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3801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docx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  许愿真  摘自 新浪博客  阅 34  转 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

(1)14

(2)15

(1)15

(2)16

(1)16

(2)16(3)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

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

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如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容,如渊明的归园之乐,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

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贺诗奇诡变幻,义山(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

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

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

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

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

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

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后者如: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

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前者如:

夔《慢》、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

前者如:

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

白居易《琵琶行》、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如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前者如: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

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如宋代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

如: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

如:

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

如:

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

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心志的告白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高考金脉】

真题一: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诮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案】

8.(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6分)

第一问(3分):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解答时需要同时思考两首诗写景的手法,并比较其不同,然后再组织答案。

命题人将课同一作者的诗歌引入到高考试卷中,并不是新题型,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高考与基础年级教学接轨的思想,提醒广大考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值得提倡。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岑参,考生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诗歌,对这个诗人并不陌生,所以,解答这一问时,考生只需结合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分析诗句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可是本题第一问已经考查到了情感,而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所以考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只能将两问合为一个问题来答。

至于答案中给出的“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值得讨论,第一问的答案已经得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也就是说本诗的主体情感是“爱国”,而不是“思乡”,那么第二问的答案又把“思乡”放在了首位,这是否前后矛盾呢?

真题二: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观。

②讳愁:

隐瞒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案】

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掘金技巧】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

如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

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掘金实战】

一、(2016届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 村

戴复古①

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

①戴复古,南宋诗人。

②山崦,山的西面。

(1)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

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6分)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分析。

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祖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画面容和分析写景特征的题目,概括画面注意抓住意象,然后概括特征,写景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的手法主要是从色彩的角度着眼,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2)试题分析:

此时主要写作者山村所见美好景物,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村美景让诗人醉,诗人一边吟哦一边下山,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但整首诗歌的意境可以看出一种醉之情。

二、(2016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8~9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5分)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织”。

(1分)“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分)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每点3分,答出两点并且有分析即可满分)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基本的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解释。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即事感怀,此题注意分析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有时还运用对比、衬托或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的情感,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2016届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①《秋斋独宿》

【金】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刺史,故称“韦”。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心孤独;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

(2)试题分析:

注意抓住诗中的“独”字分析相同点,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皎”“时动”“残烛”“寒枝”分析不同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独”和诗中的“皎”“时动”“残烛”“寒枝”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2)试题分析:

注意首先明确诗中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句中修辞的题目,注意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对偶等,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修辞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效果。

四、(2016届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6分)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

(1分)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2分)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注意结合诗句的“水”“天”“碧”“红”等词语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写景技巧的题目,注意描写的顺序,着眼点和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着眼点注意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等,手法注意分析情景关系和动静虚实等。

此题主要是高低的顺序,视觉的角度和乐景爱情。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和诗句中“古往今来”,然后看最后一句的“付杯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题目,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事感怀、借古讽今等,此题和《过零丁洋》都有直抒胸臆的成分,此题有多出了“间接抒情”。

五、(2016届省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

在今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5分)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2)试题分析:

注意诗歌的题材是怀古伤今,“明月”主要是事件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怀古伤今的诗歌往往诗中有见证的意象,如《石头城》中的“月亮”,《乌衣巷》中的“燕子”,这是历史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这一意象衬托繁华不再,昔胜今衰的事实。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写景艺术的题目,注意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的运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的艺术技巧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上分析,此题主要从颜色的运用、视听的结合的角度和虚实相生的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高考金脉】

真题一:

【2013年高考新课标II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答出手法——烘托和渲染,得2分,能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题干已经明确是咏梅诗,而诗歌除了开头点到“几树梅”之外,就没有在正面写梅,而是极力描写梅生长的环境,述说诗人惆怅之情,因此明显是烘托渲染的手法。

但如果考生答侧面描写等并能自圆其说,也应酌情给分。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掘金技巧】

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

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注意:

1.托物言志的诗歌重在分析物象的特征,注意找到物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2.托物言志诗歌往往伴随着对物象进行描述的手法,主要是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渲染。

3.答题时尤其注意注释或时代的背景,这些是找到作者志向和情感的突破口。

 【掘金实战】

一、(2016届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