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3843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docx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doc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2010-2011学年度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2010-2011学年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教育部为规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施质量工程而推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是高职院校强化教学管理、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判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把握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优势与差距,总结成功的经验,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高效、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管理水平。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以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为导向,通过《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0—2011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信息对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查找问题、仔细分析原因,为学院今后一段时间的建设、整改和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办学条件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四川省财政厅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6年3月成立,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4111号。

学院占地面积25492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4186平方米。

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3702.96万元,在岗教职工33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设置高职专业12个(本学年招生专业数11人)。

截止2011年8月31日,高职在校生5141人。

一、基本办学条件

(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信息:

表1.1.1:

基本办学条件情况

指标

项目

合格指标

限制招生指标

实际

数据

比较结果

生师比

18

23

18.45

达标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5

5

66.48

达标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9

5

9.29

达标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3000

2000

7020.97

达标

生均图书(册/生)

80

45

120

达标

备注:

2010-2011学年学生数5,141,专任教师数179。

表1.1.2、监测办学条件情况

指标

项目

合格指标

实际数据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0

20.6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54

49.59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6.5

7.71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8

30.64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7

166.89

新增教学仪科研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31.54

生均年进书量(册)

3

14.96

生均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

1.05

1.50

(二)数据分析

从表1.1.1、表1.1.2、可以看出:

学院在基本办学条件5项指标中全部合格达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精神,学院符合申请2011年评估的基本条件。

二、办学经费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1.2.1:

经费收入情况表

收入总额

(万元)

其中各项收入所占比例(%)

学费收入

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

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

社会(准)捐赠金额

其它收入

7,805.200

25.35

16.39

23.75

0.57

33.95

表1.2.2:

经费支出情况表

支出总额

(万元)

其中各项支出所占比例(%)

征地、基础

设施建设

采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日常教学经费

教学改革

及研究

师资

建设

购置

图书

其它

支出

7,760.900

17.94

9.10

20.58

6.11

2.16

3.39

39.43

(二)数据分析

从表1.2.1、表1.2.2可以看出:

学院收入总额7,760.860万元,生均经费高于四川省同类高校生均经费平均水平。

但社会(准)捐赠金额较少,今后学院需加强合作办学的力度,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增强办学实力。

日常教学经费支出占20.58%,说明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第二部分:

内涵建设情况

一、专业建设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2.1.1:

专业基本情况表

设置专业数(个)

专业平均学生数(人)

2010年招生专业数(不含方向)(个)

2010年招生专业占设置专业比(%)

生源结构(%)

重点专业数(个)

特色专业数(个)

普通高中起点

国家/省级

校级

国家/省级

校级

12

428.42

11

91.67

100.00 

0

3

0 

5

表2.1.2:

专业建设情况表

专业相关的社会培训数(人次)

合作企业总数(个)

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情况

获得证书的毕业生数(人)

获得中、高级证书人数

毕业生总数(人)

获得证书率(%)

顶岗实习毕业生总数(人)

录用毕业生数(人)

录用毕业生比例(%)

顶岗实习对口率(%)

8607

840 

1371

569

1528

89.73

1528

1288

84.29

76.90 

(二)数据分析

从表2.1.1、表2.1.2可以看出:

学院设置12个专业,2010年新增应用英语专业,现有11个招生专业,专业平均学生数428.42人,生源全部为高中毕业生。

学院设院级特色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3个,没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与特色专业。

学院会计专业在校生人数达2036,其它专业人数较少,现有专业发展不平衡。

学院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积极创设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2.2.1:

课程总体情况信息

开设课程总数(门)

省级精品课程情况

(门)

院级精品课程情况

(门)

专业核心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门数

比例

门数

比例

236

6

9

114

48.1%

48

20.25%

表2.2.2:

课程性质信息

开设课程总数(门)

必修课程比例(%)

专业选修课程比例(%)

公共选修课程比例(%)

236

57.2%

25.76%

17.04%

表2.2.3:

课程类型信息

开设课程总数(门)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时数(学时)

比例(%)

课时数(学时)

比例(%)

课时数(学时)

比例(%)

236

4018

5.15

35808

45.93

38136

48.92

表2.2.4:

教材使用情况信息

课程门数

教育部

精品教材

教育部

规划教材

行业部委

统编教材

校企合作

开发教材

自编教材

讲义及其它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236

0.74

23.7

12.5

9.63

7.0

56.3

表2.2.5:

