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789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docx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

(导语)2010届的高三学子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梳理地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的重点知识。

我准备讲五个方面:

(PPT)

一、必知的高考情报(考试方向)

(了解近三年的考点统计,让我们知道考试方向,犹如准备出征前要捕捉军事机密)

二、必熟的考点体系(考点展示)

(整体把握一本书所有考试说明要求,化繁为简,犹如战斗前要备全战事物资)

三、必懂的重点原理(重点解读)

(整个模块中究竟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才能打胜仗,犹如战斗前要带足武器弹药)

四、必悟的高考典题(考点演练)

(让我们模仿08、09届高三勇士,小试牛刀,体验战场,犹如要进行军事演习)

五、必会的答题潜规则(总结方法)

(我们有了勇气、弹药,要打胜仗,还不可缺少的是必须研究军事兵法)

(导语)下面分别讲解:

(PPT)

一、必知的高考情报(10分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篇》

(导语)很多学生整天埋头苦读,每天像机器人一样读书、做题,学得天昏地暗,可成绩依然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他们只着眼于一题一点,单纯为看书而看书,为考试而考试。

也常埋怨自己读到的看到的怎么都不考,考的总是自己没读到的。

那么高考究竟考什么?

通过什么方式考?

他们从来就不注意多看、多研究高考题,当然这样的备考很盲目,学得也就很累很辛苦,居然还是收效甚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有关《环境保护》的高考情报:

1.在选做题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考点和分值:

(PPT)

08年江苏卷

09年江苏卷

借鉴外省高考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利用保护

(2009年山东卷)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读图得知4’)、印尼濒危物种多的原因(6’)

三.生态问题与保护

我国北部沙尘暴空间分布及强度(读图得知2’)、发生季节及原因(3’)

洞庭湖面积变化问题(1’)、原因(2’)、危害(4’)、措施(3’)

(2009年海南卷)半干旱地区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及成因(6’)、半干旱区的聚落面临风沙问题及成因(4’)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改善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3’)

(2009年广东卷)我国饮用水污染来源、发生原因(读图得知5’)、危害(2’)、防控措施(3’)

五.环境管理

首钢搬迁的环境管理手段(2’)

2.在必做题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考点和分值:

《环境保护》是高考中永恒的主题,在必做题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请看下面的统计:

08年江苏卷(21’)

09年江苏卷(5’)

09年广东卷

(18’)

09年上海卷

(15’)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的影响(2’)

二.资源问题与利用保护

解决淡水不足的措施(3’)、能源紧缺的措施(6’)

日本太平洋沿岸水资源紧张的原因(2’);

苏州和徐州耕地变化、措施(10’);

人类开发新能源的意义(3’)

三.生态问题与保护

水土流失及危害(4’)

西北设置草方格沙障的生态功能(3’)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问题、自然原因、影响、措施(12’)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酸雨的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6’)

水体富营养化措施(2’)

大气污染与使用煤炭、薪柴等能源(6’)

五.环境管理

(总结讲解)“如果能及早洞悉高考命题趋势,复习就更有方向了!

”很多考生事后才有如此感悟。

心中有了高考,有了高考的模式,平时备考就会一步步地靠近,再靠近,那真正的高考到来时,当然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了。

把握高考方向,下一步你的备考之路才能越走越亮。

二、必熟的考点体系(15分钟)

有头脑的人应当事先看清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那件事情。

 ——《伊索寓言“狐狸和山羊”》

(导语)要上战场,我们必须要准备哪些战事物资?

考试说明上对《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有哪些考点要求?

