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8559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docx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表

 

穆三拨中心小学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4.10.24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韩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美术老师

培训内容

小学美术——花鸟画培训

培训记录:

中国花鸟画的学习

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

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

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

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

五代以后,两宋花鸟画获得更大发展。

作品在布局上、形象塑造上都有所创新,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出现了赵昌、易元吉、崔白、李迪等著名画家。

明代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但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也相当盛行,以边景昭、吕纪最为杰出。

清代的花鸟画风格多样,以写意为主流,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有蒋廷锡、沈铨等。

(写意)徐熙运用水墨晕染、以墨为主、轻色淡彩的画法作画,这种生意盎然、不事雕琢、着重笔墨的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培训效果:

老师们通过此次培训再次巩固了中国花鸟画的知识,并且欣赏了部分花鸟画逐一进行分析。

活动效果好。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4.12.21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林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英语老师

培训内容

小学英语——语言技能

培训记录: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必要条件,也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的前提。

语言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听说能力:

有效的交际需要比较准确的语音,其中读准音标是关键。

48个音素要发得准确,口型状态和活动要到位。

因此听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员们不仅能从觉上,而且能从视觉上感受48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同时还要让他们得到充分模仿和操练的机会,学员之间可互相纠正口型,让他们在学习和练习英语音标时能做到听觉、视觉、动觉三位一体。

在开展听力能力的训练中,首先要想办法让参训者学会一听便明了,要让他们养成在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动,养成跟踪、预测、判断、归纳和调整的习惯。

培训时可采取在讲故事、播录音材料中暂停的方式,让参训者推测发展下去的局面,同时可以辅以体态语言、设置情景、图片等以帮助参训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景。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还应注意贯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员逐步养成听力技能。

由于口头交际活动中的听和说几乎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训中要有效地将听和说有效地相结合。

(2)读写能力:

阅读难易相当的英文资料,能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也是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开展阅读,以丰富的英语语言提高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同时改善对文字材料的感知能力。

部分刊物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1世纪英语报》等都是很好的阅读培训材料。

再如《百千万英语阅读》等故事性很强、意境很美的故事书也是阅读培训的好教材,同时可通过对故事的续写等方式培养写的能力.

培训效果:

活动效果好。

 

穆三拨中心小学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5.4.20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李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培训内容

图形的认识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培训记录: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经验的基础上,将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等方式,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探索它们的性质;在观察、想象、推理和图形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丰富的图形世界,体会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上面《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要求是认识图形包括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的图形,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等,其中也涉及到了经过抽象后的二维图形,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认识的图形包括线段﹑射线﹑直线等一维图形,还有平角﹑周角﹑梯形﹑扇形,对三角形的认识一般从一般的三角形,到等腰﹑等边﹑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同时对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的认识也更进深了一步,其实这些也都是二维图形,但与第一学段的二维图形相比,像点﹑直线﹑角等这些基本图形,抽象的程度也就更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物体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它们,同时在课程标准中,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安排,又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一个特点。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要求学生“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由于射线和直线涉及无限的概念,与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相比,在现实中没有“直线”的实物原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去建立图形的认识的表象,例如在认识角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寻找生活中的角,红领巾剪刀钟面扇形等,再观察实物上的角,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操作的过程,来认识它的特征与性质,这既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也符合了课程标准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与想象。

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培养可能相对困难些,如一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学生体会到3加5等于8,底下也是8,因为上和下线段是相等的,它是不可能形成三角形的,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就使学生体会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人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直观形象。

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表面,就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从而揭示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培训效果:

活动效果好。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5.7.24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徐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校本老师

培训内容

校本课

培训记录: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以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同时结合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来、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

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

特别是三年内的新教师,要加大培训的力度。

培训效果:

活动效果好。

 

穆三拨中心小学

教师外出培训记录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5.10.14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郭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培训内容

培训记录

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认识以外,《课程标准》中还提出另一种对图形观察与认识的要求。

  空间观念作为《课程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与把握、建立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安排了投影与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

  由于图形是人类长期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逐步地逐渐地抽象出来的,抽象的核心是把物体的外部形象,用线条描绘在二维的平面上,如电冰箱,它的高矮,它的宽窄,它的长短,这些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一些概念,就会抽象冰箱的几何图形。

由于学生难以一次就完成这样的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应不断地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众多的实物,然后在思考中抽象出它图形的本质特征。

再如圆柱,它也是小学立体图形认识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位教师在对圆柱的认识教学中,他先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一下对比,对教材中的这些呈现的素材进行梳理,然后通过三个活动进行教学。

一是把这个圆柱的侧面剪开,让学生探究剪开后的图形,由于学生在认识圆柱的过程中是第一次认识曲面,可能有些生疏,而教师通过把它剪开,也就是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即把新的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把曲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而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剪的方式不一样,可能呈现出的平面图形形式也不一样,但都为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实现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第三个活动就是不加任何规定地让学生把这个圆柱切割成两部分,又得到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再通过观察又获得不同的平面图形,这种认识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体验感悟,实现了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圆柱几何体的平面图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视图是平行投影下的正投影,即平行光线将物体投射到与光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影子”。

另外,在第一、二学段只要求辨认(不要求画出)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总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体现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抽象、想象,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展开与折叠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想象实现图形之间的转换,靠单纯机械记忆展开图的数量或类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培训效果:

活动效果好。

穆三拨中心小学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2015.11.30

培训地点

沧州市

主讲人

于老师

参加人员

全体科学老师

培训内容

观察和实验技能

培训记录:

1.会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语言、文字或图画等)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显著特征。

各种感官:

眼、耳、鼻、舌、手、皮肤。

2.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画、图表或文字表达。

3.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如尺、测力计、天平、量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