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099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防治水措施.docx

煤矿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

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

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

(一)地表水水害:

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

(二)老空水水害:

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

(三)孔隙水水害:

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

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

(五)岩溶水水害:

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

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

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

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地震勘探:

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

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

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

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

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

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

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

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5)音频电穿透探测技术:

一般应用于井下,主要探查:

采煤工作面内的底板下100米内的含水构造及其富水区域平面分布范围,并进行富水块段深度探测;

工作面顶板老窑、陷落柱、松散层孔隙内含水情况探测;

掘进巷道前方导水、含水构造探测。

(6)瑞利波探测:

主要探测断层、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等构造和地质异常区等,探测距离80-100米;

(7)钻孔雷达探测技术:

通过钻孔探查岩体中的导水构造、富水带等;

(8)坑透:

回采工作面形成后,使用坑透仪查明工作面内的构造发育情况。

3、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主要通过水质化验、试验等方法,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含水层的水质差异,确定突水水源,评价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4、钻探技术:

地面钻机、坑道钻机主要用于地面、井下探放水,探测构造及不良地质体(陷落柱、岩溶塌洞),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注浆堵水成孔等。

(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

矿井水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面防治水、井下探放水、疏干降压、注浆堵水、突水预测等,下面重点介绍地面防治水,井下探放水。

1、地面防治水

地面防治水是指在地面修建各种排水工程,防止和减少大气降水(洪水)和地表水涌入煤矿井下的技术和方法。

(1)搞好地面防洪调查工作

A、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和疏水能力;

B、查清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堤、河道大堤及河道中障碍物等;

C、查清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

D、查清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情况;

(2)井口和工业场地的设计

A、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B、在山区,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C、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

(3)地表水体治理

在地表水体治理上采取“疏”、“截”、“挡”、“堵”、“渡”、“排”等综合治理措施;

A、疏—-是指用沟渠、管道等方法将地表水、大气降水疏通引出矿区以外;

B、截---是指用修筑堤坝的方法将河水截断,使水流改道,从矿区外围流走;

C、挡---是指用构筑建筑物的方法将洪水挡在煤矿井口和工业场地以外;

D、堵---是指堵住漏水通道。

对地表的老窑、采空区的裂缝、塌陷坑等用砼等材料进行堵塞。

对使用中的钻孔,要安装孔口盖。

对报废的钻孔要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E、渡---是指经过积水区的水沟或水渠用流水渡槽或架空管道方法渡过;

F、排---是指将凹地形无法疏导的积水安装水泵进行排放,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4)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防隔水煤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破坏或开采。

(5)加强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透水事故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雨季“三防”任务和责任。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进行雨季前的检查。

2、井下探放水

井下探放水是指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运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两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包括陷落柱、含水层、积水老空区等水体和导水通道的具体位置、产状),并将水体中的积水疏放出来。

(1)井下透水的预兆

A、煤层发潮发暗

由于水的渗入,煤层变得潮湿,光泽变暗淡。

如果挖去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B、巷道壁或顶板“挂汗”

这是积水通过岩石微小裂隙时,凝聚于岩(煤)壁表面的一种现象。

C、煤层变凉

煤层含水时能吸收人体的热量,用手触摸时有发凉的感觉,并且手放的时间越长感到越凉。

D、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E、工作面温度降低。

工作面可见到淡淡的雾气,人感到阴凉。

F、水叫

煤岩层裂缝中有水济出,发出“嘶嘶”声,有时还可听到像低沉的雷声。

G、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因积水区有害气体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大。

H、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老空水一般积存时间较长,水量补给少,通常称为“死水”,所以酸性大,水内有含铁的氧化物或硫化矿物,渗透到煤壁上会出现“挂红”,这是接近老空水的征兆。

(2)井下探放水设计

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治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措施。

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等确定。

探放水设计由矿防治水机构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同意,严格按设计探放水。

A、探放水设计的内容

①探放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水头高度(水压)、正常涌水量、老空与上下采空区、相邻积水区、地表河流、建筑物及断层构造的关系,以及积水区与其它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程度等。

