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471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C)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B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D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B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C)

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如何理解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如何?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3.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D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C)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辨析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时势造英雄。

4、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5、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6、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五、论述题

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3.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1.商品是:

(B)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A)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A)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C.社会总资本;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

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B.W…P…W’—G’—G’;

C.P…W’—G’—W…P;D.W’—G’—W…P…W’;

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B.W…P…W’—G’—W;

C.P…W’—G’—W…P;D.W’—G—W…P…W’;

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

A.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B)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C)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30.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3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A)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

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33.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D)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3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35.生产成本是(B)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B.实际生产费用;C.活劳动的耗费;D.物化劳动的耗费;

36.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

3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B)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38.利润率是(D)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40.成本价格是由(D)

A.固定资本形成的;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D.所费资本形成的;

41.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

4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D)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42.生产价格是(D)

A.预付资本加利润;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例。

4.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5.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7.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

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民主共和制。

8.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已主义。

10.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它有哪些职能?

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有哪些因素决定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量?

5.什么是通货膨胀,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7.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

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表现形式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C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C  )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垄断的形成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C)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垄断利润是(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B )

A.垄断统治;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B )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B.资本输出;C.国际垄断同盟;D.占领殖民地

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D)

A.避免两败俱伤;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0.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B)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

1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B )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银行资本;    D.商业资本

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

14.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C)

A.内容变化;B.作用性质;C.作用形式;D.作用力度

1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实现的

A.参与制;B.个人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