主要授课方式和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主要授课方式

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讲授

实训

讲授与实训结合

实习

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实操考试

平时考核+闭卷考试+实操考试

平时考核

企业评价+学校评价

(二)数据分析

通过表2.2.1、表2.2.2、表2.2.2、表2.2.4、表2.2.5可以看出,学院11个专业,2010-2011学年共开设236门课程,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必修课占57.2%,专业选修课占25.76%,公共选修课占17.04%;纯理论课占5.15%,理论+实践课占45.93%,纯实践课占48.9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学院升格为高职后,经过潜心学习、研究高职教育理论和规律,抓住了这一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各项基本要求得到了规范,各类课程的比例较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特征。

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9门;各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占48.1%,本学年开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8门,占开设课程的20.25%。

学院所开设课程全上传至网络课程中心,方便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共享。

今后,学院需进一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更新和利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学院使用教育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占24.44%,行业部委统编教材占12.5%,校企合作教材9.63%,自编教材7.0%,讲义及其它占56.3%。

学院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编写实训、实习教材。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合作企业开发的教材跟我们现有的课程相比,数量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学院需要进一步规范教材的选用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促进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优化。

本学年度,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采取了灵活多样教学方式、方法,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突出了职业能力导向。

说明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已被我院许多教师所接受。

三、师资队伍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2.3.1:

教师队伍性别及年龄结构情况表

教师类别

未折算人数

(人)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人)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60岁

61岁及以上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校内专任教师

179

58

32.40

121

67.60

111

45

23

 

校内兼课人员

46

21

45.65

25

54.35

28

7

11

 

校外兼职教师

103

52

50.49

51

49.51

52

35

14

2

校外兼课教师

1

 

 

1

100.00

1

 

 

 

表2.3.2:

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及双师素质情况表

教师类别

未折算人数

(人)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双师素质

高级

中级

初级

双师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校内专任教师

179

37

20.67

71

39.66

46

25.70

118

65.92

校内兼课人员

46

10

21.74

12

26.09

20

43.48

11

23.91

校外兼职教师

103

4

3.88

17

16.50

1

0.97

 

 

校外兼课教师

1

 

 

 

 

 

 

 

 

表2.3.3:

校内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情况表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

学历结构

学位结构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大学

博士

硕士

学士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79

2

1.1

100

55.9

77

43.0 

2

1.1

117

65.4

47

26.3

表2.3.4:

专任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情况表

校内专任

教师人数

(人)

专任青年(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情况

专任青年教师数(人)

其中具有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数(人)

具有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教师与专任青年教师比例(%)

179

155

118

76.13

表2.3.5:

教师教学工作量情况表

教师类别

人数:

A类总课时量

(学时)

B类总课时量(学时)

C类总课时量(学时)

教学总

课时量

校内专任教师

173

5544.0

51544.0

13642.0

70,730.0

校内兼课人员

43

40

4004

3087

7131

校外兼职教师

103

126

660

8390

9176

校外兼课教师

1

144

144

表2.3.6:

教授实践类课程教师情况表

教授B/C类课程的专任教师情况

教授B/C类课程的校外兼职教师情况

教授B/C类课程的专任教师数(人)

其中:

双师素质数(人)

双师比例(%)

教授B/C类课程教师数(人)

其中:

校外兼职教师数(人)

校外兼职教师所占比例(%)

171

113

66.08

273

57

20.74

表2.3.7:

教师业务培训和教学科研情况表

教师

类别

培训进修

挂职锻炼

社会兼职

主持

获奖

项目

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

主持在研技术开发(攻关)课题

公开出版著作与发表论文

人次

时间(天)

时间(天)

时间(天)

项目数

到款额度(元)

项目数

到款额度(元)

校内专任教师

109

2958

2743

2,062

22

42

112000

2

50000

95

校内兼课人员

37

319

0

143

4

7

24000

3

5000

15

(二)数据分析

通过对表2.3.1、表2.3.2分析,在师资队伍构成方面,校内专任教师179人,校内兼课教师46人,校外兼职教师103人,校外兼课教师1人。

通过对表2.3.1、表2.3.4分析,在年龄结构方面,我院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的教师11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2.0%,36岁至45岁教师45人,占比为25.15%,46岁至60岁教师23人,占比12.85%;专任青年(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11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76.13%。

表明我院专任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而且学历较高,师资队伍潜质较好。

同时,也需要学院进一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通过对表2.3.1、表2.3.3、表2.3.4分析,在职称结构方面,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7人,占比为20.67%、中级职称教师71人,占比为39.66%、初级职称教师46人,占比25.70%,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通过对表2.3.3、表2.3.4分析。

在学历(学位)结构方面,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56.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为66.48%),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100%。

通过对表2.3.2、表2.3.6分析。

在“双师型”教师组成类别方面,校内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18人,占比为65.92%;来源于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104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31.61%,校外兼职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1人,占校外兼职教师总数的20.38%。

教授B/C类课程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66.08%,校外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为20.74%。

