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2125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docx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康复治疗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基础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三、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一、基础知识

康复医学一级预防:

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减少功能障碍可能性。

康复医学二级预防:

疾病发病后,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

康复医学三级预防:

功能障碍后,防止加重或恶化。

残疾一级预防:

预防各类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

残疾二级预防:

损伤发生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

残疾三级预防:

残疾已发生,防止恶化。

中国助残日: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残疾人日:

每年12月3日。

1981年联合国决定为“国际残疾人年”。

2001年世卫组织修订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

中国残疾分类:

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多重残疾(没有内脏残疾)。

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全因循主持)

三叉神经:

出口居眉弓外缘至外耳道连线后1/3处。

上中下眼、鼻、1颏。

面神经干自外耳道经乳突向前至耳垂前方。

上中下额、上颌、颏。

枕大神经出口处:

两耳根上部枕后连线、距中线2cm,相当于玉枕穴。

枕小神经出口处:

两耳垂后部枕后连线,斜方肌的外缘或距中线4cm处,相当于风池穴。

单轴关节:

屈戌关节(肱尺/指关节)、车轴/圆柱关节(桡尺近/远端关节)

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多轴关节:

球窝关节(肩关节)、平面关节(肩锁关节、骶髂关节、腕骨间关节)

肩关节屈肌:

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肱二头肌短头。

肩关节伸肌:

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肱三头肌长头。

肩关节内收肌: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大圆肌)

肩关节旋内肌:

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前部。

(大圆肌)

肩关节外展肌:

三角肌、冈上肌。

肩关节旋外肌:

冈下肌、小圆肌。

正面:

上至下:

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胸大肌。

背面:

上至下:

冈下肌、小圆肌。

上提肩胛骨:

斜方肌上部、菱形肌、肩胛提肌和胸锁乳突肌。

下降肩胛骨:

斜方肌下部、胸小肌、前锯肌下部。

前伸肩胛骨:

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

后缩肩胛骨:

斜方肌、菱形肌。

髋关节屈肌:

阔筋膜张肌、髂腰肌、缝匠肌、耻骨肌、股直肌。

髋关节伸肌:

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

髋关节内收肌:

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臀大肌下部。

髋关节外展肌:

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髋关节外旋肌:

臀大中小肌后部纤维、缝匠肌、梨状肌、闭孔内外肌。

无专门旋内肌。

椎骨:

幼年32-33;成年:

26(7+12++5+1+1),椎间盘:

23。

颈椎:

有横突孔、第2-6棘突短而分叉、第3-7有椎体钩。

胸椎:

棘突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

腰椎:

棘突呈板状。

黄韧带: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间韧带: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刚度最弱

棘上韧带: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前纵韧带:

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前脱出。

后纵韧带: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抗张力能力:

前纵—棘上—棘间—后纵。

刚度:

前纵—后纵—棘间。

变形能力:

棘上最大,前、后纵韧带变形能力最小

第2颈椎棘突:

乳突尖水平。

第4、5颈椎:

喉结水平。

第6颈椎:

环状软骨水平。

平上端气管。

第7颈椎:

低头时项部最高隆起。

第3胸椎:

两肩胛冈内线水平。

第7胸椎:

肩胛下角水平。

第8胸椎:

胸骨体和剑突结合水平。

第2、3腰椎棘突:

两肋弓最低点连线。

第4腰椎棘突:

髂脊最高点连线。

第4、5腰椎间隙:

髂前上棘连线。

第2骶椎:

髂后上棘连线。

颈膨大:

最宽处多在颈4-5椎间盘。

腰膨大:

最宽处多在胸11-12椎间盘至腰1椎体下1/3。

颈交感神经节:

颈上节:

下颔角后1cm,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

颈中节:

胸锁乳突肌后缘环状软骨高度,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

星状神经节:

颈中节下2cm,锁骨上窝深部,相当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

腰交感神经节:

第2腰椎棘突旁开3cm处。

颈胸神经根出口处:

同序棘突等高,后正中线旁开1.5cm。

腰骶神经要出口处:

同序棘突等高,后正中线旁开2cm。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S2-S4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

神经节段与椎骨位置:

C1-4:

同序。

C5-T4:

同序-1。

T5-T8:

同序-2。

T9-T12:

同序-3。

L1-5:

胸椎9-12。

S1-5:

腰1。

骨盆前倾:

髂腰肌、臀中、小肌前部纤维。

骨盆固定:

梨状肌、臀大、中、小肌后部纤维。

骨盆后旋:

梨状肌、臀大肌。

骨盆侧倾:

臀中、小肌。

踝关节背屈肌:

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踝关节跖屈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踝关节内翻:

胫骨前后肌

踝关节外翻:

腓骨长短肌

小脑: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损伤出现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前叶(旧小脑):

损伤出现肌张力降低。

后叶(新小脑):

损伤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跨越步态、指鼻试验阳性、震颤等。

终池:

蛛网膜下隙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二骶椎水平扩大。

面瘫:

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从口角溢出。

内囊受损“三偏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视野对侧偏盲。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外侧,豆状核内侧。

(内—外:

尾内豆)

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即Broca区,损伤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损伤出现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损伤出现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顶下小叶的角回,损伤出现失读症。

大脑半球前2/3和间脑前部:

颈内动脉(分支:

大脑前、中动脉,脉络从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脑干、小脑:

椎动脉(分支:

大脑后动脉等)

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脑神经感觉性神经:

嗅、视、前庭

运动性神经:

动、滑、展、副、舌下

混全性神经:

三叉、面、舌咽、迷

锥体外系主要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动作等。

颈从:

C1-C4;臂丛:

C5-T1;腰丛:

T12-L4;

舌感觉:

后体部:

舌神经;舌根部:

舌咽神经。

舌运动:

舌下神经。

舌前2/3味觉:

面神经。

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胫神经

小腿外侧群肌——腓浅神经

小腿前群肌:

腓深神经

男性尿道三个狭窄:

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生长发育规律:

不均衡性、渐进性、个体性。

渐进性是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发育。

5岁脑重量接近成人,3岁时神经细胞基本分化完成,8岁分化接近成人。

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在4岁左右完成。

脊髓髓鞘由上向下逐渐形成是其成熟的标志。

胎儿期脊髓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4岁时移至第1腰椎。

(新生儿达第3腰椎)

反射的发育分为: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

多于2-6月消失。

常见的有:

拥抱、吸吮、觅食、手握持、足握持、阳性支持、侧弯、紧张性颈、紧张性迷路反射。

立直反射:

大部分在原始反射消失后出现,7-12月最明显。

部分5岁时消失,大部分终生存在。

立直反射包括颈、躯干、迷路、视性立直反射、降落伞反射。

6个月婴儿应该出现降落伞反射。

平衡反射:

包括倾斜反射、防护反射。

坐位前、侧、后出现时间分别是6、8、10个月。

立位前、侧、后出现时间分别是12、18、24个月。

肌张力降低:

蛙位姿势,W字姿势,折刀状姿势、翼状肩姿势、躯干上凸姿势、倒U姿势,头后垂姿势。

肌张力增高:

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特殊坐位姿势、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下肢内收内旋、非对称性姿势。

骨骼肌纤维:

I型/慢氧化型/红肌:

抗疲劳;低强度收缩,线粒体质和量增加,红肌为主,耐力增加。

(I红耐力,宜喝酒(宜红久))

II型/白肌:

IIA、IIB。

高强度收缩,横截面积增大,白肌为主,蛋白质合成增强,线粒体减少。

(II白力量(二杯量))

骨密度下降40%时X线才能发现骨质疏松(骨量丢失30%)。

卧床后1-2日尿钙增高,5-10日明显。

制动卧床时出现症状性高钙血状的时间是4周。

氮排出增加见于制动4-5日,2周达到高峰,3周卧床的负氮平衡在1周左右恢复,7周卧床的要7周恢复。

制动7天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变细,排列紊乱。

制动5-7天重量下降最明显。

石膏固定肘关节4周后,前臂周径减少5%。

短时间极量运动初始阶段,肌细胞不吸收血糖。

中等强度运动初期,肌肉吸收血糖快速上升。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糖变化不大,运动后血糖明显上升,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

痛觉刺激出发顺序:

触觉-压觉-振动觉-烧灼觉-锐痛-钝痛。

从触觉到锐痛属于Aδ纤维兴奋,钝痛属于C纤维兴奋。

疖:

金葡菌。

痛:

金葡菌。

界限不清,中央部表面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

蜂窝织炎(蜂溶):

溶血性链球菌。

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扩散迅速。

丹毒(丹贝):

β-溶血性链球菌,边界清楚,压之褪色。

猩红热: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链球菌多是A型。

急性肠炎:

最常见沙门杆菌。

流行性乙脑:

媒介三带喙库蚊。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致痛物质:

直接溢出:

K+、H+、组胺、5-HT等;

局部合成:

缓激肽(BK)、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自身释放:

P物质。

小儿肺炎最常见:

肺炎链球菌。

角膜、结膜炎最常见:

腺病毒。

粗大运动:

