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2432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docx

精品工程勘察报告

长嵌沟5#公路挡墙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长嵌沟5#公路挡墙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项目负责

审核:

审定:

总工程师:

总经理:

 

设计单位:

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

专业类甲级

证书编号:

提交日期:

 

一、工程概况

(一)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述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三)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二、场地工程地质简况

(一)自然地理气候

(二)地形地貌

(三)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三、边坡特征

(一)周围地物环境

(二)边坡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三)边坡岩土构成

(四)岩土工程特性指标

(五)边坡稳定性分析

(六)边坡支护方案建议

(七)地震效应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原位测试记录表(复印件)1份

 

附图

图名比例尺图号

1、平面总图1:

100NO.1

2、工程地质剖面图1:

20NO.1

3、钻孔柱状图1:

1007孔

 

 

一、工程概况

(一)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述

受长嵌沟派出所委托,我单位承担长嵌沟5#公路挡墙详细勘察工作。

场地位于习水县长嵌沟派出所东侧约74m,该项为已建工程,由于道路挡墙设计厚度不足,道路外侧地面出现开裂,挡墙需要从新设计,故委托我单位进行本次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范围道路长38m,边坡高3.5-4.7m,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故本次勘察等级为三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长嵌沟5#公路挡墙工程道下挡边坡为既有边坡,现边坡高度为3.5~4.7m。

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安全,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结合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和行业《建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次勘察任务如下:

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及地震设防烈度。

2、查明边坡的岩土构成、分布和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场区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4、地下水埋藏条件、水文特征,地下管网分布,周边建筑与边坡关系和基础形式;

5、通过室内及室外试验、工程类比结合规范及分析,提供边坡稳定性计算及边坡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6、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边坡的治理提出处理方案;

(三)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1、地面调查:

收集场地区域地质及其附近工程施工及勘察资料,观测场区附近基岩露头等资料,调查场地周边建(构)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与埋深、管网分布情况等。

2、钻探:

勘探线沿道路中轴线走向布置,布置一条勘探线,点距约为6m,钻孔深度要求进入稳定地层不5m。

本次共布置边坡勘察钻孔7个,本次共完成钻探孔7个,钻探进尺70m。

3、原位测试:

每个钻孔素填土均进行原位动力触探试验。

4、岩石试验:

借用附加场地《习水县长嵌沟5号楼勘察》试验成果。

5、水位观测:

本次观测未见钻孔水位。

6、测量放孔:

根据建设单位现场指定区域,在道路中心测放钻孔,高程和坐标均为相对值;采用用南方NTS—202全站仪进行钻孔定位及孔口高程测量。

二、场地工程地质简况

(一)自然地理气候

据《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资料,区域内具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为15~16℃,但因地形影响,垂直变化大。

最热月(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为30~32℃,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为2~2.8℃,降水的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

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湿度大,阴天多,日照少,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降雨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为缓丘坡地地貌。

场地南侧为山体,北侧为小溪,场地基岩出露。

总体地势东高西低,相对地形标高101.40~99.6m,相对高差1.8m。

据现场踏勘,道路两侧无管网分布,靠近山体坡脚设置有截流沟。

(三)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习水县,其出露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呈单斜产出,岩性为棕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砂岩。

地层产状:

倾向220°,倾角5°,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断层、褶曲构造痕迹,地层层位正常。

(四)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勘查揭露,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一般在地面以下7m左右,补给来源为山体地下水下渗补给,排泄方向为小溪方向,地面无泉眼出露。

雨季山体坡面水进入道路截流沟下渗,沿土岩分界面下渗流出。

据场地勘察资料,水质类型为HCO31-—Ca2+型水。

场地所处环境类别为Ⅱ类湿润——半湿润区,水质和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三、边坡特征

(一)周围地物环境

道路两侧无管网分布,南侧为高大山体,坡角约20°,坡体无明显滑坡、崩坍迹象;北侧小溪,河道宽约5m,大部基岩出露。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

表层为回填碎石。

分述如下:

、素填土层(Q4ml):

棕红色,主要由砂岩碎块组成,厚度在3.5~4.7m之间,回填时间大约在10年以上,场地内素填土现已完成自重固结。

根据密实程度差异,再分为中密层和密实层。

、砂岩(J3s):

棕红色,薄至中厚层状,呈中风化,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含较多碎块状,岩芯采取率65~80%,岩体较破碎。

场地中风化较破碎层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742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硬岩,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表6.3.1-2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按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级。

