惜。
1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倡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养成用双色笔和纠错本的习惯。
16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让学生出题比学生解答老师的题更重要。
如果对子互考、小组较量、男女生PK,这样的课堂,老师只需坐山观虎斗。
17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境界。
切记教材只是工具,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谁不用教材,谁是真正的高手。
18
北京的语文课本,朝阳区用人教版,海淀区苏教版,大兴区用北教版——而且版本的差别很大。
这也提醒我们,不妨依据学情,量身定做,自编教材。
19
下雪天讲冬至就比深秋了学《春》(朱自清)效果好得多。
语文学科完全可以实施单元大目标教学,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应用。
20
课前演讲,课后练字,每周一歌,每月读本小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坚持下来,意义非凡。
21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22
不要因为有人听课而在课堂上弄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好教师要坚持原则,上出特色,求真务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