②探放水巷道的开拓方向、施工秩序、规格和支护形式。

③探放水钻孔组数、个数、方向、角度、深度、施工技术要求和采用的超前距与帮距。

④探放水施工与掘进工作的安全规定。

⑤受水威胁地区信号联系和避灾路线的确定。

⑥通风措施和瓦斯检查制度。

⑦防排水设施。

⑧附有老空位置、积水区与现采区的关系图,探放水钻孔布置的平面图、剖面图、探放水钻孔结构图和避灾路线图。

B、探放水起点的确定

根据一些煤矿的经验,将调查和勘探(包括物探)获得的小窑、老空的分布资料,按照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三条线来确定探放水起点。

(已执行有掘必探,所有掘进前工作必须探水)

1积水线

积水线是指经过调查核实后的积水边界线,也就是采空区的边界范围,其深部界线应根据小煤窑的最深下线划定。

2探水线

探水线是指沿积水线向外推移一定距离而划出的一条界线。

探水线是探放水的起点。

当巷道掘进到探水线位置时,开始进行探放水工作。

探水线外推距离的大小根据积水线的可靠程度、水量和水压大小、煤层厚度和硬度以及矿山压力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为20-100米。

根据实践经验,探水线位置确定如下:

a、对本矿井开采造成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的,探水线位置一般在煤层中外推30米以上,在岩层中外推20米以上。

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边界的准确位置时,探水线一般外推60米以上。

b、对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探水线处推60米以上,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可根据已了解到的矿井开采最低水平,作为预测的可疑区,或者进行物探控制可疑区,探水线由可疑区外推100米。

c、对已知的断层、陷落柱的探水线,可根据断层、陷落柱所留设的防隔水煤(岩)柱外推20米以上。

3警戒线

警戒线是指探水线向外推移一定距离而划出的一条界线。

警戒线外推距离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程度等来确定,一般为50-150米。

当掘进巷道到达警戒位置时,应该注意掘进工作面迎头水情异常变化,如发现有透水预兆,立即提前实施探放水工作,如无异常变化则继续前进。

C、探放水钻孔布设要求

①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等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前方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内呈扇形。

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米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米。

②探放断层构造水、岩溶水等钻孔,必须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设,且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

③上山巷道探水时,应采取双巷掘进,其中1条超前探水、汇水,另1条用来安全撤人。

双巷间每隔30-50米掘进1道联络巷并加设挡水墙。

D、探放水钻孔的主要参数及布置方式

探水钻孔的主要参数:

①超前距

超前距是探放水钻孔终孔位置与掘进巷道超前距离。

当巷道掘进到探水线时,从探水线开始向掘进前方布置钻孔,进行探放水。

探放水钻孔的终孔位置始终保持超前巷道一定距离,超前距一般采用20米,薄煤层一般8米。

②允许掘进距离

允许掘进距离是经过探水后,证明前方无透水危险的巷道掘进的安全长度。

③帮距

帮距是指探放水钻孔中最外侧斜孔到巷道帮的距离。

帮距实际是指最外侧斜孔所控制的范围,其距离与超前距相同,一般不少于3米。

④钻孔密度

钻孔密度是指在允许掘进距离的终点位置。

钻孔密度一般不得超过3米,防止漏掉前方、两侧和顶底板积水的老巷。

E、探放水钻孔布置方式

探放水钻孔的布置方式根据巷道类型、煤层厚度与产状确定,主要布置方式有扇形和半扇形布置。

扇形布置主要应用在巷道处于三面受水威胁的地区。

半扇形布置方式主要是在积水区肯定位于巷道一侧时。

(三)矿井防治水主要名词解释

1、煤矿防治水十六字原则

煤矿防治水十六字原则: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预测预报---指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害作出分析判断,在矿井透水以前发出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指对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地点、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探测技术手段,查明或排除水害。

