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790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xxx

联系人:

xxx

电话:

xxx

传真:

xxx

编写时间:

xxx

主管部门:

xxx

撰稿单位:

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

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以项目区农田为红薯种植基地,在当地进行深加工,成立合作社,以农户和公司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红薯深加工制品。

项目主体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全自然无公害粉品生产技术,无公害红薯种植技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以项目地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

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少之又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2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本项目适应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

(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4)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

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发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

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

(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同期《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也将农产品深加工及其转化列入规划当中,作为重点进行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安全性是“十一五”时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点,成立以后,不断引进优质红薯品种,提高红薯产量,采用优良性能的机械设备,开展红薯深加工,带动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使当地的农民从红薯种植与加工中收益,年增加1000多万元,项目区淀粉及淀粉质量优良,产品供不应求,另外出于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的农业的需要,目前的当地加工设备和加工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必需进行筹建,上新设备,促进红薯加工业的发展。

筹建项目区位于项目区,年可种植红薯2万余亩,年产红薯3万余吨,加工毛淀粉5000余吨,全乡可生产红薯粉品1500多吨,项目建设用地50亩,购置淀粉生产线一条,淀粉制品生产线两条,季节性加工淀粉300余吨及淀粉制品300余吨,解决产区红薯及淀粉的销路。

公司年产值能够达到1000多万元,计划常年性员工100人,季节性临时用工可达300人以上。

2.2必要性

红薯耐旱耐瘠,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产量经济系数较一般谷物高,近年来随着红薯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展,种植红薯的效益已超过了许多粮食作物。

红薯淀粉在加工粉丝、粉条和粉皮中,明显优于用薯干做成的淀粉,红薯淀粉的制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鲜红薯淀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传统的手工方法,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比例很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发展较快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时间,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加工水平也不断提高,产品大部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总体而言我国的红薯加工仍是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红薯作为原料其转化途径有:

(1)、鲜食或作饲料,

(2)、作为原料廉价出售给当地或外地的淀粉加工厂,

(3)、加工出来的淀粉受手工生产及工艺技术落后的局限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原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远远没有发挥红薯淀粉应有的潜力。

2、现有的红薯加工设备难以满足普遍的需求

项目地区虽然是红薯淀粉和粉条的生产的主产区,但近几年来因为种植和收取难度较大,整体加工企业少,导致现在种植区域小,因此,提倡农户种植,为农户提供秧苗和收获机械设备、筹建淀粉及淀粉生产线,提高加工量,提高产品质量尤为重要,提高后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带动整个项目区仍至全县红薯加工业的升级,形成红薯这个支柱产业并取得长足发展。

因此这个项目是完全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3、质量意识差,产品低层次相对过剩。

由于项目地区红薯淀粉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红薯收获后基本自用,少部分被外地企业购买,个别农户加工也是手工操作,红薯清洗不干净,碜杂含量大,且薯块的粉碎和浆渣分离间隔进行,放置时间较长,淀粉因氧化而发生褐变,致使淀粉色泽差,加工出的粉制品呈现黑褐色,商品性差,价格低,加之部分商贩在淀粉中加入滑石粉或其它种类的淀粉,破坏了红薯粉品原有的优佳品质,使红薯淀粉制品低层次相对过剩,而高质量的精制粉品却市场需求旺盛,货源紧缺。

大部分红薯淀粉制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淀粉制品制作中,许多地方为了改变普通红薯粉品的色泽,提高筋度,在淀粉中添加漂白剂和耐煮剂,既破坏了红薯淀粉的优佳品质,又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难以通过加入WTO后各国的贸易壁垒。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社会经济状况

市场分析

我国目前粉丝的销售渠道存在传统渠道和现代渠道两种方式,每种销售渠道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

(1)传统渠道

传统的粉丝销售渠道是通过流通市场(农贸批发市场)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主要是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

粉丝本身就是属于一个传统行业内销售的产品,中国国内市场形态原本是以传统渠道大流通批发市场形态存在的,90%以上的客户原来都是属于坐商,以批发业务为主,即在每个城市边缘地带的大型批发市场内租赁一个门面,有一个较大的仓库,每天有专人坐在门市上等着下游的客户和零售商以及周边的消费者来店内购买货物。

生产企业仅只需要对经销商和批发商进行管理,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货款结算方式采取银货两讫的方式。

(2)现代渠道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来大型连锁超市进入国内市场,国内零售市场出现新的格局,作为零售新业态的商超打破了百货商场单一模式垄断市场的格局。

国外零售巨头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零售连锁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浮出市场。

