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867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

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三、总结全文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在积累本上。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时江面风平浪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盛赞钱塘潮

潮过后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2、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1)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2)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3)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4)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

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

可不可以换成“非常”?

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山的句子。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大峡谷

千姿百态的水

神来之笔的山壮丽、神奇

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榕、抛、暇”等4个字,会写“灿、烂、桨、纠、逼、禁、寂”等14个生字,并掌握其组成的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书:

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3、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

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

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

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分别在什么时候?

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四、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

“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

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

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

(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

鸟的特点是:

多、欢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

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傍晚)

第二次——群鸟:

多、欢(动态美)鸟的天堂喜爱、赞美

(早晨)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5个生字“檀、盈、凶、庙、惚”,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要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说说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起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

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同桌讨论)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

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

你从哪里看出来?

(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

(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A类:

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

家乡的天空。

B类:

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拟人句抄入“采集本”。

C类:

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上来时霞光——映红万物天空——像着了火整体渲染(1、

2)变化颜色——丰富多彩火烧云

(3~6)

形状——变化万千

具体描写下去时——模糊不清很快消失(7)

五千光姿十百色态真变绚化丽快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

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背诵4组对联,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教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

2、学习,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

?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学习“口语交际”1、学生自主交流。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3、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4、点拨: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5、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6、再次指名交流。

要求: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7、四人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8、经过搜寻,听取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分角色朗读。

2、交流学习成果。

四、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观察一处景物。

2、把景物概况讲述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从而引入“日积月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对联。

2.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3.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4.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6.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学习“趣味语文

(一)”

1.全班齐读对联。

2.分组讨论读音。

3.教师点拨正确读音。

4.多种形式朗读对联。

四、学习“趣味语文

(二)”

1.全班观察杯盖。

2.分组讨论。

3.教师点拨正确读法。

4.探讨语文的有趣与博大精深。

五、课堂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