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2475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7 大小:1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2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已修改

 

教案

 

科目:

班级:

年级: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教师

赵忠平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9.2

年级

三年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突破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友爱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中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们凑热闹的句子,体会小动物们是羡慕儿童的快乐生活才来看热闹,理解作者巧妙的表达方式,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

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听歌、跟唱

 

说说你了解的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

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课堂小结

课时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读词

 

游戏识字、分析字形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到四段

3、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

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

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思考、朗读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

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1、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

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

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

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

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

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

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五、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六、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七、布置作业

1.语文练习册1--7题。

2.熟读课文。

感受民族小学的美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教研类型

常规课

备课教师

赵忠平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9.4

年级

三年级

知识与技能

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和对草地的喜爱。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

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突破方法

通过读、议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

教学

难点

理解草地变颜色的原因、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突破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获得快乐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突破难点。

教学

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见过草地吗?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读课题,质疑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

(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花是什么颜色的?

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要指导读准字音, 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会收集资料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

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

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

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合作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语文练习册1--7题

2、熟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3.爬天都峰

教研类型

常规课

备课教师

赵忠平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9.6

年级

三年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2、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朗读,理清层次,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突破难点。

教学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

读、议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那段话,结合课文前面的内容,体会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了解天都峰的雄伟壮观。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导入

我们曾学过课文《黄山奇石》,今天我们就去黄山的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看看。

板书爬天都峰

简介天都峰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师引导质疑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检查预习,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回答学生的问题。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脉络。

4、齐读课文

四、生字教学

1、认读生字

2、两人对读

3、学习要求写的生字

五、教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小组读第一小节,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第二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挂图体会天都峰的高,石阶的陡。

4、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

(讨论)

5、师小结: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有有勇气和力量。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生字

 

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练地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

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重点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生字卡抽读

2、听写课后生字词

3、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复习生字词,回顾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教学课文3-7节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用笔画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注意对话中的相同部分。

2、强调“也”字的作用。

3、你还从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4、用曲线画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不同动作。

5、第7自然段告诉我们:

我们三个人终于爬上了山峰。

“终于“是说明这件事完成的不容易,需要有恒心和毅力。

6、指导3-7节课文,齐读。

三、教学8-10

1、自由读三个自然段,说说每段分别讲什么。

2、指名读第8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读第9小节,汇报读懂了什么?

4、齐读爸爸的话,讨论“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5、师小结

 

从“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爸爸的话,讨论“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的意思。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齐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

2.完成语文练习册1--7题

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4.槐乡的孩子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教师

赵忠平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9.6

年级

三年级

知识与技能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

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突破重点。

教学

难点

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劳动给槐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理解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的道理,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

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

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板书课题)

回顾旧课,引起学习兴趣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

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

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

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

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了解阅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

 

根据导读,完成自读要求

 

交流收获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

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指读—齐读)

B、生:

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

”、“槐乡的孩子真勤劳!

”、“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

“劳动最光荣!

”、“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

”……(同桌互说——指说)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完成语文练习册1--7题的快乐吧!

作业:

1.感情朗读全文

2.完成语文练习册1--7题

 

感悟课文,发表见解表见解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

目标

课堂小练笔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朗读课文,回顾旧课

二、说一说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

朗读课文,回顾旧课

说一说

 

二、

合作

交流

探究

问题

三、想一想

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想一想

三、

解决

问题

强化

反馈

四、作业布置:

写一写把你劳动的经过和体会写下来。

写一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教师

赵忠平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9.6

年级

三年级

 

知识与技能

 

1.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能熟读背诵《小儿垂钓》。

2.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能讲讲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积极参与,语言通顺流畅。

同学间交流时,能够互动,做好记录,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说说别人的课余生活,学会点评别人的演讲,做到认真倾听。

3.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过程与方法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特点,准确和运用识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突破方法

通过读、背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体会语文的奥妙,积累语文知识,突破重点。

教学

难点

完成习作。

突破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目的,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

准备

精彩的课外生活图片

教学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读读认认”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一、

创设

情境

生成

问题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学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