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52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一支笔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汉字教学资源开发与评价研究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秭归县两河口镇一支笔中学语文课题组

【关键词】初中汉字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初中汉字教学研究本着科学规范、联系生活、实用便捷、尊重历史、突出文化的研究原则,以当代“字圣”萧启宏先生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通义”的总联系为理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验进程,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一直使用至今,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

从仰韶文化时期起,汉字虽然经历了图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建国后的简化等形体演变,但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核心载体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基本代码,其与生俱来的记录和传承功能是始终如一的。

即使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但计算机必须使用中文信息技术,这仍然是一个无可更改的基本国情。

汉字是植根于源远流长,深厚宽广的民族性基础之上的,自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系统,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符号,正在走向世界。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

汉字是由字形表意与声音的结合而组成,集表意、表形、表音于一体。

汉字主要是以笔画拼构图形以表达意思,使形与音有机融合,读音可以知义,所以又称为方块字或注音字。

相比较之下,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虽然书写容易,词的形态也比较丰富,但它的不规则拼写和长词形,与人的瞬间记忆不能完全适应,表意信息则更是为零。

在具体造字法上,汉字只需要用少量的笔画即可构成表达全意形象的图形。

它用点、横、竖、撇、折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

而这种由简单笔画的组合构成的汉字,构成的图形不易混淆,表达的信息却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具有规律性,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

汉字表意能力特别强,一个字就像一幅图画,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

汉字是最节省的构词文字。

汉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

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左右的汉字构建即可,但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而使用英语的民族,每一个普通成年人,一般至少使用两万个英语单词。

所以,汉字也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词语。

汉字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

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

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术化、艺术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

此外,汉字还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

它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

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所以,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完全可以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这“第五大发明”不仅古代功勋显赫,而且在今日和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将更加发挥它的魅力!

但是,与我们为拥有汉字而自豪,为能够通过汉字去解读传统文化而庆幸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天无论是汉字的教与学,还是汉字的应用,都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

一、汉字教学现状的失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失落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认识汉字、写好汉字则是学生最起码、最基础的语文素养。

那么,当前我国汉字教学的状况又怎样呢?

现状材料一: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书写比较工整、美观,学生书写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太明显。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书写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甚至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比入学时明显下降。

材料二:

据笔者调查,在当前语文教学界“加强写字教学”的呼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之下,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写字”则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

我镇2所中心小学,一所初中,竟无一所学校设置了“写字课”。

关于《习字册》的使用,90%以上的教师则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毛笔字”更是无人问津,笔者又对我县的一些乡镇中学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也是“半斤对八两”

材料三:

某报对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写字方面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占48.3%;笔画不规范、笔顺不规则的占51.2%;行书笔画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的占67.6%;不知碑林在何处为何物的占89.6%;懂得硬笔书写运笔方法、字体结构、章法布局的占4.6%;能说出五位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大师及碑帖名称者占5.3%;能使用毛笔书写的占4.4%。

材料四:

某地一教育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其感触最深的就是日本小学生的书法作品,他们对日本小学生深谙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而感慨万分。

归国后,一名教育官员痛心疾呼: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下一代,写不好汉字,不懂书法艺术,这简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汉字教学为何落到这步“悲惨”的境地,是我们的重视不够吗?

不是。

是我们的教学不力吗?

亦否。

那究竟是何原因?

二、国人对汉字冷漠和粗暴的态度令人担忧

目前,以汉字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汉语处境“内忧外患”,正遭到“英语入侵”“方言割据”“网络迷惑”的冲击。

在汉字的书写和应用上,写得正确,写得文雅,写得美观,简直成了一种奢望。

首先是当今影视书报等媒体中的错误就足以让人瞠目。

如国庆文艺晚会中的一个节目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其中有句歌词是“哇哈哈,哇哈哈”,而身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打出来的字幕却成了“娃哈哈,娃哈哈”!

