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309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份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份)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石蕊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Ⅹ是下列选项()

加入的物质

石蕊试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现象

试液变红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水可以鉴别NaOH、CaCO3、NaCl、CuSO4固体。

C.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4.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65g

B.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

D.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以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

氢气、空气

B.氧化物:

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C.酸:

硝酸、硫酸铜

D.碱:

火碱、纯碱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C.合金一定是金属与金属的熔合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

8.我们学习了下列利用海水的方法:

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

C.只有

D.

9.201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的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过滤

11.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HCl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CuSO4溶液

铁 粉

H2SO4溶液

锌 粒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1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

2H

B.三个氧原子:

3O

C.一个锌离子:

Zn+2

D.两个硝酸根离子:

2NO3

13.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气体

B.常温下都是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

C.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木炭反应生成相同的产物

D.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时能选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二、多选题

14.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15.现有一不纯的氧化铜样品16g,可能混有氧化铁、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生成3.6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原固体样品中只混有氧化镁

C.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84g

D.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三、填空题

16.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_______。

(填“大”或“小”)

(2)不锈钢、黄铜(铜、锌合金)和碳化钨等是制作圆珠笔“笔头”的主要材料。

下列关于这些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铁是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

b.不锈钢与黄铜都具有耐腐蚀的性能

c.黄铜的导电性能比铜更好

d.碳化钨是一种混合物

(3)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_______

四、实验题

1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用高锰酸等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时,再开始收集;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________。

(4)常温下,硫化氢

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

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可表示为

,则应选择________来作发生装置。

五、推断题

18.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D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丙物质的化学式_____;A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B:

_____。

丙→乙:

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9.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_____。

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量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I:

只含KOH;假设Ⅱ:

含KOH和K2CO3;假设用:

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_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

_____。

假设Ⅱ正确

(3)取

(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

[拓展应用]

(1)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填一种即可)。

(2)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 (填序号)。

A使用前临时配制

B禁止使用

C密封保存

七、计算题

20.小花同学从家乡的山上带回了一些石灰石样品,同学们利用这些石灰石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取样品20g放入烧杯中,将10g稀盐酸分5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

数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6

2

20

12

3

20

8

4

20

5

5

20

5

(1)盐酸在加到第_____次开始过量;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多选题

1、

2、

三、填空题

1、

四、实验题

1、

五、推断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