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253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docx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答题思路汇总

 1、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反衬(先言他物,反写本物);

  4、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5、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总说)、细节描写;

  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

(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8、两种语言类型:

口语(自然,亲切)与书面语(准确,优美);

  9、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0、词语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11、语言运用的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12、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13、四种句子类型(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4、七种短语类型:

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介宾;(了解即可)

  15、八种复句类型:

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承接;(了解即可)

  16、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

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

  17、破折号常见用法:

表注释(解释说明)、表插说、表声音的中断和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表提示说明、表总结;

  18、省略号的六种常见用法:

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初中语文常见题目问法及攻略

1、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模式:

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

  1分类别:

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

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

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

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

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

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

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

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

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

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

不能删。

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

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

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

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

记叙文:

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

强化××论点。

散文:

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

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

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记忆

二种语言类型:

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

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

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记忆

(2)

六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

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

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七种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

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必背古诗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