先探后掘---指先综合探查,确定巷道掘进没有水害威胁后再掘进施工。

先治后采---指根据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采掘工程。

2、五项治理措施

五项治理措施指“防”、“堵”、“疏”、“排”、“截”。

防---指合理留设各类防隔水煤柱和修建各类防水闸门或防水墙等;

堵---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通道;

疏---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

排---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排水管路、水泵,水仓和供电系统等必须配套;

截---指加强地表水(河流、水库、洪水)的截流治理。

3、老空---指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井巷的总称。

4、采空区---是指采煤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5、矿井正常涌水量---指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6、矿井最大涌水量---指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

7、安全水头---指不致引起矿井突水的承压水头最大值。

8、防隔水煤(岩)柱---是指为确保近水体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面之间的煤岩层区段。

9、探放水---是指包括探水和放水的总称。

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情况。

放水是指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在探明情况后采取钻孔等安全方法将水体放出。

10、垮落带---是指由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破裂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范围。

11、导水裂缝带---是指开采煤层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垮落和断裂,产生裂缝,且具有导水性的岩层范围。

12、抽冒---是指在浅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及断层破碎带和基岩风化带附近采煤或掘巷时,顶板岩层或煤层本身在较小范围内垮落超过正常高度的现象。

13、带压开采---是指在具有承压水压力的含水层上进行的采煤。

14、隔水层厚度---是指开采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面之间隔水的完整岩层的厚度。

15、三图-双预测法---是指一种解决煤层顶板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三大问题的顶板水害评价方法。

三图是指煤层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顶板垮裂安全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

双预测是指顶板充水含水层预处理前、后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16、脆弱性指数法---是指将可确定底板突水多种主控因素权重系数的信息融合与具有强大空间信息分析处理功能的GIS耦合于一体的煤层底板水害评价方法。

17、五图-双系数法---是指一种煤层底板水害评价方法。

五图是指底板保护层破坏深度等值线图、底板保护层厚度等值线图、煤层底板以上水头等值线图、有效保护层厚度等值线图、带压开采评价图。

双系数是指带压系数和突水系数。

防治水规划的内容包括:

编制防治水规定的必要性和完成规划的可能性,矿区(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概括和存在问题,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防(地面防洪、泄洪、内涝区排洪、井下防排水设施、防水煤岩柱、超前钻探等)、疏(疏水降压)、截(切断减少补供水量)、堵(注浆封堵突水点)等工程项目、工程量、劳动组织、工期和预期效果,所需设备和主要材料以及工程费用概算等。

年度防治水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说明年度中采掘地区的发布;概述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透水的地点,预计水平、煤层的涌水量,成立“三防”(防汛、防排水、防雷电)指挥部,明确水文地质、机电维修和安装、后勤、供应等人员的具体工作并组织抢险队伍;说明防治水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包括疏通防洪沟、泄洪隧道,砌筑拦洪坝,充填与采动导水裂缝带相连通的地表裂缝和塌陷洞,整铺河底等;检查维护输电线路、防雷电的设施、内涝排洪和井下排水设备、防水闸门等;清挖水仓、水沟;制定探放水计划、流水路线和避灾路线,提出所需材料设备和备用工具等。

所有工程项目都应定任务、定质量、定单位、定人、定安全措施和定完成日期。

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钟。

【释义】本条是关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案的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两者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基本相同。

但由于矿井仅是矿床的局部开发地段,涉及范围小,受开采影响明星,因此分类的基本出发点也不完全相同。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一、国内外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分类

由于地区和研究者的观点不同,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曾提出过各种分类方案。

1940年前苏联的Д.И.谢戈列夫提出的第一个矿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依据的是地质断面特征。

他把矿床分为三类:

第一类,地质断面中主要是坚硬裂隙岩层的矿床;第二类,地质断面中主要是松散砂质和粘土质岩层的矿床;第三类,地质断面中主要是喀斯特和易溶岩层的矿床。

其后又有П.С.普罗霍洛夫(1945,1951)等多人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的分类。