我们必须心中有数。

高考命题总是紧扣考纲,瞄准考点设置新题情境的。

考试说明中对这一模块的要求是,共5大单元12个考点23个小点。

看上去繁杂琐碎而最终就落实在一题中,这里有一个大家学习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由点——线——网(面)(树),这样就可以很快将知识化繁为简,化乱为顺。

(PPT中分页展示)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2.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4.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资源问题

5.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6.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非可再生资源

7.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8.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5)可再生资源

9.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6)生态环境问题

10.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1.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12.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1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生态环境保护

14.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8)环境污染问题

16.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1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9)环境污染的防治

18.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五、环境管理

(10)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1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0.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11)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21.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12)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22.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可简化如下(突出3类问题,4类设问):

(PPT)

(总结讲解)大家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将这些考点逐个梳理,这就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高考基础题就是步步踩点的,而所谓高考难题,它也只是几个知识点的交叉,体现点综合性、新颖性,让你感觉生疏畏难。

这时你只要仔细审题,审出题中考哪个知识点,在你早已构建好的知识网络中“激活”多个对应考点,就迎刃而解了,更不会出现答非所问、胡乱编答的错误。

三、必懂的重点原理(25分钟)

——教材中的源点知识,是所有知识的“母知识”,掌握了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夯实基础,重点部分“重锤敲”。

(导语)综观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虽然具体考题很难猜测到,试题形式不一,但涉及到的考点知识复现率很高,有不少内容是重复出现,所占分值较多。

这就是高考命题强调的“以地理主干知识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原则体现。

那我们应该准备的重点知识有哪些呢?

示例如下:

(PPT中分页展示,并插入相关图片)

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以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为例)

(1)全球气候变暖(联系地理必修1)

成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②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减少;导致大气中CO2增多,产生温室效应。

影响

不利

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②引起降水和干湿变化,如干旱半干旱区域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旱;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有利

高纬度变暖,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对策

能源

①减少矿物燃料使用;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③采用清洁新能源;

森林

④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其它

⑤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臭氧空洞

成因

使用冰箱空调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排放氟氯烃增多,消耗臭氧。

影响

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一些生物灭绝,农作物减产;

对策

减少氟氯烃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协作;

典型地区

南极上空(春季10、11月)、北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

(3)酸雨

成因

人为原因

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酸性气体增多;

自然原因

降水较多;

影响

对生物界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危及人体健康;

对非生物界

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对策

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等;

典型

地区

我国酸雨区(东南部PH值小于5.6)、重酸雨区(长三角、珠三角、四川和云贵地区PH值小于4.5);

世界酸雨区:

西欧、北美等。

错点警示:

比较三类环境问题的污染源——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光化学烟雾

全球气候变暖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酸雨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排放大量酸性气体(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光化学烟雾

交通工具排放尾气,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2.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以水资源为例)

问题

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是华北平原(海河流域)

原因

自然原因

①北方径流量少,水资源不足;②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人为原因

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

对策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④节约用水,如推广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

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其它

⑥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

3.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森林破坏、湿地破坏为例)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多。

人为原因

(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

(农业)轮荒耕作(毁林开荒);

(工业)露天开矿;

(生活)伐木烧薪;无计划建窑洞、修路;

(其他)历史上营造宫殿、战争等。

危害

对当地

①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产降低;

对中下游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

(根本)

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面积)

工程措施

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缓坡开梯田;

打坝建库(淤泥);

农业技术措施

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轮作套种等。

(2)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②地表干松,多沙质沉积物;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主要危害

淹没农田、牧场、交通等;使土地生产力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防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三北防护林);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压缩耕作业)

②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③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④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技术、耐旱作物等);

⑤控制人口增长等。

(3)热带雨林减少问题:

面临问题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雨林的环境效益

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量平衡;

③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

④热带雨林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流失)

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③商业性伐木;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节流和开源)①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开发)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管理)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意识)④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4)湿地破坏问题:

湿地类型

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

保护湿地的意义

①调节气候、蓄洪防洪、淤积造陆、降解污染等功能,成为“地球之肾”;

②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资源;

③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面临问题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破坏原因

我国东北地区过度开垦,城市建设等,沼泽地减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萎缩;

保护措施

保护现有湿地,禁止过度开垦;退耕还湿;退耕还湖;

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观光旅游、发展莲、耦等水生植物。

(5)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典型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发生,如我国西北、华北等地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

人为原因

③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地表积聚,盐碱地面积扩大;

4.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为例)

(1)水污染问题:

问题

太湖蓝藻暴发(水体富营养化)

