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101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docx

浅论开题报告的模板与范文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

教育教学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

姓名:

XXX(宋体小三号,加粗)课题组:

XXXXXX

日期:

2XXX年XXX月XXX日

1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制

目录(标题:

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七、主要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

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

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4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

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拟通过:

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2011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5

阶段二:

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阶段。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

1、完成情感教学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梳理。

2、完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深入研读,形成相关的读书笔记。

阶段三: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

1、完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2、完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阶段四:

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对以上分析进行整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深入研读,形成相关的读书笔记。

2、完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3、完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功能分析,形成相应教学策略。

4、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七、主要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

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8

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上要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这里进一步明确了新高中物理教和学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接轨,必须能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理论的研究,新课标下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戏课标下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四个子课题的研究,理解新课程体系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真正地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X络技术及传感器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2006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这三次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涵及外延的研究;二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征、形式等的研究,三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的研究。

总之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本课题的进一步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研究丰富内容和打好基础;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在全国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①形式主义整合,个别学校以计算机被用次数来评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好坏,个别教师把计算机当做“电子黑板”,陷入认识上误区。

②个别教师教科学要由实验得出结论都不做实验,用课件来代替实验,所以这种做法违背教学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实质上的整合理念。

③当今大部分教学课件系统无交互性,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④许多教师及研究人员认为整合就是“1+1=2”,使简单的累加,对整合的本质缺乏9

认识。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工作。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2.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信息观。

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现状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的研究,争取一不重复,二要创新,形成先进发展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观。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成员学习相关课程整合的先进理念,提升各位教师对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

开展以某班学生“感受记录”的案例研究及2位左右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利用校内外教学公开课,对新课程高中物理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实践研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定期指导及时间调整整合方案。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指导我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课程整合实践。

六.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专著。

2.对本地区整合现状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完成几套教学软件。

4.建立高中物理教学资源信息库。

5.DISlab

七.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研究阶段及细致分工:

1.2006年4月—2006年7月,确定课题名称为《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并且提出观点,主要参与者:

高富老师、吴永焕老师、李金鸿老师。

10

2.2006年7月—2006年11月,规定《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

同时撰写高富老师开题论文。

3.2006年11月—2007年8月,搜集相关资料,实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实施:

4、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理论研究。

①、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现状进行研究,同时也对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2007年4月—2007年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8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切入环节及整合形式。

③.2007年8月—2008年1月,整理和分析材料,并对某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对工作教师进行整合反思案例研究,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较完整的整合理论性材料。

主要由吴永焕和李金鸿老师参与

④.⑤2008年8月—2008年11月,在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物理实验,逐步建立高中物理教育资源信息库,建立DISlab,主要由吴永焕老师和高富老师负责。

八.实际意义:

通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一方面科研可以全面的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意识,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思想基础,势必会影响且全面的提升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档次。

另外一方面,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了大量的对实践教学有利用价值的课件,教学案例,理论文章等,并且为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电子素材可的建立,起到了实质意义的推动作用。

我们深信,随着互联X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必将给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带来深远的影响,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各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都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作用。

2006.7

11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学生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研究、探讨未成年人的行为标准及培养途径。

1.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既尊重每一个生命(包括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够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将个性和规则和谐地体现的具体的行为中。

2.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培养途径——自始至终紧扣尊重,既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又把尊重的理念体现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中;把研究定位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

无论是学生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形成,还是教师行为的改变都是没有止境的一个过程,这项研究实际上是师生自身变化的过程。

二、研究背景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全的人格,促使人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并且,最终只有落实到行为的改变才有实际意义。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研究如何将“尊重”这一很大的概念落实下来,一是研究解决对未成年人的要求大而空的问题,把“尊重”概念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上;二是研究解决对学生的教育重结果而不重教育过程的问题,其表现是提法不断翻新,作法还是老一套。

把尊重人落实到教育的过程中:

一要改变教师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的教育行为,二要探讨达到目标的途径。

2.研究的意义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必然有主导其行为的潜在的价值,这些潜在的价值支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尽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缺少对道德的拷问,但它又是无处不在,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承认与否。

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共同的价值导向。

价值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持久性。

以价值为依托,一个人的发展就有根基,没有根基的发展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人的发展是这样,社12

会的发展也是一样。

民族的强盛,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最终依赖于民众普遍地相信基本的价值,并以此为准则。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不同个性、不同利益个人及集团而导致的不同的选择只有在统一的道德价值条件下才有意义。

因此,社会需要有共同的价值导向,共同的价值是对话的基础、沟通的桥梁,是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因此,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未成年人的行为标准及培养的途径是在探讨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是赋予教育灵魂的工作。

尊重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它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也表现在一点一滴的不经意的行为中。

关于行为改变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已有的一些行为改变还没有形成系统。

本课题在吸收“十五”关于对尊重问题的研究基础上,“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探讨未成年人行为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将系统探讨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并将“尊重”贯彻于研究的过程中,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个体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的实施。

