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306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的乘法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的乘法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的乘法口诀.docx

《7的乘法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的乘法口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的乘法口诀.docx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执教:

站前路小学邓颖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72-7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记忆口诀

教具准备:

投影片、每人一套七巧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学生课前拼摆的七巧板图案。

2、展示每一组制作的七巧板拼图,学生欣赏。

二、合作交流,编制口诀。

1、观察图案,完成下表。

(1)老师通过第一幅七巧板指导学生填表,并列出乘法算式。

师问:

拼一幅图案要用几块七巧板?

可以看作几个7?

能写乘法算式吗?

(2)放手让学生接着完成表格,并列出乘法算式。

(填书第72页)师:

2幅拼图要用多少块七巧板?

3幅呢?

4、5、6、7幅拼图分别一共要用多少块七巧板?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

7

(3)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老师巡视,及时纠错。

(4)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填写表格情况和列出的乘法算式。

当学生汇报4幅拼图用了28块七巧板和6幅拼图用了42块七巧板的时候,师问:

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

几个几相加或在前一幅拼图七巧板的块数上加一个7。

感知七巧板的块数是用连加7的方法得出来的。

2、揭示课题。

(1)师说:

如果没有这张表格,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乘法算式的得数呢?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7的乘法口诀。

(2)集体编一句口诀。

师问:

根据1×7=7和7×1=7你能编出哪句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3)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出其它6句7的乘法口诀,填写在书上。

(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编写的口诀。

(5)集体汇报:

你根据哪几个算式编写了哪句乘法口诀?

(板书)随机问学生:

你知道这句口诀表示什么吗?

3、记忆口诀,理解口诀。

(1)全班齐读一遍口诀。

(2)全班交流七句口诀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

第一个因数是1—7,第二个因数都是7,积每次都增加一个7。

(3)在小组内自由记口诀。

(4)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口诀?

你觉得哪句口诀最难记?

再请其他同学帮助记忆。

(学生可能说出通过想前一句或想后一句来帮助记忆。

(5)全班齐背口诀。

(6)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和老师对口令。

(7)请个别学生和老师对口令,老师随机打乱口诀的顺序。

(8)让学生在小组内打乱顺序互相对口令。

三、练习巩固。

1、以点击气球爆破的形式让学生抢答,把口诀填写完整。

二七()四七()五七()()七二十一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答题,说出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7=7×4=3×7=7×5=7×7=7×6=1×7=

3、独立完成书上第73页第3题,要求写得又准确又漂亮,集体订正。

4、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师:

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我们的座位,你能算出来上课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并写出你用了哪句口诀。

(2)老师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任选情境并解决问题。

素材一:

一个星期有7天,孙悟空用7个星期练出火眼金睛,你知道我一共用了多少天吗?

素材二:

每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斑点,3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多少个斑点?

素材三:

《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7个字,4行共有多少个字?

素材四:

七个小矮人家中有7盘草莓,每盘5个,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教学反思:

《七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

反思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丰富,因此有些学生活动的时间还够充分。

如:

让学生根据七巧板的块数在书上填写表格和补充乘法算式时,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的时间稍显勿忙,使得在反馈时,有部分孩子没有完全参与。

2.在练习环节,虽然设计形式比较丰富,层次较清晰,但是学生集体参与练习的时间还是偏短。

同时,为了追求练习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设置气球爆破,还选题滚动形式的练习,在这两个练习中气球爆破的形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选题滚动形式中让学生自已选题有些浪费时间,这些非本质因素对学生听讲产生了没必要的干扰。

3.课堂形式还可以再活跃些,让学生真正全面、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另外,听完其他老师及教研员的评课,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老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常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但老师真正要在这三种角色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是需要在备课时认真思考的,什么时候该组织?

什么时候该引导?

什么时候该合作?

特别是老师对于孩子学习知识过程的的引导尤为重要,而老师的引导多半通过课堂中的设问来体现,一个好的设问可以引起学生有价值的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朝着知识目标前进,把一些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通过提问而深入浅出。

因此,老师在课堂如何提问题?

如何通过提问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这是我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2.教学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的动静结合?

数学课堂中,过于热闹,以动为主,学生容易浮燥,学习知识当然就不扎实。

过于安静,违背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容易让学生在学习时分、倦怠,从而没有学习兴趣。

但是,无论哪种学习形式,都必须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把握动静结合的尺度也是我通过这节课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互动评议:

杨薇: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今天,邓颖洁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活泼、自主探究、平等互动、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尽可能地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整个课堂中,邓老师成功的扮演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以往的教师讲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应用知识。

在合作探究环节,邓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作铺垫,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放心、放手的让学生去尝试、感悟,自己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并找规律、想办法记牢7的乘法口诀。

在巩固应用环节,邓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深刻的理解,更熟练的应用7的乘法口诀,尤其是最后教师从生活中收集到有关7的“生活中的乘法口诀”更成为今天的亮点之一。

但本堂课中美中不足的有这么几点:

在学生完成书中七巧板表格并列出乘法算式一环节,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充分,对于一些计算熟练,方法巧妙的同学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一些动作稍慢的同学来说较难按时完成,以致汇报时仍有同学在埋头苦干,因此,此环节可适当放宽时间。

在练习环节,小组选题浪费了一些时间,既要选题,又要滚动,可设计为直接随机抽题,或将同类型的练习二合为一。

同时课本上的“做一做”可适当提前,让学生先静下心来练一练,再进行相应的变式练习。

二年级组:

今天在我校多功能报告厅听了邓颖洁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这堂课,感到这是一堂上的很成功的课。

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环节紧凑、重点突出,学生学得很扎实;教师个人素养很好,课堂调控能力强,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维护学生自尊心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厚的功力。

首先,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在教学背7的乘法口诀时,邓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口诀,并且采用了多种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如学生自由背、集体齐背、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等,气氛活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

在编口诀时,特别强调了对口诀的理解,又如在学生自由背口诀后,老师提问:

哪句好记,哪句不好记?

