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8249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docx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归纳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1本体论:

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2认识论:

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3方法论:

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

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1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

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

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2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内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

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1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

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

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

②汉语进修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学历教育。

③汉语短期教学,属非学历教育。

④汉语速成教学,属非学历教育。

P4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定义

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范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类型①综合课(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一般作为基础课或主干课);②专项技能课(如口语课、听力课等);③专项目标课(一般作为教学中的补充课程,如新闻听力课、报刊阅读课、应用文写作等);④语言知识课(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内容);⑤翻译课(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和对译,重在培养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⑥其他课程(包括文化知识课、文学课、语言实践活动等,一般作为选择性课程设置)。

现行课程规范所包括的具体内容P63:

①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主要是为课程定性、定位,阐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或主要的特点);②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主要是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个项目上的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③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主要是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技能、话题、知识等不同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④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主要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环节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提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适应性的方法);⑤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测试原则、测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规范)。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范围P74~78:

主要包括哲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心理学(重要理论基础)和文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P91~108:

<1>学科语言理论:

①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的研究;②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

<2>语言教学理论:

①学科性质理论;②教学原则理论;③中国传统教学观。

<3>跨文化教学理论:

①文化教学的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教学的内容(指语言教学本身的、不应该也不能脱离的文化因素的教学);③文化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理论的主要内容P95~96:

所谓学科性质理论,即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特点的理论。

基本内容包括:

①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②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的原则P108:

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原则是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的。

即使是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也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教学的适时性、适度性、针对性以及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

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

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

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

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

针对性。

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4.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5.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P100~103: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首先,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从教和学的关系上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

第三,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

第四,从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该原则要求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来看待,并得到应有的实施。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三结合”尤其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揭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三结合”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条总原则,不仅体现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总要求,同时也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走势;不仅反映了学科研究和发展的现状,也体现了在学科发展方向的理论追求。

“三结合”的意思是:

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但是,“三结合”目前还只是一种框架原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种追求,有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

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第四章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或:

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趋势P118~121:

①理论研究的并进化;②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③语言材料的语篇化;④语法教学的强势化;⑤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⑥教学的立体化。

音素(音系)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

所谓音系教学,是从汉语语音体系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从单音教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声、韵、调和拼音等各单项的专门练习,直到基本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这种教学方法把语音教学和会话教学分开进行,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并首先安排语音教学,以便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为以后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语音基础。

语流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

所谓语流教学,是从汉语实际语言运用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入手,从会话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与会话练习结合起来,最终再回归结到会话。

这种教学方法不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也不会完全依照固定的次序进行语音教学。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

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

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

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语法教学的三种基本教学方法:

①演绎法:

从讲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配套练习进行语法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解规则、举例说明、造句、应用等几个步骤。

②归纳法:

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在大量接触生词、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接触语言材料、进行相关练习、概括归纳语法规则等几个步骤。

③句型法:

把汉语语法规则归结到一定的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