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31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大邑县南街小学五年级语文组

一、教材编排意图

本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孩子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它。

本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

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面对错误、危急时刻、礼物、家园的呼唤。

1、教材的阅读量

  每个主题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5篇,语文天地中有13篇拓展阅读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

2、选文的质量

  教育部审查委员会认为:

“本册教材选文文质兼美,丰富多样,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加大,涉及的问题广泛。

(2)课文文化含量增大。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名作,触及人性的许多问题,景物、人物、情节的描写都值得认真探究。

 (3)文章体裁的多样性更突出,如:

议论文、短篇小说等。

(4)要求提高了。

比如,从本册开始,以学习古文为主,对照学习现代文。

3、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的板块和以前大体一致,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不能将语文天地看作是主体课文学习后的练习,这是使用这套教材很重要的一种观念和能力。

二、教材编排特点

(一)本册教材与各学段联系

 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整体把握本册教材,承前启后,前四年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1)单元文化主题在不断地提升

  例如:

图画(3册)→音乐(7册)→韵味(9册)→美与丑(11册)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2)学法的联系

  识字、学词的方法、提问、阅读的方法、修改习作、自我评价的方法等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方法,升入五年级后还要继续深入提高要求,逐渐达到纯熟的水平,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主题单元的编排特点

1、每个单元由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

2、“单元主题”是主题单元编排的明线。

如:

“奇观”、“韵味”等,每个单元的所选课文以及语文天地中所涉及的言语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设计的。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单元主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思想,所选课文虽与话题有关系,但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主旨是不同的。

3、“知识能力”是主题单元编排的暗线。

知识能力是渗透在主题单元的编排建构和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的,但也不忽略其系统性,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基本是在循环往复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

4、主题单元的编排是开放的。

主题单元是以单元主题为圆心,以言语实践活动为半径所画的一个圆,教材的言语实践活动处处体现着开放,言语实践活动的半径有多长,圆就有多大。

这样,给老师们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5、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

通过“主题单元”把孩子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到学习就像生活一样。

三、关于教材的改动部分

1、主题单元的改动。

将五年级下册的《礼物》单元移至本册第九单元,代替了原有的《智谋》,因为《智谋》单元已经在第八册学习了。

教材之所以这样变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好礼物”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其中蕴含着的情意,体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会欣赏、体谅、关心他人,这样的变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课文的改动。

将去年的课文《黄河象》、《枫叶如丹》、《水就是生命》换成了《唯一的听众》、《唱脸谱》、《生命与水》,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文章更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些。

比如:

《黄河象》是一篇说明文,《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这两篇文章枯燥乏味,深奥难懂,而《唯一的听众》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简洁而幽默。

韵味十足的歌曲《唱脸谱》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既有力地传播了传统文化,又便于现代、特别是青年一代接受传唱,学习时,学生兴趣盎然。

3、课文内容的改动。

体现在某些词语和自然段的变化。

如《天马》第一自然段将原来的“标记”改为“标志”,这样表达,体现出作者用词准确严谨,传递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再比如把《雅鲁藏布大峡谷》原来的第二自然段分成现在的第二和第三两个自然段,把“大拐弯”的传说单独列为一段,我们认为这样变动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从而重点突出传说的作用。

4、课文生字编排的改动。

原来五年级上册只安排了要求学生会认的字,现在不但安排了会认的字,而且安排了“三会”的字,在会认的字中增加了多音字,且用蓝色标明。

这样学生掌握生字的指向性增强了,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

5、课后思考题的改动。

本册教材的一些主体课文课后思考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动了一些。

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后思考题一增加了“为主要部分写提纲”的练习。

我们认为通过改动既突出文章重点,又与课文后的金钥匙紧密结合,使学生阅读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6、语文天地的改动。

(一)日积月累的改动。

体现在以下3点:

(1)我的摘录笔记的改动。

我的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做摘录,把握重点词句,目标指向明确。

(2)注重扎实基础,渗透语法知识。

如: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填带“马”字的成语,第五单元日积月累则要求孩子填有关“水”的四字成语,还要求孩子们积累非四字成语,如:

水火不相容、远水解不了近渴等,这样的改动体现了知识的螺旋上升。

教材还渗透语法知识,如:

人称代词、复指等,并通过仿写,让孩子们习作技能得到培养、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3)“读一读,背一背”的改动。

大部分安排的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古诗,这样做,既关注学生的日积月累,又降低了积累的难度,学生乐于接受。

(二)拓展阅读的改动。

拓展阅读安排在语文天地之中,而且课后思考题减少了,这样就降低了拓展阅读的难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增加了习作次数。

如:

韵味单元增加了仿写《我喜欢》。

7、金钥匙的改动。

本册教材的“金钥匙”不仅在语文天地的后面,还分散在“日积月累”和主体课文的后面,可以看出金钥匙扩大了自己的领地,其目的性、系统性明显增强。

在内容上也作了修改,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些变化,更好地利用好金钥匙对学生进行各项训练。

四、教学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认识140个汉字,正确书写240个汉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学会写摘录笔记,并养成经常写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5、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型阅读。

  6、通过让学生读读比比,咀嚼咀嚼,感悟课文用词的分寸,体会词语细微的差别,呈现的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7、由于情感的激起,品尝到课文语言之美,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内涵。

 3、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4、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

 5、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与课文结合的习作练习(续写,仿写,补写,心得)不少于10次。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第3、6、10单元及其他单元至少一次活动,总共不少于4次。

记实作文,做到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别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六、教学难点: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3、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培养学生用“有详有略”“有情有意”衡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

七、关于字词教学

(一)、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本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阅读习作的基础。

升入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因此,本期我们不再单独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我们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加强对孩子的预习检查,保证自学的质量。

要求学生带字典、词典进课堂,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我们认为理解词语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语境中学习、理解词语。

(2)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

(3)根据汉字表义的特点,推知词义。

(4)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5)向他人请教。

在平时,我们要经常运用听写、测试、竞赛的形式抽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及时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努力达到错别字率小于1%的要求。

(二)、继续注重语言积累。

如:

写摘录笔记。

(三)、本学期还要加强写字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册教材设计了书法欣赏活动和学写连笔偏旁,还特别安排在“韵味”单元,意在通过欣赏书法韵味,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建议教学时,多组织生动有趣的书法欣赏活动,但应该适度,小学生首先应该打好楷书的基础。

八、阅读教学

本册阅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说给别人听。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第一题是关于内容的,第二题是关于形式的,是教学的底线。

对阅读不提统一的教学要点,对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不设标准答案。

这既是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

2、“金钥匙”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和习惯。

本册金钥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是:

⑴、发散思维的训练

本册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发散思维,也就是继续巩固四年级时学到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但是这里的提问要求更高了些。

如:

以前只是围绕“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来提问,现在可以发散为“为什么不?

不是什么?

可能是什么?

”在教材的22页,金钥匙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去练习发散思维。

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可以针对课文的课题提问,例如:

《生死攸关的烛光》《只有一个地球》;可以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比如:

《“诺曼底”号遇难记》:

孩子们可能会问“诺曼底”号遇难,遇到了什么难?

怎样遇难的?

结果怎样?

还可以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提问,可以针对层次线索提问,可以针对写法提问,甚至可以针对词语提问······总之,教师备课时,应该兼顾前四年的要求,启发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⑵、写好提纲笔记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摘录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