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分科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分科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分科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分科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邻水二中2015年秋高2015级分科考试
语 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它对健康的影响也就特别让人们关注。
生活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已经烧开过的水如果喝不完,就不能再烧开了喝。
如果反复烧开水,喝了就会致癌。
就连中学化学教材都告诉学生不要喝反复烧开的水。
为什么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呢?
理由众说纷纭。
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
我们人类不是鱼,不靠从水中吸收氧气,而是通过呼吸吸收氧气。
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
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一升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让水变硬,对健康不利。
硬水中浓度较高的钙、镁离子,煮沸以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水垢。
反复烧开水的结果,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不仅不会让水变得更硬,反而会让水变得更软。
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
如果喝的是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基本上不含杂质,再怎么烧,水还是水,更不会变成别的物质。
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的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
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
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
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的理由是,煮沸多次后水中原有的硝酸盐会分解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毒性比硝酸盐大,过多地摄入亚硝酸盐,会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导致体内缺氧;而且,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摄入有可能致癌。
理论上,硝酸盐受热能分解成亚硝酸盐和氧气,但是有的硝酸盐很稳定,不容易发生分解,有的则较不稳定。
所以,硝酸盐能不能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种类和反应条件都有关系。
那么,水中的硝酸盐经过多次沸腾后能不能生成亚硝酸盐呢?
这必须用实验来证明。
有人把水煮沸了10次,发现硝酸盐的含量不变,也没有检测到亚硝酸盐,因此认为硝酸盐在这个条件下不会分解成亚硝酸盐。
也有人更长久持续地用饮水机反复加热桶装水,发现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加热到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离子的含量是一开始时的约5倍。
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
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
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
上述实验中,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
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会遇到亚硝酸盐。
亚硝酸钠作为合法防腐剂和着色剂,被广泛用于肉制品中。
即使是没有超标的肉制品,其中的亚硝酸钠含量也能达到每千克0.03克,比水中的亚硝酸盐更让人担心,如果亚硝酸盐真的那么可怕的话。
长期摄入微量的亚硝酸盐会不会致癌呢?
亚硝酸盐其实不是致癌物,它要跟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胺才是致癌物,微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无害的。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1.下面观点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人们特别关注水对健康的影响。
B.我们不应该相信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日常生活常识。
C.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远远高于饮用水中的含量。
D.防止饮水机反复加热产生过量亚硝酸盐不是很困难。
2.下面对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的原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反复烧基本不含杂质的水,不会变成别的物质;纵使是反复烧开可能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的饮用水,还能使所有有害物质挥发;反复的烧开不会使水垢溶解,反而能让水变得更软。
B.人类通过呼吸吸收氧气,水中的氧气对人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次呼吸吸入的氧气量大约是20毫克,这个数值已超出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的几倍。
C.烧水过程中蒸发掉的水不多,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不挥发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何况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部喝下去,那么不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但总量却是不变的。
D.并非所有硝酸盐受热后都会生成亚硝酸盐,水中的硝酸盐在10多次沸腾中不会分解成亚硝酸盐,更长久的持续用饮水机反复加热桶装水,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但量也很有限。
3.下面生活情境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刘大妈烧开水时,总是有意让水沸腾5分钟,然后才关掉煤气阀,以此来减少水中的杂质。
B.小高正准备拿水杯打饮水机的纯净水,同事小王忙提醒他:
“别喝!