(三)边坡岩土特征

边坡大致走向为东西方向,总长度38m,现边坡高度为3.5~4.7m。

坡脚以上为素填土(碎石),坡脚以下为中风化砂岩,土岩分界线线呈南高北低,倾角约20°,边坡设置浆砌石挡土墙,但稳定性不足,坡顶出现贯穿性裂缝。

坡顶为道路工程,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四)岩土工程特性指标

1、素填土

1-①密实素填土:

重型动力触探N63.5指标统计如下表1:

表1

统计项目

地层名称

统计次数

(个)

范围值

(击/10cm)

平均值

(击/10cm)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击/10cm)

素填土

50

17~74.8

31.8

14.2

0.4

28.2

注:

上表中所统计的重型动探试验击数N63.5(击)均为杆长修正后的击数。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条文说明4.1.6条表2,σ0=900kPa.根据地区经验建议σ0=500kPa.

查《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3和表3-2-29,E0=56.5MPa,φk=46°。

1-②稍密素填土:

重型动力触探N63.5指标统计如下表2:

表2

统计项目

地层名称

统计次数

(个)

范围值

(击/10cm)

平均值

(击/10cm)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击/10cm)

素填土

80

8.7~21.8

17.6

6.14

0.3

16.4

注:

上表中所统计的重型动探试验击数N63.5(击)均为杆长修正后的击数。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条文说明4.1.6条表2,σ0=600kPa.根据地区经验建议σ0=300kPa.

查《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3和表3-2-29,E0=37.5MPa,φk=41.3°。

1-③密实素填土:

重型动力触探N63.5指标统计如下表3:

表3

统计项目

地层名称

统计次数

(个)

范围值

(击/10cm)

平均值

(击/10cm)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击/10cm)

素填土

80

19.8~52.8

31.0

7.68

0.24

29.0

注:

上表中所统计的重型动探试验击数N63.5(击)均为杆长修正后的击数。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条文说明4.1.6条表2,σ0=915kPa.根据地区经验建议σ0=500kPa.

查《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23和表3-2-29,E0=57.5MPa,φk=47°。

2.中风化砂岩:

本次勘察取中风化砂岩岩样6件送试验室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报告结果统计,各项力学指标见表4。

中风化砂岩试验结果统计表(6件)表4

统计指标

数据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δ)

标准值

frk(MPa)

修正

系数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14.1-18.9

17.23

2.129

0.062

15.742

0.914

块体密度(g/cm3)

2.61-2.69

2.647

0.027

0.010

/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6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根据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地区经验,取折减系数ψr=0.10,取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5MPa,算得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rk×ψr=15×0.10=1500KPa,建议取中风化砂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0kPa。

各岩体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样品测试结果及规范要求,结合已有支护设计施工经验及有关标准确定构成边坡的岩、土体工程特性指标建议见表5:

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表5

序号

岩土名称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容重γ(KN/m3)

承载力

(kPa)

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

备注

1

素填土

1-①

36.0

23.0

500

查表及建筑经验

1-②

31.3

22.0

300

查表及建筑经验

1-③

37.0

23.0

500

0.4

查表及建筑经验

2

中风化砂岩

岩体

180

40

26.47

1500

0.5

建筑经验值

岩体节理面

50

18

建筑经验值

层间结构面

50

18

建筑经验值

 

(五)边坡稳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

根据面前查勘情况,坡顶出现贯穿型裂隙,未出现明显滑动迹象,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9.3.3条,滑坡稳定系数宜取1.15。

2、定量计算分析

(1)已知边坡稳定系数K=1.15,反算坡体等效内摩擦角:

计算项目:

等厚土层土坡稳定计算76

------------------------------------------------------------------------

[计算简图]

[控制参数]:

采用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02)

计算目标:

安全系数计算

滑裂面形状:

直线滑动法

不考虑地震

[坡面信息]

坡面线段数2

坡面线号水平投影(m)竖直投影(m)超载数

10.0004.5000

25.0000.0001

超载1距离0.010(m)宽5.000(m)荷载(20.00--20.00kPa)270.00(度)

[土层信息]

上部土层数1

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孔隙水压

(m)(kN/m3)(kN/m3)力系数

14.50023.00020.000---

层号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

(kPa)(度)力(kPa)擦角(度)

10.00033.70010.00025.000

层号十字板τ强度增十字板τ水强度增长系

(kPa)长系数下值(kPa)数水下值

1------------

================================================================

下部土层数1

层号层厚重度饱和重度孔隙水压

(m)(kN/m3)(kN/m3)力系数

15.00026.50020.000---

层号粘聚力内摩擦角水下粘聚水下内摩

(kPa)(度)力(kPa)擦角(度)

1180.00030.00010.00025.000

层号十字板τ强度增十字板τ水强度增长系

(kPa)长系数下值(kPa)数水下值

1------------

不考虑水的作用

[计算条件]