消费者对购物的环境和一站式的购物理念越来越重视,人们购物场所逐渐转移到商场超市。

部分有眼光的生产企业开始抓住此次发展机遇,把业务重心从以前分散的批发商向大型零售终端转移,抢占尽可能多的好位置,并开始培育自己的经销商管理群,代替企业开发经销商所在地的市场,摒弃以前传统的被动式销售为主动式销售,通过商超超市的发展达到扩张市场的目的。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国内粉丝销售量情况如下: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国内市场销售量(万吨)

73.98

75.10

83.38

86.85

同比增长率

1.51%

11.03%

4.16%

国内主要消费市场分布在广东、湖北、湖南、四川、上海、重庆、北京、山东等地区,其中广东、四川、上海市场地位较为突出。

2008年我国粉丝出口按月统计表

月份

当前月

当月比去年同期±%

数量(吨)

金额(万美元)

数量

金额

1月

7423

1015

-2.5

21.9

2月

4650

649

-20.9

-6.2

3月

5562

762

70.7

51.3

4月

7865

1101

2.9

26.2

5月

8353

1057

5.7

15.7

6月

8059

992

2.2

5.2

7月

8119

1071

17.2

34.8

8月

6470

926

-9.6

3.6

9月

7214

954

19.6

38

10月

7430

963

36.5

47

11月

7455

934

5.6

12.9

12月

8100

1052

4

6.6

合计

86700

11476

――

――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观念的改变,国内市场对粉丝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将成为粉丝生产企业新的利润来源。

而一批开发能力强、有海外营销经验的龙头企业将成为挖掘国内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国家刺激经济、拉动消费措施的不断出台,国内对粉丝(尤其是中高档粉丝)的需求会不断上升。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生产的同时还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注重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近三年国内市场需求量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国内市场需求量(万吨)

91.69

101.79

112.19

数据分析: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被推往世界的速度加快。

作为中国传统食品代表之一的粉丝,随着国际市场上对中餐需求的提升,粉丝的需求量也会不断提高。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市场需求量预测(万吨)

8.79

8.91

9.03

3.1.4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与该项目相关联的产业有:

红薯、葛根等含淀粉作物的种植业,农产品深加工设备的制造业,以及农产品销售的商业及物流运输业。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优势条件分析

人才:

项目区有大量从事红薯加工的民间人员,每年冬季生产粉条制品

市场:

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品牌性不强,鱼龙混杂

基地:

原料纯正

3.2.1.1有丰富的资源。

项目区群众有种植和加工红薯的基础。

3.2.1.2有适宜的红薯深加工设备作基础。

实践中不断创新,到目前为止,国家在薯类制粉设备方面特别是在薯类的清洗,粉碎和浆渣分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系列设备型号齐全,可以适合不同规模农户的使用.该系列设备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红薯淀粉加工的效率,节约劳动80%以上,吨薯加工成本降低7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改变了薯类淀粉的质量,打破了红薯粉品以黄褐色为本色的传统观念,使原来色黑、味碜的红薯粉品,通过机械设备变为全自然无公害的精白粉品,使其价值倍增。

3.2.1.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红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但其加工现状与其地位极不相符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也明确指出: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因此,发展薯类精深加工前景广阔。

3.2.1.4旺盛的市场需求

粉制品有三个不同的大的消费市场。

第一个为国际市场,要求外现质量指标、内在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很高,这个市场目前需求空间很大,价格也高,每吨在1.5-2万元之间,需要高中档淀粉为原料;第二是国内中高消费市场,第三是中低消费市场,目前三个消费层次消费均较旺盛。

项目实施后将会以中高消费为主。

3.2.1.5有稳定成熟的产品。

先进的设备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有薯业设备厂优良的机械设备做基础,从红薯加工的源头控制淀粉的质量,用以加工优质的全自然无公害精白粉品、功能性粉品,保证粉品的色泽,使其光亮透明,口味纯正,不仅大大提高了粉制品的价值,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使产品有了赢利的充分保障。

3.2.1.6基础条件良好。

项目区交通便利,紧临省道线,距交通高速仅3公里,电力资源充足,通讯设施完善。

3.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该项目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是企业要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项目资金缺口问题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

企业在立足于自筹资金的同时,也诚请政府财政和其他部门的支持。

二是由于近年来农民连续种植红薯,红薯品种老化,病虫害较多,红薯产量有下降趋势,解决的办法是引进新的优良红薯品种,改进红薯种植方法;三是原始的加工方式使淀粉较差,淀粉及制价格下降。

解决的办法是更新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淀粉品质。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公司优势

4.2人才优势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1市场分析

5.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目前红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可以用“战国时代”来形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红薯加工区产品质量普遍较差,低层次相对过剩。