1989年2月,日本修改中小学教育大纲规定: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把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念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

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曾经非常盛行3R教育,即权利、尊重、责任,以教给孩子价值观念和学会尊重别人。

美国托马斯·里克纳著的《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中提出“尊重与责任”认为“这两项价值构成普遍的公共道德的核心。

我国自“九五”开始,就有课题在研究关于尊重问题,北京东城区提出“尊重教育的五个维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东北师范大学提出“尊重的教育”。

在“十五”期间,所了解到的仅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就有《尊重平等教育与教育改革》和《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深化基础道德的教育与实践》。

尊重体现了新型的道德关系。

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

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尊重是一个独立的人和另一个独立的人的交往,以尊重为价值导向,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父母、老师与子女及同伴间新型的道德关系。

而这种关系正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

研究未成年人行为标准及实施途径,是将概念上的“尊重”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及教育的途径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必然要涉及并不可能回避的问题,这项研究必然会成为教育的又一个热点,它将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提出行为标准和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

三、研究内容

13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研究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

1)将培养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落在尊重个性和规则。

因为,每个人都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而每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不可能单独、孤立地存在,必然要与其他独立存在的生命发生关系,这就需要规则。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既尊重每一个生命(包括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够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将个性和规则和谐地体现的具体的行为中。

2)对行为标准的研究界定:

这里指的行为标准不是大而空的概念,比如,尊重人、理解人、与人沟通、文明礼貌等;也不是具体的细化的礼仪行为,比如,“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看见别人的东西掉了主动帮助捡起来”,“进门关门看看后面是不是还有人”等等。

本课题研究对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关键行为,即能使人一看就明白,同时,又留出一定的教育空间。

以“尊重他人”为例,“尊重他人”中的“尊重”概念大,不易操作,但如果把这个概念落到“不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见做”;“不把任何一个人和其他人进行比较”;“若无其事地帮助别人”等,就容易理解了。

3)本课题主要研究在相互关系中的行为标准,即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研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体现尊重的行为标准。

2.研究培养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是培养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关键。

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界定:

与学生的尊重行为所不同的是,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针对学生的尊重行为的培养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在“十五”研究中就有学校提出:

让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变喊报告为敲门;申办示范校学生做评审;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等等。

尽管“十五”研究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教师的教育行为的改变还限于一个个的案例,没有形成规律。

本课题拟在教育、教学、管理、校外活动、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在实践中探讨培养体现尊重意识行为的教育行为,形成系统,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

3.研究通向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是研究得以实现的保障。

在通常的教育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提出目标,然后就是定计划、抓落实,继而总结、评比,这中间往往只有工作步骤,而少了通向目标的过程。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就是概念不断翻新,作法还是老一套。

本课题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只关注“要做什么”或“做了什么”,没有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样做”。

以尊重为价值导向,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回答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确立研究目标——培养体现尊重意识的行为,回答了“要做什么”。

从价值导向到研究目标,这中间还需要有教育的途14

径和方法。

研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在回答“怎样做”,只有回答了“怎样做”,培养体现尊重意识的行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可能有的创新点

1.变概念为行动。

将尊重,这一很抽象的概念落到具体的行为改变中。

2.对培养当代中小学生体现尊重意识的行为的研究能很好地与传统的行为规范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且使“行为规范教育”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3.在研究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的过程中,探讨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和相应的途径与方法,把尊重这个概念体现在研究的过程中。

(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研究重点

1)将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行为,落在尊重个性发展和规则上。

2)研究人对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中,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标准。

3)在反思教育习惯中改变教育行为,从中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2.研究策略

聚焦小事,通过对小事的研究,透视文化,分析不同价值导向在具体行为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表现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5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师生都是研究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

2.案例研究法。

聚焦身边的小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尊重行为,改变教育行为。

3.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尊重行为,培养尊重行为。

4.访谈法。

通过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教育界人士的访谈,了解价值导向对行为的影响。

六、研究假设

探讨以尊重为价值导向的行为的标准及教育的途径,在这过程中,通过改变教育行为和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中小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尊重的意识,然后由于意识的原因,便会形成尊重人的行为,这必将会促进中小学生现代人格素质的形成、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并能为增强德育实效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七、研究步骤

2006年10月--2007年7月——启动阶段

1.子课题校确定研究选题。

一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几个行为。

在这过程中,互动交流,相互启发,以便准确确定研究目标。

16

2.和有关单位合作,出调查问卷,了解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不尊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培训。

了解有关尊重的研究成果,理解尊重对教育和我们自身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007年9月--2010年7月——研究阶段

1.搭设研究的平台——边研究边征集稿件,同时,小会交流,大会推进。

2.研究形成几十或上百条对中小学生具有指导作用的行为标准。

3.研究形成上百条具有冲击力的教育行为。

4.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12月——总结、结题阶段

1.推出典型经验。

2.撰写研究345678910

浅论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导读:

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报告、工作报告、学术著作。

七、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在“九五”、“十五”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化。

在“九五”期间,研究以尊重为突破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