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3453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docx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最新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

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④NaCl溶液

NaCl晶体

漂白粉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①错误;

②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过氧化氢氧化:

SO2+H2O2=H2SO4,生成硫酸,②正确;

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SiO2

Si+2CO↑,③错误;

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

2Na+Cl2↑,生成钠单质,④正确;

⑤钠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

4Na+O2=2Na2O,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2NaOH,⑤正确;

⑥氯化氢和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因此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⑥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合理的是②④⑤⑥,答案选D。

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特征理解应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掌握基础是关键。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4.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

B。

5.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明矾做净水剂

丙烯制造聚丙烯熔喷布

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

含碳酸氢钠的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发生化学变化,故不选A;

B.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B;

C.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氨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D.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D。

答案选C。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华阳国志》中记载:

“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

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强水”是指氢氟酸

C

《天工开物》中记载: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

文中“丝、麻、裘”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

《抱朴子》中记载: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文中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故A正确。

B.能蚀五金可知为王水,是浓盐酸、浓硝酸的混合物,而HF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仪器盛放,故B错误;

C.《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麻”指的是纤维素,主要成分是多糖,丝、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

D.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升华和凝华都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牛津大学与IBM苏黎世研究中心首次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甲及反应中间体乙、丙进行高分辨率的探测成像,并利用单原子操纵技术对其进行原子尺度的操作,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逐步切断

基团,最终成功合成了2019年度明星分子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分子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

B.反应中间体乙、丙都是碳的氧化物

C.丁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甲生成丁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的碳原子,且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相同,根据甲分子的结构可知,甲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故甲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选项错误;

B.反应中间体乙、丙均是只由C、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B选项正确;

C.由丁分子的结构可知,丁是C元素形成的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选项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甲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分解得到丁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8.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9.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

①花生油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碳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钡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水玻璃、水银和水煤气都属于混合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⑦氢氧化铁、有色玻璃和果冻都属于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花生油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液氯、冰醋酸都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①正确;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含有离子键,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CO2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故③错误;

④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⑤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⑥正确;

⑦氢氧化铁属于纯净物,故⑦错误;

故答案选:

A。

【点睛】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

10.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

序号

X

Y

Z

W

Cu

CuSO4

Cu(OH)2

CuO

Na

NaOH

Na2CO3

NaCl

Al

AlCl3

Al(OH)3

Al2O3

Fe

FeCl3

FeCl2

Fe(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再与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加热生成CuO,氢气还原CuO生成Cu,符合转化,故①正确;

②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NaCl电解生成Na,符合转化,故②正确;

③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融电解得到铝,符合转化,故③正确;

④Fe与氯气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FeCl2,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但Fe(OH)2不能一步转化为Fe,故④错误;

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①②③,答案选A。

【点睛】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需要熟悉物质及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知识网络,灵活应用。

11.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物:

干冰、明矾、烧碱B.同位素:

石墨、C60、金刚石

C.混合物:

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D.非电解质:

乙醇、四氯化碳、甲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为二氧化碳、明矾为硫酸铝钾、烧碱为氢氧化钠,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A正确;

B.石墨、C60、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纯净矿泉水是含电解质的水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乙醇、四氯化碳、甲烷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B.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D.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分散系分类本质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的属于胶体,故A正确;

B.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电解质溶液可制得Fe(OH)3沉淀,无法得到胶体,故B错误;

C.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故C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分散系分类本质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13.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①H2S→S→SO3→H2SO4

②Al→Al2O3→NaAlO2→Al(OH)3

③Fe→FeCl2→Fe(OH)2→Fe(OH)3

④Si→SiO2→H2SiO3→Na2SiO3

⑤Na→Na2O→Na2CO3→NaOH

A.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错误;

②Al与氧气反应得到Al2O3,Al2O3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NaAlO2,NaAlO2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得到Al(OH)3,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③Fe与盐酸反应制得FeCl2,FeCl2与氨水反应得到Fe(OH)2,Fe(OH)2与氧气和水反应得到Fe(OH)3,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④Si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错误;

⑤Na与氧气反应得到Na2O,Na2O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Na2CO3,Na2CO3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NaOH,都能通过一步实现,正确;

正确为②③⑤,答案选C。

【点睛】

本题重点,掌握物质转化的相应化学方程式,平时要注意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15.Ⅰ.已知31g白磷变为31g红磷释放能量。

试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常温常压下,白磷与红磷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

Ⅱ.下图是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填“>”、“<”或者“=”)生成物的总键能。

(4)已知1molH2与1molI2完全反应生成2molHI会放出11kJ的热量,且拆开1molH−H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99kJ。

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kJ的热量。

(5)1molH2和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286kJ、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___kJ;等质量的H2和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化学式)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化学红磷<151143H2

【解析】

【分析】

Ⅰ.

(1)根据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判断;

(2)根据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根据物质能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判断;

Ⅱ.(3)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要释放能量,当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4)反应的焓变为-11kJ/mol,利用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计算;

(5)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1molCH4的质量为12g,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43kJ;计算1gH2、1gCH4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从而确定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哪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

(1)因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白磷变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2)因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所以白磷具有的能量大于红磷具有的能量,物质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好,故红磷较稳定;

(3)根据能量图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4)化学反应:

H2(g)+I2(g)⇌2HI(g),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焓变;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x,则436kJ/mol+x-2×299kJ/mol=-11kJ/mol,x=151kJ/mol,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51kJ/mol;

(5)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43kJ;计算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3kJ,1molCH4的质量为16g,1g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55kJ,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