根据教育部16号文精神,学院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

从表2.3.5校内教师的工作量来看,校内专任教师人均学年课时数395.14学时,周平均课时数10.98节/周,与学院规定工作量接近。

但校内行政兼课教师为46人,折合成专任教师44.6人,说明行政人员兼课量人均低于160学时。

从表2.3.7分析,学院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专任教师培训109人次,挂职锻炼总计2743天。

从教师的科研成果来看,2010至2011学年完成“质量工程”项目35项,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49项,独立或第一作者公开出版著作与发表论文数110部(篇)。

学院教学改革与科研结合度较好,教学建设性科研成果占比较大。

学院今后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重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同时应重视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档次。

四、实践教学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2.4.1:

校内实训基地情况

基地数

建筑面积(平方米)

设备值(万元)

设备数(台套)

使用频率(人时)

原材料(耗材)费用(万元)

设备维护费用(万元)

专职管理人员(名)

设备总值

当年新增设备值

社会(准)捐赠设备值

设备总数

大型设备

校内

社会

31

7734.23

1299.06

145.24

15.000

1616

7

2425600

5716

71.83

8.80

16

表2.4.2:

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校外实习基地数

接待学生量(人次)

其中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学校派指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人次)

接收毕业生就业数(人)

110

1914

626

180

304

表2.4.3:

职业技能鉴定情况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数

鉴定工种/证书名称数

鉴定数(人次)

社会

在校生

13

13 

149880

7742

(二)数据分析

从表2.4.1、表2.4.2可以看出,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31个,建筑面积7,734.23平方米,2009至2010学年新增设备值145.39万元,占设备总值的11.2%,设备总数达1616台套;校外实习基地110个,接待学生量1914人次,其中,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626人,学校派指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180人次,接受毕业生就业数304人。

从数据中看出,我院实践教学基地已基本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已基本构建起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从表2.4.3看出学院重视双证书工作,积极拓展职业资格的鉴定渠道。

近几年,学院相继获得财政厅批准的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职称、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点资格和阅卷基地,以及助理营销经理、银行从业资格、用友从业资格、普通话、珠算考点资格。

为社会鉴定149880人次,为学生鉴定7742人次。

五、教学管理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2.5.1:

院领导关注教学和学生情况

项目

听课

走访学生寝室

走访校外实习点

参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

人次

113

55

54

53

表2.5.2:

教学管理情况表

教学管理

文件数

专职教学

管理人数

专职学生

管理人数

专职招生就

业指导人数

专职教学

督导人数

兼职教学

督导人数

专职教学

研究人数

105

10

20

4

2

11

3

表2.5.3:

评教情况表

评教起始时间(年月)

评教终止时间(年月)

评教客体(教师)覆盖面(%)

评教主体参与度(%)

学生参与比例

同行参与比例

校领导参与比例

社会参与比例

2010-09

2011-08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二)数据分析

从表2.5.1、表2.5.2、表2.5.3可以看出,学院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学院党政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或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学生之中,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收集学生们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主持或参加有关学生教育教学的工作会议,及时深入了解全院的运行情况。

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精干,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学院教务处在2010至2011学年度,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清理和完善了有关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

学院现有教学管理文件105个,基本保证了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学院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运行稳定有序。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成立了教学督导室,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为专职教学督导员以及教学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11位专任教师担任兼职督导,及时掌控和调整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同行评教、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社会评教,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构建了比较科学、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永恒课题。

今后学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监控,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要求与特点的目标、流程、制度、规范等质量保障体系。

第三部分:

社会评价

一、招生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3.1.1:

2010-2011年招生情况表

计划招生数(人)

实际录取数(人)

实际报到数(人)

新生报到率(%)

1800

2,362

1885

79.81

表3.1.2:

报告原因情况表

学校品牌(%)

专业爱好(%)

就业优势(%)

技能培养(%)

地理位置(%)

他人推荐(%)

其他(%)

31.22

13.32

22.65

10.61

2.65

18.35

1.20

(二)数据分析

从表3.1.1、表3.1.2可以看出,学院办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一批学生认可、社会急需的专业。

学院生源主要分布四川和西部各省区,生源类别以应届生为主。

学院招生生源一直比较充足稳定,学生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均较高。

二、就业

(一)数据平台信息

表3.2.1:

2010-2011年就业情况表

应届毕业生

上届毕业生

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

毕业生数(人)

9月1日就业数(人)

9月1日就业率(%)

对口率(%)

毕业生数(人)

12月31日就业数(人)

12月31日就业率(%)

升迁率(%)

转岗率(%)

满意或基本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528

1517

99.28

72.45

1306

1282

98.16

7.34

8.56

85.09

11.74

3.17

(二)数据分析

从表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