原因

自然原因

①温度高,藻类繁殖快;

②降水少,水体更新慢;

③夏季风将蓝藻吹向北面;

人为原因

④大量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排放;

⑤农业使用化肥,带来的水污染;

⑥城市居民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大量生活污水排放;

对策

预防

禁止兴建排污量大的小型企业,减少排放量;规定达标排放;

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模式;

治理

集中治污,建污水处理厂;

管理

意识

加强督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错点警示:

比较三类易混淆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水污染严重

(2)大气污染问题:

问题

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为例

人为原因

工业污染;交通废气;煤烟型污染(冬季);扬尘污染等(春季);

对策

预防

利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颁布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集中供暖;

治理

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建立废气回收装置;

管理

意识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3)垃圾污染问题:

问题

关注白色污染

人为原因

对策

预防

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②改变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

③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的材料;

治理

④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

⑤对城市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如垃圾发电、制取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新型建筑材料等。

管理

⑥加强管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意识

⑦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讲解)当然,如果我们在复习中只是记熟了上述课本知识,而忽视理解运用、提高能力,就是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很难考出高分的。

因为“考能力”、“以能力立意”是高考不变的主题、是高考永恒的主旋律。

四、必悟的高考典题(25分钟)

——及早适应高考,练就一双雾里看花的“慧眼”

(讲解)在高三阶段,大家做了各种模拟试题,但认真做一下近年的高考题最为重要。

因为高考题是考试说明的真实翻版,是我们要应对的真实战场。

这是任何其他模拟题所无法比拟的。

但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题绝不可能再次原形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感悟:

一是感悟高频考点;即查漏自己对考试说明中的重点难点掌握情况,检验复习方向;

二是感悟试题情境;即如何适应高考试题新颖、灵活的新设问角度,总结答题技巧;

(PPT)

例1:

2009年江苏高考卷

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

(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3分)

【感悟考点和情境】本题以洞庭湖区域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为情境,考查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措施。

【审题体验】

(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答案示范】

(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例2:

2009年广东高考卷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

(1)~(5)题。

(共15分)

资料一:

见图15。

资料二:

见图16。

资料三:

见图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

~25

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3分)

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3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4分)

【感悟考点和情境】本题以长江流域区域图、扇形百分比图、柱状统计图为情境,考查水土流失问题(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水土流失自然因素、水土流失影响、治理对策等。

【审题体验】

(1)由图15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淡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2)由图16可知,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

由图17可得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

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湿度减小,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旱灾害频繁。

而植物种类增长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

 

(4)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是恢复自然植被,具体措施:

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示范】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 C D(4)自然因素: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

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讲解)

从内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

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侧重于考查问题、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从能力上,多以统计图表、文字材料、区域图等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

例3:

2009年福建高考卷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⑵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感悟考点和情境】本题以我国珠江流域图为情境,考查上游乙地区、下游甲地区突出的不同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侧重点)、成因(说明理由)、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紧张的措施、水污染的措施)等。

【审题体验】

【答案示范】

(1)甲地区以防止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例4:

新创题体验

读“某日洛杉矶几种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图”,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B.硫氧化合物和臭氧

C.氮氢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感悟考点和情境】考查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

2.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7点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

B.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一致

C.“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D.午夜时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感悟考点和情境】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纬40°~60°之间,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辐射关系密切

C.冬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大于夏季

D.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夏季是“光化学烟雾”发生的高频季节

【感悟考点和情境】分析光化学烟雾的自然原因。

4.读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材料二所呈现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B.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

(2)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西、向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

D.气候的演变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3)图中所示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是属我国的林区,破坏严重的原因是。

(4)近年来,承德市始终坚持“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的宗旨,加大林业建设力度。

其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试分析承德市始终坚持的宗旨体现了森林的哪些作用?

(5)针对上述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感悟考点和情境】

(3)东北林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大;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森林火灾

(4)森林是一种自然资源;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生态效益。

(5)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鼓励保护性开发,实施生态补偿;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讲解)只有在牢固掌握地理主干知识、理懂地理基本原理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综合运用、分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