稳定计算目标:

过某点某一角度的安全系数

破裂点的高度:

0.000(m)

破裂面的角度:

30.000(度)

------------------------------------------------------------------------

计算结果:

------------------------------------------------------------------------

[计算结果图]

破裂面:

定位高度:

0.000(m)

破裂面仰角:

30.000(度)

安全系数=1.155

起始x终止xCiΦi条重浮力水平地震力渗透力附加力X附加力Y下滑力抗滑力竖向地震力

(m)(m)(kPa)(度)(kN)(kN)(kN)(kN)(kN)(kN)(kN)(kN)(kN)

---------------------------------------------------------------------------------------

0.0005.0000.00033.700351.510.000.000.000.0099.80225.66260.660.00

5.0007.7940.00033.70051.840.000.000.000.000.0025.9229.940.00

总的下滑力=251.575(kN)

总的抗滑力=290.603(kN)

土体部分下滑力=251.575(kN)

土体部分抗滑力=290.603(kN)

筋带在直线轴向产生的抗滑力=0.000(kN)

筋带在直线法向产生的抗滑力=0.000(kN)

等效内摩擦角取33.7°

(2)回填土整体岩土岩分界面滑动的可能性:

计算项目:

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25

----------------------------------------------------------------------

[计算简图]

----------------------------------------------------------------------

[计算条件]

----------------------------------------------------------------------

[基本参数]

计算方法:

极限平衡法

计算目标:

计算安全系数

边坡高度:

4.500(m)

结构面倾角:

20.0(°)

结构面粘聚力:

0.0(kPa)

结构面内摩擦角:

35.0(°)

张裂隙离坡顶点的距离:

5.000(m)

裂隙水的埋深:

7.600(m)

[坡线参数]

坡线段数1

序号水平投影(m)竖向投影(m)倾角(°)

10.0004.50090.0

[岩层参数]

层数2

序号控制点Y坐标容重锚杆和岩石粘结强度

(m)(kN/m3)frb(kPa)

10.00023.080.0

2-5.00026.0100.0

----------------------------------------------------------------------

[计算结果]

----------------------------------------------------------------------

岩体重量:

412.9(kN)

水平外荷载:

0.0(kN)

竖向外荷载:

100.0(kN)

侧面裂隙水压力:

0.0(kN)

底面裂隙水压力:

0.0(kN)

结构面上正压力:

481.9(kN)

总下滑力:

175.4(kN)

总抗滑力:

337.5(kN)

安全系数:

1.924

不会发生沿土岩界面整体滑动的可能。

(六)支护方案建议

(1)原支护挡墙保留,墙后素填土采用注浆加固或在墙外侧再设置一排挡土墙。

(2)拆除已有挡土墙,从新设计挡土墙。

(七)地震效应评价

1、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建筑场地地形较平坦,场内无软土存在,基岩出露,根据钻孔揭露及现场调查,场地基岩主要为泥岩、泥灰岩,属软质岩场地。

平场后场地较平整,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属Ⅱ类场地。

2、场地抗震条件

场地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及地质构造环境良好,属Ⅱ类抗震场地,拟建场地属抗震条件一般地段。

按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场地为Ⅵ度基本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需按有关规范设防。

四、结论与建议

(1)该场地地貌单元为缓丘坡地地貌,场地工程环境条件简单。

(2)场地无断层经过,未见褶皱构造;

(3)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呈单斜产出,岩性为棕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砂岩。

地层产状:

倾向220°,倾角5°.

(4)场地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区域稳定性及地质构造环境良好,属Ⅱ类抗震场地,拟建场地属抗震条件一般地段。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5)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位在支护坡体以下。

据场地已有资料,水质类型为HCO31-—Ca2+型水。

场地所处环境类别为Ⅱ类湿润——半湿润区,水质对砼及砼中钢筋有微腐浸蚀性;

(6)坡体已经出现开裂,稳定性较差,应设置警示牌,严禁车辆、人员靠近滑动体,严禁在坡顶加载。

(7)由于各段边坡稳定状态不同,须根据不同地段边坡的岩土结构与相邻建(构)物、道路的重要性及危害程度及环境条件,采用经济合理的支护处理方案。

(8)施工尽量避开丰水期,应做好截排水措施。

(9)根据边坡稳定计算:

建议回填土等效内摩擦角取33.7°;中风化基岩承载力特征值取1500kPa,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0.5.

(10)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建议选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边坡监测:

建立固定观测网,对边坡及坡顶建(构)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

(11)施工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发生,请施工单位及时通知业主、地勘、设计等有关单位相关人员现场协商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