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停车场及站前绿地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广停车场及站前绿地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停车场及站前绿地施工组织设计.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停车场及站前绿地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组织设计
一、工程总体概述
1.1编制依据
青荣城际铁路莱阳站站前广场停车一区及站前绿地局部建设工程的招标文件、工程图纸、《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技术规程。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总占地面积0.57万平方米,其中停车场一区占地面积0.28万平方米,站前绿地局部绿地占地面积0.29万平方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公共厕所建设、停车场铺装、
二、质量目标与工期要求
2.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
合格
2.2工期目标
接到招标人开工令之日起至2015年8月31日
1第一节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3.1施工测量
3.1.1施工测量准备
(1)将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的仪器设备送技术监督局计量检测所进行检定,保证所有仪器设备都处于正常高效运行状态。
(2)详细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
(3)复核校对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确认无误方可依此引测测量控制网。
(4)仔细审阅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平面和高程相对定位关系。
3.1.2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1)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及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经复核检查后,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布设。
在不受施工干扰且通视良好的位置设置控制引桩,同时用红油漆做好显著标记。
根据施工需要,依据主轴线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形成平面控制网。
施工过程复查两套控制网的轴线,确保测量精度。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及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检查,布设一套高程控制网。
场区内至少引测多个水准点,以此测设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闭合差控制在3mm以内。
标高引测和场地方格网,均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
3.1.3地面上建筑物施工测量(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进行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仪器进行竖向投点。
3.1.4装修阶段施工测量(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1)室内500标高控制线:
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500线,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500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地面控制的基准线。
(2)外立面控制:
外墙垂直轴线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并用电子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保证外立面轴线角度误差小于±5″,距离误差小于±2mm。
3.1.4测量人员及仪器配置
(1)人员配备:
测量负责人由测量专业毕业的长期从事大型工程测量的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测量工作质量、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
(2)仪器配置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1
全站仪
GTS-602
1台
布设测量控制网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1台
标高传递
3
钢卷尺
50m
2把
量距、细部放线
备注:
以上仪器设备均经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
3.2土方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3.2.1基槽、排水沟槽采取人工开挖。
人工开挖电缆沟及排水沟槽土方时,注意保留工作位,防止边坡压塌造成危险。
如果土质松弛的,放坡较大点.必要时用支撑。
挖土时应尽量把边坡挖到符合放坡的坡度要求,减轻人工挖土的工作量。
挖土时应做好标高测量,控制挖土深度符合要求。
应根据设计标高及场地实际标高通计计算安排好土方堆放。
3.2.2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完,拆模后,立即进行土方回填。
3.2.3质量要求: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回填土分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
回填土顶面允许偏差为±15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5mm。
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3.3基础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基础型式为柱下独立基础。
3.3.1基础模板
模板安装采用建筑夹板,采用桥杠木支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稳撑牢,当支撑直接支承在土坑边时,应加设木垫,以扩大其承力面,模板安装后要校核模板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以确保基础尺寸及轴线位置正确和垂直度。
地梁模板安装应拉线通光,以保证上口平直,在模板上口钉上木带和加设斜撑以控制地梁的宽度。
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设拼条,以保证梁侧模板平整,连接牢固。
3.3.2基础钢筋
