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465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单元备课

课题

第七单元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够看懂并会填扇形统计图。

3.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

认识扇形统计图、填写扇形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

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显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使用价值。

教学

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

难点

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课题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91-93页

备课教师

徐丽丽

教学时间

共2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岳峰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熟练应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谈话:

同学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以88枚奖牌列奖牌榜第二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一)描述数据。

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

教学过程

复备

教师提供的统计表。

(教师在此说明:

水上项目包括:

游泳、花样游泳、水球、跳水等;重竞技项目包括:

拳击、跆拳道、举重、摔跤、柔道等。

项目

射击

水上

球类

竞技体操

重竞技

其他

数量(枚)

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

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

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三)对比发现。

谈话:

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备

谈话:

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

五、当堂检测:

课本93页自主练习

课题

信息窗一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94页

备课教师

徐丽丽

教学时间

共2课时第2课时

单位

岳峰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熟练应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

回想一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交流: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整体,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整体的百分比。

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梳理归纳,主体内化。

(一)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重点谈一谈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回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二)自主练习第4题。

教学过程

复备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三)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根据统计图进行决策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弄清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解决第1题时,可引导学生分析:

要求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数,需要先求出被调查的总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可以根据喜欢排球的人求出。

解决第2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进行决策并说明理由。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复备

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

哪个最小?

2.地球陆地总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亚洲陆地总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即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有关地理知识。

四、课堂反馈,布置作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教师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选一个感兴趣的课题。

 

课题

信息窗二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8页

备课教师

徐丽丽

教学时间

共2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岳峰小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大家想知道27-30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72页信息图: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有计算方面的,有统计方面的)

预设:

①我想知道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

②可以选择统计表进行分析

……

教学过程

复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

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7-30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27-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奥获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分为三类:

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的问题、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明白: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除了描述数据外,主要是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判断,请你仔细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分别反映了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

(学生根据特点,将问题梳理分类。

打开书本,第72-74页,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独立的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完成统计图)

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1、“自主练习”第1题

教学过程

复备

这道题是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

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然后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1)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2)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解释、判断和预测

五、当堂检测

课题

信息窗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95-98页

备课教师

徐丽丽

教学时间

共2课时第2课时

单位

岳峰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表),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都有哪些?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1)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鼓励评价)

二、梳理归纳,主体内化。

自主练习2

1、出示统计表

教学过程

复备

谈话:

通过观察,你认为用那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明确要突出数量多少的比较,选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2、出示扇形统计图

谈话:

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西式快餐的消费者的年龄情况,你能把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在与前面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备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四、作业

练习册34页5、6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103页

备课教师

徐丽丽

教学时间

共1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岳峰小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3、能熟练利用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难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统计图。

二、梳理归纳,主体内化。

(一)根据下面的两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想选择哪种统计图来描述?

1.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平原115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山地320万平方公里,其他95万平方公里。

2.我国五座名山的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海拔高度(米)

1533

2155

1865

1473

3079

学生独立分析每道题目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

第1题因为要呈现各种地貌所占比重,所以采用扇形

教学过程

复备

统计图合适;第2题可以采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比较五座名山的珠峰的海拔高度。

(二)下面是某地2001-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表。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农村

21.9

23.1

23.4

25.1

23.6

24.5

25.6

城镇

12.1

12.4

12.7

13.8

14.3

19.1

21.3

1.要描述2001-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为突出的是从哪年到哪年?

3.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从哪年开始明显缩小?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这道题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因为要对比农村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所以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3、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这是一道以家电销量情况为素材,考察学生对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难点让学生交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理由及从中获得的信息。

教学过程

复备

 

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五、当堂检测:

教学过程

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