我国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始于20世纪50年代。

就煤矿床而言,1955年燃料工业部请苏联专家П.З.克兰尼涅夫按照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将我国煤田划分为具有裂隙性的坚硬岩石且在煤层的顶板上覆厚层充水性强的疏松岩层的煤田、具有裂隙性坚硬岩层的煤田和具有喀斯特化岩石的煤田等三种水文地质类型,这是国内最早的煤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1958年煤炭工业部沈尔炎按照开采方式,将我国煤田分为地下和露天开采两组;每组又根据矿山岩层的充水性分为疏松岩石、裂隙坚硬岩石和半坚硬岩石、喀斯特化岩石等三种水文地质类型;每一类型再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分为简单、复杂、极复杂三类。

1962年,地质部与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暂行)(第一分册煤及油页岩),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地质及水文特征,将煤田划分为坚硬裂隙或喀斯特化岩层为主等四种水文地质类型;每类又根据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

为了指导煤矿防治水工作,煤炭工业部于1984年颁布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首次提出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方案。

与此同时,地矿系统也曾先后提出过若干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案。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原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59年提出的《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

该方案奠定了按主要充水岩层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础。

此后,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其颁布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类型规范》中,提出了新的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这两个分类基本上大同小异,无本质区别。

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第一次明确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国家标准。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原则

在参考上述各种矿井(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本规定提出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原则和要求如下:

(一)分类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二)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三)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四)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如根据矿井及其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某矿井应为极复杂类型,但其他指标均未达到极复杂类型要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该矿井定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类型矿井;同理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突水量Q3,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五)同一井田内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如华北型煤田,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可能是水文地质简单或中等类型的,而开采下组煤层则可能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如下:

(一)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的含水层及水体(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

如在华北型煤田中开采上组煤层时可能主要是顶板砂岩含水层,而在开采太原组底部煤层时可能是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顶板薄层灰岩水层。

单位涌水量q是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q的取值应以井田内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为准。

关于单位涌水量q的具体的标准计算方法可参照附录二。

(二)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

老空水包括古井、小窑、矿井采空区及废老塘的积水等。

我国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空水分布广泛,对矿井或相邻矿井造成极大威胁,矿井采掘工程一旦揭露或接近,常会照成突水。

老空水位置一般不清,水位几何形状不规则,空间分布无规律,积水位置难于分析判断,突水来势迅猛,破坏性强。

老空水多为酸性水并具有腐蚀性,但也有含有诸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老空水。

老空水事故约占总水害事故的80%以上,因此,在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中,老空水分布状况作为类型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矿井涌水量。

考虑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两个指标,我国西北地区矿井涌水量明显偏小,因而分类表中西北地区矿井涌水量界限值不同于其他地区。

(四)矿井突水量。

含水层或含水体中的水突破隔水体而突然进入采掘系统空间的水量,往往造成灾害,因此,将突水量作为分类指标之一。

(五)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主要根据矿井是否经常突水,以及突水的频率和突水量的大小进行分类。

(六)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主要根据防治水工程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

如果投入的防治水工程量太大,经济效益差,目前就不宜开采,待将来科技进步了再进行安全高效开采。

根据以上分类依据,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四种类型。

具体划分方案见本规定中的表2-1。

矿井应该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井所自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释义】本条是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要求和编写内容的规定。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人员伤完。

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本条规定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煤矿企业、矿井根据确定的水文地质类型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类型确定,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矿床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至少应该包括本规定的七项内容。

报告具体编写提纲参考如下: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井投产年限、设计年生产能力、现今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

(二)位置、交通。

概述井田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坐标、长、宽、面积、边界及四邻关系。

通过矿区或临近城镇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和机场的距离。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三)地形地貌。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征、类型、觉得高度和相对高度、总体地形和有代表性地点,如井口、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等标高。

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四)气象、水文。

概述矿区及其临近地区地表水体发育状况,包括江、河、湖、水库、渠道、坑塘池沼等。

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并根据水文站资料分别说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等。

湖泊、水库等则应指出其分布范围和面积。

说明矿区所属气候区。

根据区内和相邻地区气象站资料,给出区内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

还应指出年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