通过讨论回答,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印象,更帮助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记忆的方法。

像这样精心设计的提问和铺垫在邓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处。

其次,课堂资源丰富,与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学科整合。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让学生根据现场每组6人,有7组来计算总共有多少个学生,然后给每组发放两本“图书”,自由选择图书里的内容解答题目,包括七星瓢虫每只7个点,3只多少个点?

七言律诗每句7个字,四句有多少个字?

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多少天等。

问题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立刻去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

另外,“小图书”中还有七星瓢虫是益虫的自然知识,山行是七言律诗的语文知识等,内涵丰富,多种学科知识在此融合,学生学得意犹未尽。

再次,学生动手充分,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邓老师的这节课是我们二年级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编写乘法口诀的经验,因此邓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编7的乘法口诀,而这种“放手”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在恰当引导、说明要求之后进行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到,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地效果。

总之,这堂课的闪光点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组:

整堂课可以用“动”、“悟”、“用”三个字来概括。

1.构建“动”场,探究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所以老师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自己编口诀,成功实现了“授之鱼”到“授之渔”的根本转变。

2.营造“悟”境,理清思路

教学中,老师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而是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悟”:

哪句容易记?

哪句难记?

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去归纳、去领悟。

3.拓宽“用”场,内化创新

在练习的设计中,老师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如:

看日历算天数、算七言古诗的字数等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六年级组:

听了邓老师执教的《7的乘法口诀》,我们觉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精彩!

在这节课中,邓老师成功地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自编口诀,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理解口诀、记忆口诀,很好地落实了“双基”,是一堂真实、扎实、生动的课。

但唯一觉得有些遗憾的是,个别环节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比如让学生在书上根据拼图填表格和乘法算式时,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在反馈的时候还有个别学生在写,没有参与全班的交流,这里应该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另外,在巩固练习时,练习题可以作适当的调整,把基本练习放在变式练习前面,这样处理练习更有层次性。

万俊文(西湖区教科所):

今天听了邓颍洁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总体感觉邓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简炼,对教材的领悟力强,理解到位,能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要求,是一堂扎实、实在的好课。

其优点如下:

1.能很好的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经历了2—6的乘法口诀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计算七巧板拼成的2—7幅图案分别用了多少块七巧板,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创编二七、三七……七七的乘法口诀时,都安排学生自主完成。

当然,这里的自主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不教,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之下进行,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之前,教师分别对第一幅图案用了多少块七巧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学生说出一幅图案7块七巧板,列出乘法算式1×7=7、7×1=7)和创编第一句7的乘法口诀(学生说出一七得七),有了这一基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准确,这才是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2.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恰当好处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教学的进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问题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切中教学的关键,能引领学生的思维。

如:

在生1用七巧板制作的作品展示完后,师问:

这副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这一问就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使学生知道朝哪个方向思考,也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又如:

在学生自主计算完后,师问:

4幅图案用了28块七巧板,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三幅图案用了21块,4幅图案就加1个7,得28块;五幅图案用了35块,4幅图案就减去1个7,得28块;4幅图案就是4个7相加得28块;这一问为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埋下了伏笔;再如:

在学生自主创编完7的乘法口诀后,师问:

看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当学生只是说出第一个因数是1—7,第二个因数都是7的时候,师追问:

三七二十一是算几个七相加?

从而使学生得出积之间相差7这一本质属性。

3.能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

本课教学记忆7的乘法口诀是一个教学重点,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从自由背口诀、说记忆方法——全班齐背——教师与小组对口诀——小组内生生之间对口诀等多种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练习的设计体现综合思想,富有创意。

本课的练习设计教师独具匠心,将课后的习题进行了改编和有机的链接。

如将练习的第4题算全班有多少人?

改编成今天上课有多少人?

(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又如:

小小图书的设计既体现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计算杜甫的“山行”这首七言绝句有多少个字,三只“七星瓢虫”有多少个斑点?

)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用了7个星期,是多少天?

)。

不足之处:

1.教学引入环节用时过多,可精简。

在引入环节,教师将收集的学生用七巧板拼的作品先发下去,再一份一份的收上来展示,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可改成由教师展示、粘贴,学生评说的方式,可以更快速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2.练习的形式和坡度可调整。

在练习的第一题,教师采用点击气球的形式对口诀,随着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现强烈的爆炸声,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干扰;第二题采用学生选号的方式做题,学生不仅要思考解答,还要记忆哪些题号已经选过了,哪些没有选过,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在第三题才安排学生做书上的习题,显得时机稍晚,可以提前,在新授时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说,应该适时安排学生静静的思考和解答的时间和空间,这对于学生学习状态也是一个调整,也更具有科学性。

3.重点教学环节要给足时间和空间。

在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学生自主计算七巧板的块数、写出乘法算式、创编乘法口诀)时,教师还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有些学生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进行开始反馈,致使反馈时有些学生没有听讲,使教师不得不停下来组织教学(大家要认真听某同学发言),如果全体同学都完成了任务,再来进行反馈,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能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