钢筋加工制作,是在现场统一进行,现场安装,钢筋抽料单须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定以后开始下料。
钢筋断料,加工制作应由专职人员负责,且随时抽样检测,将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制作好的钢筋应按构件,分部位绑扎好,并挂好标志牌,堆放好。
钢筋安装前应先对照图纸将钢筋的规格、数量运至所需的部位,并及时清理好基底,然后开始安装。
3.3.3基础砼浇筑
浇筑时应单独逐个进行,浇筑时采用平铺法,先深后浅,以便振捣密实。
要注意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浇筑时按先周边后中间的顺序进行。
地梁砼浇筑采用“赶浆法”,采用打铲下料由一端向另一端斜面推进,本工程不留设施工缝,如必需留设梁的施工缝留置在相邻两承台中间的13范围内,并用镀锌断口板挡好,留成直槎。
基础地梁砼浇筑前,施工时要注意检查防雷线的焊接和连接。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3.4模板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3.4.1模板及其支顶体系的基本要求
保证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满涂隔离剂。
按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必须达到规定的混凝土养护强度后,模板及支顶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
5mm
底模上表面标高
±5mm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mm
柱、墙、梁
±5mm
层高垂直
全高≤5m
6mm
全高>4m
8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mm
3.4.1柱模板
柱模板+φ48钢管楞+对拉螺栓+斜撑支撑体系。
3.4.2.1矩形柱模拟采用18mm厚大夹板配模板,加80×100mm木枋竖楞和短角钢抱箍加固,木枋竖楞的横向间距按250~350mm设置。
角钢抱箍的竖向间距按500mm设置,施工中要结合实际做到上疏下密。
为保证柱身线角顺直,木枋条定位必须准确。
在柱模上设置双向Ф12对拉螺杆,间距按400~500设置。
拄模板及支撑安装示意如下图所示:
3.4.2.2按图纸尺寸拼装柱侧木组合模板,按放线位置在柱脚钉好压脚板再安柱模板。
为防止砼侧向压力造成柱模爆裂,在柱模外面竖向每隔450mm设置一道φ48钢管组成的钢楞柱箍,对宽度≥800的柱,沿柱长边方向的中间设2道纵楞用φ12对拉螺栓将横档拉紧夹牢,最后在两垂直向加设φ48钢管水平及斜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3.4.2.3质量事故防止措施
1)柱脚是浇筑砼最容易出现质量事故之处。
为防柱模在浇筑砼时跑模移位,在立模之前予先在楼板上每边予埋Ф25钢筋头和异形钢筋。
立模时用木方将柱脚和墙脚与周围予埋的钢筋头撑紧抵牢;
2)为防柱漏浆烂根,模板周边埋设高压缩性海绵或橡胶衬垫,将模板底部与楼板间的缝隙,堵严垫稳。
为调整柱墙模板的垂直度,用钢管扣件作斜撑,钢管以预埋的钢筋头作支点,同时在予埋的异形钢筋内穿扫地横杆作为用手拉葫芦拉拽校正柱墙模板的力点;
3)严格控制砼浇灌高度。
3.4.3梁板模板和支顶体系
本工程模板支顶体系采用整体式顶架(钢管加钢门式架搭设),门式架间距为900×900mm;梁模板支顶体系亦采用整体式顶架(钢管加钢门式架搭设),门式架间距为600mm。
门式架在离楼面高0.3m、1.8m、2.5m处分别设立3排纵横向的水平连杆。
水平连杆用Ф48×3钢管把门式架连结在一起。
水平连杆的间距为2.0×2.0m,可视门式架的排列位置而作适当调整;各轴线柱跨内用Ф48×3mm钢管设立交叉斜撑,使支撑体系形成可以承受水平推力的稳定结构。
门式架下加底座,架上设可调式顶托。
顶托上方铺设1层80×80mm木枋@300mm和80×100mm木枋@1200mm。
楼面模板、梁侧及梁底模板均采用18mm厚过塑夹板。
为了抵抗混凝土浇筑的水平侧压力,侧模板采用80×80mm木枋作压脚和斜撑。
安装梁模板工艺流程:
弹线架设支顶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办预检梁、板模板及支撑安装示意如下图所示:
次梁模板安装应先钉接头板,再进行底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
梁旁必须钉压脚板,支撑水平角度大于45°,梁侧模板要求平顺垂直通光,拉水支撑牢固,建筑物外侧梁采取加木枋钉斜撑的方式,严禁借外排栅作支撑。
安装楼板模板工艺流程:
弹线→架设支顶→安大小龙骨→铺模板→办预检。
铺设楼板模板时可从一侧开始铺。
楼板模板铺完后,应检查门式架是否牢固,模板之间连接插销有否脱落、漏插。
凡跨度大于4米的板及梁及L>2米的悬臂梁均需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将梁模起拱。
3.4.4模板支顶的拆除
3.4.4.1先将门式架支顶上的可调上托松下,使次龙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降下。
拿下模板和次龙,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及撑和支柱;
3.4.4.2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不准将大面积模板整块撬下;
3.4.4.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跨度大于8米及悬臂大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100%方可拆除);
3.4.4.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3.5钢筋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3.5.1施工准备
钢筋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如有弯曲和锈蚀的钢筋必须调直、除锈后方可开始下料,钢筋取样及实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3.5.2钢筋的连接
柱纵向主筋接长:
钢筋直径22~25mm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钢筋直径≤20mm采用绑扎连接。
梁板主筋接长:
钢筋直径≥22mm采用电弧焊连接,钢筋直径≤20mm采用绑扎连接。
3.5.2.1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
电渣压力焊焊接使用的钢筋端头要平直、干净。
当有马蹄形、压扁、凹凸不平,弯曲歪扭等严重变形时,焊接前用手提切割机切割或用气焊切割、矫正,以保证钢筋端面要垂直于轴线。
钢筋端部20cm范围内如有锈蚀、油污、混凝土浆等污染,要清理干净后才能进行电渣压力焊焊接。
电渣压力渣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
3.5.2.2钢筋搭接焊
1)施焊前,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
2)施焊时,引弧应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多层施焊时,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长度,焊缝高度h≥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0.7d,并不得小于10mm。