此外就更不用说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中的错误百出了。

凡此种种,只要看看每年的电视节目《咬文嚼字》就可以窥见冰山一角。

而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则在汉字的应用上,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是,拒绝规范,甚至“扭断语法的脖子”,总体呈现出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的趋势。

同样的,只要看看网上的留言、帖子和聊天,就会发现我们的汉字被糟蹋到何种程度。

并非巧合的是,这些肆无忌惮地糟蹋汉字的网民们大多是中小学生和年轻人,更巧的是,他们糟蹋汉字的方法绝大多数是使用的拼音输入法!

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自己对之也居然见怪不怪了。

三、汉学教学的边缘化成了汉字教学问题的又一根源。

特别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们很少看到汉字教学这一基础知识被落实。

如果说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汉字教学的影子的话,那也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沿袭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方面只注重“识字”教学,只注重字音、字形的读写,而忽略了字义的理解。

汉字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表意文字,这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

舍本逐末,死记读音和字形,忽略了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汉字理解和应用上的机械与死板。

另一方面,只注重“写字”训练,即只注重汉字的书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练字”。

学生进入中学,老师要求人手一本字帖,反复模仿训练。

要求中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美观”的字固然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但问题是学生没有把握汉字的特点,没有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没有认识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长年累月的机械练习,到头来还是“涛声依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并无多大长进。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受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影响。

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小学汉字教学盲目追随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却只注重读音和笔划的识记,而忽略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这就从根本上剥离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灵魂,把脉络清楚、形义明朗的汉字教学变得方法机械、形义混沌。

这不仅是造成初中汉字教学冷漠化的根本原因,更是造成广大中学生错别字连篇、辞不达意、语文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受课程标准的制约。

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目标的界定“浅显”而“模糊”。

综观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汉字教学提出的三条目标,不难发现,其重点仅停留在对汉字的识别与书写的要求上,没有从字义的理解上提出要求。

目标的浅显与模糊,造成了初中汉字教学的浅表化。

所以,从学段教学任务的划分来看,汉字教学应该是小学低年段的事情,但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要想还语文以应有的学科地位,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让文化之根深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汉字的教学仅满足于低年段的识记是远远不够的。

这既是语文的学科地位决定的,也是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地位决定的。

二、课题研究目的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的实验目标:

一是落实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任务,指出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是还汉字以本来面目,剖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三是突出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以汉字为基点,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的提高。

四是揭示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通过解读汉字,了解先民生活,触摸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积淀,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本着科学规范、联系生活、实用便捷、尊重历史、突出文化的研究原则,以当代“字圣”萧启宏先生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通义”的总联系为理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实验进程,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以上原则和思路的指导下,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明晰符合初中学段要求,又体现时代要求、切中学生要害的汉字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涵。

2、研究梳理高频汉字字形的源流演变和意义的发展变化,探究字形与字理、字音与字义的内在联系,整合编纂为可供师生使用的简明读本。

3、研究整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

4、研究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的穿插结合点,形成卓有成效的新课型,总结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堂实例。

5、研究汉字教学与文言教学的衔接点,打通文言学习文字关,减少文言学习障碍,消除文言陌生感,总结相关课型和实例。

6、研究汉字教学如何实现文化传承的终极目的,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四、课题研究步骤

2009.11:

初中学段汉字教学目标研究;

2009.12:

初中汉字教学课题的目标研究;

2009.11-2010.1:

梳理高频汉字字形的源流演变和意义的发展变化,探究字形与字理、字音与字义的内在联系;

2009.12:

整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

2010.3:

整合编纂供师生使用的简明读本;

2010.2-2010.8:

汉字与阅读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0.9-2010.10:

简明读本的运用调查与指导;

2010.11-2010.12:

汉字与文言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1.1-2011.2:

简明读本的评价修改;

2011.3-2011.8:

汉字与作文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1.9-2011.12:

汉字与传统文化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

2012.1-2012.8:

课题阶段性总结、评估。

五、课题研究途径

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依托校本教研主要渠道,以教师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利用比较法,借助课堂观察,开展研究。

1、汉字教学与民族文化相链接

汉字记载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