致癌的,还是自己烧的水好。
”
C.王奶奶担心超市中出售的肉制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钠,所以从不将其请进家门,端上餐桌。
D.口干舌燥的林毅,一到家就倒了一大杯饮水机里的桶装凉水喝,妈妈说:
“傻孩子,生水喝不得啊!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
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
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
明年兼掌南京兵部。
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
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
“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奇之认为奇特 B、郡县其地设置郡县
C、皆报可禀报 D、数召父老宣谕德意屡次、多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C.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D.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
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
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
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
而对侍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5分)
译文:
(2)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
空,徒劳。
8.“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5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______,__”表现出了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3)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该是:
,
(4)“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5)《雨巷》中,作者运用排比句“,,”刻画出了非常妩媚却又带着淡淡忧愁的丁香姑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6)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生 命(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
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
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
“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
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
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
“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
“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
“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
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
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
“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
“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
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
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
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
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文章结尾: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
(6分)
(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
请就此问题进行探。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
(2)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星空,________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_________。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厚此薄彼星光诗意盎然B.顾此失彼星斗诗意朦胧
C.厚此薄彼星汉如梦如幻D.顾此失彼星斗诗意盎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B.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手指就会被染成蓝色。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郭敬明的著名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对许多青少年是不陌生的。
近日,该小说已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1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倍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D.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16.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得超过15字)(4分)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
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
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
朝鲜媒体5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
答:
17.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大堰河、刘和珍、蔺相如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参评的理由。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参评的理由;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有文采;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90字以内。
(7分)
所选人物
参评理由:
五.作文(60分)
18、请以“那一幕,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不得抄袭。
邻水二中2015年秋高2015级分科考试
语文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解析】原文是“就连中学化学教材都告诉学生不要喝反复烧开的水”,而不是不相信“日常生活常识”,扩大了范围。
“不应该相信”也不合文意,应是“不应该轻信”
2.【答案】A“使所有有害物质挥发”表述有误,例如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无论怎样烧都不会都不会挥发。
3.【答案】A(B纯净水基本上不含杂质,再怎么烧,水还是水,不会变成别的物质,C亚硝酸钠作为合法防腐剂和着色剂,被广泛用于肉制品中。
亚硝酸盐其实不是致癌物,它要跟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胺才是致癌物,微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无害的,D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答案】C【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报:
回复。
5.(3分)【答案】D【解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
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6.(3分)【答案】D【解析】“和他们共事”,“他们”不是指所有的被贬官员,而是“贤者”。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5分)
(2)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5分)
【答案】
(1)当时边远之地刚刚平定,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繁重。
(“军旅”“庶务”各2分,句意通顺1分)
(2)他当官不为赫赫之名,对待微小的事情无不小心谨慎,为国忧劳忘记家事,年老更加忠诚。
(“谨”“笃”各2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
曾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认为他很奇异,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期,他深受倚重和信任。
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
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
李景隆指出黄福是奸党,黄福说:
“臣本来应该死,只是被视为奸党,臣心中不服。
”皇上放置不追问,给他恢复了官职。
不久,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里设置郡县,命黄福以尚书身份掌管布政、按察两司的事务。
当时边远之地刚刚平定,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繁重,黄福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有条理。
他上疏说: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考虑。
”他又请求说:
“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设立卫所,安置驿站,以方便往来。
实行开中法积累食盐,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来充实军粮储备。
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就给他们公田。
”他又说:
“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应该让广东由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
”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
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百官,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布晓谕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告诫下属官吏对百姓不要骚扰,一切用清静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当地,上下安定(顺服)。
当时群臣中因犯小过被贬到交趾的很多,黄福都加以救助和周济,区分出贤明的人与自己共事。
因此贬谪者有归家之感。
镇守的宦官马骐恃恩宠欺辱百姓,黄福多次制裁、抑制他。
马骐诬陷黄福怀有二心。
皇上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过问。
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
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呼号哭泣不忍分别。
宣德七年(1432),皇上让黄福到南京任官。
第二年黄福兼掌南京兵部。
英宗即位后,加封他为少保,参与辅助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的机要事务。
留都的文臣参预机要事务,就是从黄福开始的。
李隆采纳黄福的意见,政局宁肃,百姓安定。
正统五年(1440)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成化初年,赠谥号忠宣。
黄福丰姿修整,不苟言笑。
历事六朝,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恕,向来使人信服。
他当官不为赫赫之名,对待微小的事情无不小心谨慎,为国忧劳忘记家事,年老更加忠诚。
他自己的日常供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
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的名字,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评价说:
“持心平易正直,为人的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