3.5.3柱钢筋安装
工艺流程:
竖向钢筋连接→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梁高不等时主筋锚示意图
注意事项:
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3.5.4梁板钢筋安装
3.5.4.1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3)梁高不等时的安装方法(如下图示意)
3.5.4.2板钢筋绑扎的基本要求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扎板下受力筋→绑扎负弯矩钢筋。
2)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毫米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短钢筋直径与纵向钢筋相同。
3)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同柱。
4)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钢筋)要防止踩下;特别是挑檐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5)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如下图所示)
6)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毫米。
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3.5.5钢筋工程的控制指标(允许偏差)
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顺高度方向配置两排发上受力筋的排距
±5
每个构件或构筑物
2
用尺量
2
受力钢筋间距
梁、柱
±10
2
在任意一个断面量取每根钢筋间距最大偏差值计1点
板、墙
±10
2
基础
±10
4
3
箍筋间距
绑扎±20
焊接±10
5
用尺量
4
保护层厚度
梁、柱
±5
每个构件或构筑物
5
用尺量
板、墙
±3
基础
±10
5
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截面积占钢筋总截面积
≯25%
3
点数计算截面面积
3.5.6预埋件施工
管线预埋及其它构配件的预埋,各相应专业施工队必须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全部预埋完,并保证钢筋的位置、间距的正确;
为保证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施工质量需做好以下几点:
3.5.6.1为防止预埋件位移,将预埋件放置在设计位置后,四周用铁钉固定。
3.5.6.2认真审查预埋件的图纸,若发现预埋件的锚固与骨架钢筋相碰,可适当改变锚固筋的位置与做法,使预埋件顺利安装入模;
3.5.6.3振捣混凝土时,不使振动棒将预埋件振动歪斜,应设专人在振动完毕后,将预埋件加以整理;
3.5.6.4为加强预留孔洞模板的稳固性,预留孔洞口中间水平支撑不得少于三道。
3.6混凝土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3.6.1基本要求
混凝土的取样及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要求。
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6.2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送。
3.6.3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做到连续浇筑一次到顶)
1)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浇捣时,对板面进行拍打、振实、去除浮浆,实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梁、板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时,要在浇筑前在板的四周模板弹出板厚平水线,并钉上标记,在板跨中每距1500毫米焊接平水标志筋,并在钢筋端头油上红漆,作为衡量板厚和平水的标尺,为避免产生施工的冷缝,混凝土应连续浇注,一般控制在4小时之间,超过时间视为施工缝。
当混凝土面收水后再进行二次压光,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浇筑一般平行次梁方向推进,本工程每层混凝土浇筑,计划连续进行,不留设施工缝。
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梁浇筑采用震捧震捣时,间距应控制在500毫米左右,插入时间控制在10秒,以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
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并注意“快插慢拔,不漏点”上、下混凝土振捣搭接不少于50毫米。
3)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持钢筋位置准确和混凝土保护层控制,特别要注意负筋的位置,发现偏差设专人负责及时校正。
3.6.4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在楼面模板安装后,钢筋绑扎前进行,这样可以利用楼板模板作为灌注墙柱的施工平台,节省工期。
梁板与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板底50毫米位置处,柱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下料,使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小于2米,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一次连续浇灌高度不宜超过0.5米,待混凝土沉积、收缩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灌,但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要加强柱四角和根部混凝土震捣,防止漏捣造成根部结合不良。
新老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
3.6.5混凝土振捣
除楼板采用平板式振动器外,其余结构的混凝土振捣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每一振点的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浮落。
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
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3.6.6混凝土养护
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养护法,派专人浇水养护14d以上。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禁止混凝土未达到承载强度时拆模和支架,导致坍塌事故。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梁板拆除所需混凝土强度:
梁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5%以上,梁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方可拆除。
3.6.7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控制标准(参见下表)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允许偏差详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多层大模
高层大模
轴线位移
独立基础
10
10
10
10
其他基础
15
15
15
15
柱、墙、梁
8
5
8
5
标高
层高
±10
±5
±10
±10
全高
±30
±30
±30
±30
截面尺寸
基础
+15
-10
+15
-10
+15
-10
+15
-10
柱、墙、梁
+8
-5
±5
+8
-5
+8
-5
柱墙垂直度
每层
5
5
5
5
全高
H1000,且不大于20
H1000,且不大于30
H1000,且不大于20
H1000,且不大于30
表面平整度
8
8
4
4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10
10
10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5
5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5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15
15
15
3.7砌体工程(只用于维修用房、公厕和设备用房及值班室)
3.7.1施工前准备
3.7.1.1砌块堆放场地应平整清洁,不积水,砌块不应被污染。
装卸砌块时严禁翻斗倾卸和丢掷。
砌块应按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分别堆放整齐,高度不超过1.6m,砌块堆垛上应设有标志,堆垛间应留有通道。
3.7.1.2砌筑前须按砌块计算其皮数和排数,并编制排列图,保证砌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砌块,按设计图的门、窗、过梁、暗线、暗管等的要求,在排列图上标明主砌块、辅助砌块、特殊砌块以及预埋件等。
3.7.1.3施工时在墙体阴阳角处立好皮数杆,杆间距不超过15m,杆上标出皮数、窗洞口、过梁等部位的标高。
3.7.1.4砌筑墙体前应检查基础防潮层或地板基层状况,要求表面平整、清洁、不得有污泥杂物。
符合要求后再放线,并用钢尺校核放线尺寸。
3.7.2墙体砌筑工艺及施工方法
墙体砌筑工序流程:
放线→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检查。
墙体施工严格按以下操作要点进行:
3.7.2.1砌筑时应控制砌块的含水率,砌块含水深度入表层8~10mm,炎热干燥时可适当洒水后再砌筑。
3.7.2.2砌墙前先拉水平线,在放好墨线的位置上,按排列图,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开始砌筑,第一皮砌块下应满铺砂浆。
3.7.2.3一次铺设砂浆的长度不超过800mm,铺浆后应立即放置砌块,要求一次摆正找平,如砂浆已凝固,砌块砌筑后需移动或松动时,均铲除原有砂浆重新砌筑。
3.7.2.4墙体的施工缝处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也可砌成直槎,但均采用拉结钢网片或沿高度每600mm左右(符合砌块模数)设置2Φ6钢筋(伸入墙内每边不小于600mm),或采取其它措施,以保证联结牢靠。
3.7.2.5砌筑墙端时砌块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填满砂浆,并将柱上预留的锚固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3.7.2.6墙体每天的砌筑高度根据砌块的材质、墙体部位、气温、风压等条件分别控制,避免连续砌筑引起墙体不均匀变形或裂缝。
日砌高度控制在1.4m以内,雨天施工日砌高度不超过1.2m。
3.7.2.7距梁板底部约300mm高的砌体,至少须隔7日,待下部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砌筑。
砌体必须与梁、板底挤紧,最上一皮避免水平砌筑,采用辅助小砌体斜砌挤紧,空隙处用砂浆填实。
3.7.2.8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的均匀度及砂浆饱满程度等,及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
3.7.2.9窗洞口两侧保证洞周平直,在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混凝土锚固块。
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门、窗框与砌体间如有间隙,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3.7.2.10安装窗框前混凝土窗台板的板面应平整,窗台上部铺设钢筋并以水泥砂浆抹平,达到设计标高。
3.7.2.11砌筑窗洞时,采用不低于M5的砂浆,按设计标高将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牢固砌入。
现浇过梁时,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以上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支撑和模板。
3.7.2.12对设计规定的洞、孔、管道、沟槽、预埋件等拟在砌筑时预留、预埋或采用特殊砌块,否则只能在砌筑完毕砂浆达到强度后,采用专用工具钻孔开槽,但不得引起砌块产生松动、破坏和裂纹,且预埋管径不宜大于25mm。
埋管固定好后,再用水泥石灰砂浆分层填实抹平,并在墙面抹灰前完成。
3.7.2.13施工中如需设置临时施工洞口,其洞边离交接处墙面的距离不小于600mm,且顶部应设过梁。
填砌施工洞口时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相应提高一级。
3.7.1.14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
砂浆饱满度水平缝不低于90%,竖直缝不低于80%,采用原浆钩缝,严禁出现瞎缝、透亮缝和用杂物塞缝。
3.7.2.15灰缝厚度应均匀,灰缝厚度控制在15mm以下。
砌体内埋设的拉结钢筋或钢网片,必须展平埋置于砂浆层中。
3.7.3防止砌块墙体产生裂缝等质量事故的措施
3.7.3.1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序号
裂缝的部位
裂缝产生的原因
防止裂缝的措施
1
墙柱交界处纵向裂缝
墙柱间隙过大;砌块与柱间灰缝不饱满;砌块收缩(含水率大、未到28天龄期);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
砌块靠柱壁,减少灰缝厚度;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控制砌块含水率、28天龄期;控制抹灰厚度;砌墙时按规定锚入拉接筋;沿墙柱交界处挂钢网或纤维布。
2
墙梁交界处水平裂缝
最上皮砌导块未顶贴梁底;砌体沉缩过大;墙梁交界处灰缝不饱满;墙梁交界处灰缝过厚。
用实心辅助砌块斜砌,砌块顶满铺砂浆顶紧梁底;控制最上一皮砌筑高度;控制日砌高度;沿墙梁交界挂钢网或纤维布。
3
墙中部砌块周边裂缝、台阶形裂缝、纵横裂缝
砌体收缩不匀(砌块、灰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