目前国内重点的红薯产区有,河南(洛阳的汝阳县、许昌的禹州市、南阳的方城、社旗县)、四川的三台县、项目地区的秦皇岛以及重庆市,这些地方红薯种植与加工时间较长,农户各地为政加工淀粉,由于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造成淀粉质量差,主要表现在碜杂含量大,色泽黑,加之部分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在红薯淀粉中加入玉米淀粉及其它非淀粉成份,严重影响了粉制品的质量,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2、新兴红薯产区尚未形成规模。

如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区域如濮阳、新乡、焦作、安阳,项目地区的邢台、邯郸、保定,湖南的衡阳、长沙、株洲等地,这些地方均有食用红薯粉条的习惯,但当地粉条产量很小,主要靠外地运入,近年来尽管红薯种植与加工有很大发展,但大部分还主是提供淀粉原料,项目地区衡水、秦皇岛、邢台红薯种植量已相当大,但大部分以红薯出售,或仅加工成淀粉出售给其它企业做原料,但目前每个县的粉条消费量就达100吨以上。

3、国内知名品牌少。

红薯的种植与加工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的红薯加工水平也可以讲就是国际水平,国内的红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知名企业不多,红薯加工量不大。

由于红薯制品高瑞产品生产技术较为简单,同质化较为严重,各企业都靠营销为主。

4、季节性生产,区域性强,很少跨区销售。

目前国内大多红薯淀粉及粉丝厂,加工设备较落后,设备配置不全,大多只能在冬季生产,加工量普遍不大,主要在本区域内销售,影响范围一般在50公里的半径内。

5、产品种类少,销售方式和渠道单一。

目前红薯淀粉制品主要局限于粉条、粉皮,产品种类单一,灵活不足,没有对产品和市场进行细分,主要销售渠道也很单一,中高端产品进超市或作为礼品出售,低端产品进菜市场,都很少采用促销活动。

6、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信任度不高。

由于近年来,一些不良商贩在淀粉中加入玉米淀粉,以次充好,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红薯粉品的色泽,不是采用优质的红薯淀粉而是在次粉中加入致癌物质“吊白块”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由于消费者对红薯粉品的辨别缺乏专业知识,买回的粉品不是不耐煮就是煮不烂,或是碜口不能食用,加之行业内又无知名品牌,众名产品鱼目混珠,使消费者不能进行难以选择,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5.1.2市场前景分析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红薯精制淀粉及粉品3000吨以上,目前,市场上红薯毛淀粉的价格已达3300元以上,近年保持了上涨的趋势,精制红薯淀粉市场供应量小,更是保持强劲的增势。

另一方面,由于其它经济作物价格的影响,近年来红薯的种植量有所下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加之小规模散户加工劳动强度大,淀粉质量差,散户加工量会进一步减少,精制红薯淀粉及粉品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业内人士预测,红薯淀粉及粉制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将持续。

另外,近几年,薯类化工产品正在被不断地开发,目前已成为乳酸、柠檬酸、一次性餐具和降解农用地膜等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薯类作物的特殊功能和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使红薯在淀粉加工产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红薯淀粉将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正在通过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来刺激红薯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但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由于产品用途广,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开发增值空间大,红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产业前景看好。

5.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项目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以下几种:

分销商,确定分销商是我们市场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将选择那些从就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开始,这些销售渠道相对来说人员专业性强,队伍稳定、热情高。

零售商:

主要针对项目所在地周边区域的零售商,以合理有吸引力的价格,准确而迅速的市场支持与反馈,以及快捷的物流配送,从而加快销售过程,使销售简易化。

另外,仍以优良稳定的产品质量开展OEM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

策略:

目前,红薯制品以不含明矾等任何添加剂,且口感优美而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就目前产品的市场定位而言,首先我们利用“全自然无公害”粉品为主要诉求,来满足中高层消费者需求,同时扩大在礼品店、超市等销售终端的上货量。

第二要保持红薯粉品传统的客户,这是我们产品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客户群中,我们继续以“无碜杂、卫生、纯红薯”为主要诉求,以低成本、低价格、大销量为势优势。

第三是在开发新的经销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终端销售,如在较大的县市级连锁店发展专卖业务等,从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

5.3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5.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一、原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二、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

三、存货滞销的风险。

5.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是:

1、确定生产基地,原料有保障,原料上涨,成品也会随之上升。

2、原料不足的情况,周围县如广宗、威县、巨鹿、曲周等地市的红薯产区也很多。

3、营销手段:

网站、网络销售、新闻效应。

第六章结论

薯业属于农产品加工行业,红薯粉行业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红薯等淀粉类农作物,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于红薯深加工行业以农作物为原材料,生产经营活动与当地农业生产具体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大部分生产企业都位于农村。

同时薯产品生产对当地温度、日光、风力有一定要求,粉丝消费旺季基本集中在春、冬两季,从而导致粉丝生产存在一定的季节性。

故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雇佣当地农民为企业提供劳务,让农民在农闲时可以获得额外收入,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