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2475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试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zhuó(____)性的意见。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qì(_____)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3)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tà(____)无理为简洁合理。

(4)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____)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dū(____)在后头。

【答案】

(1).

(1)酌

(2).

(2)葺(3).(3)沓(4).(4)契(5).督

2.补全成语。

(1)海(_____)天空

(2)颠(_____)流离(3)以身(_____)则

(4)悲天(_____)人(5)不(_____)下问(6)如(_____)重负

【答案】

(1).

(1)阔

(2).

(2)沛(3).(3)作(4).(4)悯(5).(5)耻(6).(6)释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积累。

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

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本题属于承接性默写,相对简单。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颠沛流离。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5)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

(6)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7)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

(1).

(1)苔痕上阶绿

(2).

(2)无案牍之劳形(3).(3)隔江犹唱后庭花(4).(4)不问苍生问鬼神(5).(5)己欲达而达人(6).(6)诲人不倦(7).(7)出师未捷身先死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诲,捷。

4.名著阅读。

(1)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________”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________现代________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2)《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__________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______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3)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中的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进城后以________为生,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答案】

(1).

(1)机器时代

(2).西方和日本(3).科幻(4).

(2)鲨鱼(5).儒艮(6).(3)骆驼祥子(7).拉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海底两万里》和《骆驼祥子》的阅读理解。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宜乎众矣

(4)香远益清

(5)谈笑有鸿儒

(6)不蔓不枝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可爱者甚蕃

【答案】

(1)出名,有名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3)应当(4)更加(5)大(6)生枝茎(7)亲近而不庄重(8)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亵:

亲近而不庄重。

现代文阅读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我站住,等他说话。

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

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

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

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

“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

”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

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

“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

”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

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

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

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

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

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

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

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

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

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

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

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

他一愣:

“老师您要什么?

”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

他笑了:

“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

”我面带笑容:

“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

”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

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

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

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

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

晚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

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

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⑪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

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遭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

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⑫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

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

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

擦皮鞋,擦皮鞋!

……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⑬“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

”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

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

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

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⑭我说是吗?

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

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⑮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

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

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

“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

”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⑯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6.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作答。

7.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

请简要回答。

8.作者在第⑪自然段中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简要作答。

9.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答案】6.①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②“我”“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

7.神态描写。

 写出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

8.不矛盾。

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

②“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

9.“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李俊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解析】

6.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我”做的事主要有:

①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

②“我”“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

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7.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悟。

解答此题要把握人物的神态描写体会。

他“喉头动了一下”“脸涨得通红”,形象地写出了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

这里前后并不矛盾,理由是:

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

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

9.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全文内容可以看出,“借你一个微笑”,指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

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

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

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

我口渴了。

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

“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

这一个不能拿吗?

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

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

”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

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

“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

”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

”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

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

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

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

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

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

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

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0.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1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12.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答案】10.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11.

(1)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2)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12.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13.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

 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解析】

10.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

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可以看出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的人。

1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句子赏析。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

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①“容颜”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颜色。

②“金科玉律”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1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常见表现手法有: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本文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13.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抓住人物精神的闪光点,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

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古诗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惟吾德馨    

(2)可爱者甚蕃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无案牍之劳形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

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18.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14.

(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多(3)靠近玩弄(4)形体、躯体15.D

16.

(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8.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解析】甲文选自:

《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年代:

北宋

乙文选自:

《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甲文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文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鲜:

很少。

闻:

听到。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7.本题考查对有关写作技巧的识记能力。

可知这种写法为:

托物言志,即“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

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要结合作者的写作主旨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爱莲”,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是为了衬托作者的爱莲,从而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

19.请你以“我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②立意正确,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肯定认为我很坚强,其实你们错了,天底下哪有生来就坚强的人。

生活中的我原本就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草,害怕风吹雨打。

哪怕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我都会哭鼻子。

自从经历过那件事后,我就变得有韧性、会思考,遇到问题不慌乱,想方设法解决它,变得坚强多了。

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家一起去体育场活动活动,我把爸爸为我买的那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出来,天蓝色的自行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

我兴高采烈地拉着爸爸妈妈“你们教我骑自行车好吗”“好啊,这儿场地宽敞,今儿天气又好,正是练车的好时候”爸爸说着一边帮我扶着自行车,我小心翼翼地登上车子,晃悠悠地骑着,爸爸手扶着后座架跟在后面跑着。

几圈下来我感到熟练了,心里踏实多了,可骑着骑着突然觉得爸爸松手啦,我下意识地回头看看,果然爸爸距离我十多米远。

这下我慌了神,只听“咣当”一声,把我摔个脚朝天。

我赶忙爬起来,愤愤地对爸爸说“你怎么放手啦!

”“我不放手,你小子什么时候能学会呀!

”爸爸乐呵呵的。

这时我看到旁边小朋友们骑的又快又稳,心里既羡慕又不服气,嘴里嘀咕着“就不信我骑不好!

”我自己把车子扶起来,一只脚踩着脚蹬另一只脚在地上滑行,滑着滑着另一只脚也踩上外侧脚蹬,晃悠悠地骑着。

几圈下来就稳多了,我骑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累得满头大汗才停歇下来。

妈妈笑着递过来一杯水,我猛喝了几口,抬头看看四周,天蓝蓝的,草绿绿的,人们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小子真行,好样的”。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遇到挫折时,他就在我脑海里浮现,象恩师在启发我、鼓励我奋勇向前,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可以补充题目为:

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关键词是“坚强”,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一品质,注意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点睛:

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

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