抬头:

3个月;坐:

6个月独坐,8个月坐稳;翻身:

7个月;爬:

8-9个月;11个月站;12个月独走,15个月走;24月双足跳;30个月单独跳。

视感知发育:

1个月可凝视光源,头眼协调,头可随物体水平移动90度;

3-4个月可随物体水平移动180度;

6-7个月目光随物体上下垂直方向运动;

8-9个月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18个月区分各种形状;

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4岁临摹几何图形;

5岁区别各种颜色;

6岁视深度充分发育;

10岁正确判断距离与速度,能接住远处掷来的球。

听感知发育:

3-4个月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会微笑;

7-9个月能迅速看声源;

12个月能听懂自己名字;

4岁时听觉发育已完善。

味觉:

出生时发育已很完善,4-5个月是味觉发育关键时期。

2-3岁能接触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

5-6岁能辨别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

3岁以前无意注意为主,3岁后开始发展有意注意。

记忆分为:

运动性记忆(1个月)、情绪性记忆(6个月)、形象性记忆和言语性记忆(出生后第二年)

行为问题分类:

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如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食欲不佳、过分挑食。

运动行为问题:

如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吮衣服、挖鼻孔、活动过多等。

社会行为问题:

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等。

性格行为问题:

如惊恐、害羞、社交退缩、易激动、交往不良、过分敏感。

语言问题:

如口吃等。

不愉快系列的情感常先于愉快系列的情感,2岁左右具备与成人相同的情感种类。

暂时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臂从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落后。

稳定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脑瘫、脊柱裂、肢体残缺、脊髓损伤、脑外伤、外伤后截肢、脊髓灰质炎。

进展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人格特征:

整体性、组织性、差异性、相对稳定性。

(人格整组差稳)

知觉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选择性、理解性、适应性。

(知觉你是很选整)

传导电流(欧姆损耗):

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

(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传导所产生的电流)(中波以此为基础)

位移电流(介质损耗):

高频振荡——电介质集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

(偶极子内束缚电荷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电流)(短波、超短波、分米厘米波由此产生)

优导体:

血清,胆汁等含水多的液体。

良导体:

肌肉、肝、肾、脑、神经等。

不良导体:

干皮肤、结缔组织、脂肪、骨等。

绝缘体:

干头发、指甲、牙齿等。

直流电安全电压:

干燥《65V,潮湿《40V,绝对安全24V。

交流电安全电压:

一般《36V,井下、坑道、水疗室等潮湿地<12V。

安全电流:

50Hz交流电应在10mA以下,直流电应在50mA以下。

低频电疗法:

感应电、电兴奋、间动电、低周波、电睡眠、经皮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痉挛肌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直流脉冲脊髓通电疗法等。

50Hz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交感神经频率1-10Hz,降低兴奋性频率100Hz。

有电解作用。

中频电疗法:

等幅正弦中频电(音频电)、调制中频电、干扰电、音乐电疗法(正弦)等。

阻抗明显降低,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生物学效应:

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生物膜通透性。

无电解作用。

高频电疗法:

共鸣火花、中波、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疗法。

电泳:

分散质移动,例人体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向阳极移动。

电渗:

分散剂移动,例人体蛋白质溶液中,水向阴极移动。

电泳和电渗是直流电通过胶体时同时出现的现象。

直流电疗法生物学效应:

组织兴奋性变化:

阳极钙、镁离子多,钠钾少膜电位上升,超极化,兴奋性降低,称为阳极电紧张,镇痛作用;阴极相反。

细胞通透性变化:

蛋白质向阳极迁,水分少,细胞膜致密,通透性下降,利于水肿与渗出消散;阴极下相反,可促使组织炎症消散。

【自:

阳极疏水消肿,阴极吸水降低炎症密度消炎】

改善血液循环:

对静脉血栓作用:

血栓从阳极松脱,退缩向阴极。

对骨折的作用:

阴极10-20uA电流可促进骨折生长。

介电常数:

真空为1,空气约等于1,一般物质>1,水81,肌肉、肝脏等40-100。

短波可达深部肌层,超短波达深部肌层与骨。

微波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可见光疗法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红光兴奋、蓝紫光抑制。

医用石蜡熔点为50-60度,精炼石蜡熔点52-54度,沸点为110-120度。

石蜡加热后释放热能变硬,体积缩小10-20%。

水疗法:

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

激光疗法:

热作用、压强作用、光化学作用、电磁作用、生物刺激作用。

激光特点:

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紫外线疗法光化学效应包括:

光分解效应(如变色眼镜)、光聚合作用、光敏作用(皮肤致敏)和荧光效应。

紫外线疗法其他生物学效应:

杀菌、促进愈合、致癌、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对钙磷的影响;对免疫功能影响。

紫外线疗法色素沉着:

254nm>297nm>340nm

影响红斑反应因素:

波长和剂量;局部皮肤敏感性;生理状态;疾病因素;药物;植物;季节;其他。

紫外线禁忌症:

妊娠、白内障、严重心功能不全、光敏性疾病、结核、伴发热发疹传染病、肿瘤局部等。

含胆固醇最高的是LDL(50%),含TG最多的是CM(88%),其次是VLDL(54%)。

脊神经仅能被牵拉15-23%;直腿抬高试验,脊神经可滑动2-5mm。

气道弹道式冲击波属发散式,余属聚焦式。

各手指发病率:

中、环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

继发性残疾原因比如脊髓损伤长期卧床导致的关节痉挛、泌尿系统结石、肾功衰等。

残损评定:

残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

反应健康功能状态:

身体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表示。

除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外,其余鼻旁窦均开口于中鼻道。

铁磁性物质:

铁、镍、钴及其合金。

顺磁性物质:

镁、铝、稀土金属、空气等。

抗磁性物质:

铜、铋、硼、锑、水银、玻璃、水等。

导致原发性残疾常见原因疾病、外伤、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和老年病等。

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原小脑/古小脑(调节躯干运动、协调眼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小脑前叶/旧小脑(接受本体感觉,调节肌肉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小脑后叶/新小脑(接受运动支配,对随意运动起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执行和校正有关)。

限制向两侧移动:

子宫阔韧带。

维持前倾:

子宫圆韧带、宫骶韧带。

防止下垂:

子宫主韧带。

子宫全切时不需切除的是卵巢固有韧带。

长期卧床血容量减少。

2002年开始每年一次康复考试。

电诊断:

纤颤/束颤电位是自发电位。

迟发反应是刺激神经时,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

可用于评估近端神经节段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情况。

H反射、F波、轴突波、眨眼反射。

H反射最初是对胫神经施也最大刺激时于腓肠肌上记录到的肌电反应。

H波引出后,振幅随刺激强度上升而上升,刺激强度接近M波阈强度时,波幅最大,后随刺激强度增大和M波振幅上升而下降,最后消失。

F波是运动神经纤维的逆行冲动引起。

理论上F波可在全身肌肉引出,H反射多只在比目鱼肌和桡侧腕伸肌引出。

引出H反射的阈刺激强度小于M波,而F波需大于M波阈刺激强度(即超强刺激);达到最佳亚最大刺激时,刺激强度不变,H反射不变,而F波潜伏期和开关随每次刺激的不同而变化。

低强度刺激时,H波波幅大于M波,其平均波幅为M的50-100%,而F波波幅恒小于M波。

中枢诱发电位:

中枢神经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SEP)。

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二、相关专业知识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肩手综合征。

常见于3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2:

3。

I型:

无神经损害,多见于骨关节损伤的患者。

II型:

有灼痛伴不连续的神经损害。

多见于神经瘫痪的患者。

早期:

肩部疼痛、运动障碍或手指疼痛,弥漫性肿胀,以后逐渐出现僵硬。

中期:

疼痛减轻,关节功能明显障碍,手部肿胀加重,手指可见屈曲性挛缩,X线显示骨质疏松。

后期:

手掌肌肉组织萎缩,手指强直变形,有部分患者可以手指挛缩。

肩周炎:

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

有明显自愈趋势。

主要症状:

肩关节钝痛、夜间痛,关节活动障碍(外展、前屈、外旋、内旋),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明显。

肩关节畸形:

斜方肌瘫痪:

平肩;

前锯肌瘫痪:

翼肩;

三角肌瘫痪:

半脱位;

肩关节创伤性脱位:

肩峰突出形成方肩。

前交叉韧带(ACL)检查:

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

后交叉韧带(PCL)检查:

后抽屉试验。

侧副韧带检查:

内外翻试验(膝侧搬试验)、侧压试验(分离试验)

前交叉未韧带MRI表现:

信号不连续或呈弥散性、波浪形高信号改变,韧带角度改变甚至影响缺如。

后交叉未韧带MRI表现:

信号不连续或问号形状改变;

侧副韧带:

信号不连续、不均匀、且增厚。

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长腿石膏固定4-6周。

半月板损伤时麦氏片(McMurray)阳性,Apley研磨试验阳性。

手和腕部狭窄性腱鞘炎:

常屈肌腱鞘炎,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

拇指称弹响拇。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表面或远端压痛,握拳尺偏时,茎突处疼痛(Finkelstein试验阳性)

稳定性骨折:

裂缝、青枝、嵌插、压缩、横行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骨折晚期并发症包括缺血性肌挛缩和缺血性骨坏死等。

骨折专有特征:

畸形、活动异常/假关节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

愈合分期:

肉芽修复期(血肿机化期):

2-3周

原始骨痂期:

6-10周

成熟骨板期:

8-12周,又称临床愈合期

塑形期:

2-4年。

发育性关节脱位:

最常见的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特有体征:

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

陈旧性脱位是指伤后3周内未能复位。

一般需要手法复位。

肩关节脱位上臂固定于上臂轻度后伸旋转中立位3周。

肘关节后脱位长臂石膏后托在功能们固定3周。

髋关节脱位保持患肢伸直和外展位3周。

后脱位(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缩短畸形)

手休息位:

腕关节背伸10-15度,轻度尺偏,手指半屈曲,拇指轻度外展。

手功能位:

腕背伸15-25度,拇指外展,对掌,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微屈。

桡神经损伤:

垂腕畸形。

正中神经损伤:

猿手畸形。

尺神经损伤:

爪形手畸形。

指屈肌损伤:

固定患指中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不能活动为指深屈肌腱断裂;

固定患指外的其他三个手指于伸直外,屈近侧指间关节,不能活动为浅屈肌腱断裂。

上两种均不能屈,则深、浅均断裂。

手外伤后制动时间: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3-4周;神经修复后4-6周;关节脱位3周;骨折4-6周。

骨性关节炎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尤其远端。

特征性改变:

硬结节。

膝上下楼梯疼痛。

髋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

颈椎病C1、2受压可导致紧张性头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是基本病理改变。

关节痛是最早的症状。

最常出现的是小关节。

多呈对称性、持续性》6周。

X线是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以手指和腕关节X线最有价值。

X线分期:

I期:

关节端骨质疏松;II期:

关节间隙因软骨破坏变得狭窄;

III期:

关节面出现凿样破坏性改变;IV期:

可见关节半脱位、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

炎症、纤维化和骨化是基本病变,多见于骶髂关节。

大部分与HLA-B27有关。

男性多见,疼痛以下肢大关节炎症,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

脊柱“竹节样”改变。

控制炎症是治疗的关键,防止粘连维持脊柱的活动度。

骨盆挤压试验、分离试验、4字试验阳性。

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首选药。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急性炎症首选药。

粘液便糊状或稀水便:

肠炎。

果酱样便:

阿米巴痢疾。

米泔样便:

霍乱。

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便:

梗阻性黄疸。

脓血便:

菌痢。

鲜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

乳凝块便:

小儿消化不良。

硬结便:

便秘。

X线特性:

穿透性:

成像基础。

荧光效应:

透视基础。

  感光效应:

摄片基础。

电离效应(生物效应):

放射治疗基础,放射防护原因。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

食管、胃钡餐检查,支气管造影、心血管造影等。

间接引入:

口服法胆囊造影(造影剂经肠道-肝-胆囊)、静脉法肾盂造影。

水CT值为0Hu,骨皮质最高1000Hu,空气最低-1000Hu。

CT值高于窗宽显示为白色,低于显示黑色。

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变白。

MRI常用扫描:

T1加权、T2加权、T1水抑制、T2水抑制、弥散成像。

MRI特殊扫描:

脂肪抑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水成像MRI、功能MRI(fMRI)

水成像MRI:

MR胰胆管造影、MR尿路造影、MR脊髓造影、MR内耳造影等。

功能MRI:

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脑功能成像。

血沉增快:

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高、贫血、糖尿病等。

血沉减慢:

真性或相对红细胞增多症,DIC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期等。

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

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类型:

无反射型:

血液等液体物质——液性暗区;

少反射型:

心、肝、脾等实质器官,低亮度(低回声区)

多反射型:

心瓣膜、肝被膜等,高亮度(高回声区)

全反射型:

肺气、肠气等,极高亮度,高回声区,后伴声影。

  

给药吸收速度:

静脉-吸入-直肠-肌肉注射-皮下-口服-贴皮。

   

抗癫痫药: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

苯妥英钠。

持续状态首选:

苯二氮䓬类地西泮。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首选:

丙戊酸钠。

广谱、单纯局限性和大发作首选之一及同时抗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和小发作:

卡马西平。

小发作首选:

乙琥胺。

脑电图为癫痫首选检查方法。

脑出血:

豆纹动脉最易出血,基底节出血最常见(壳核最常见),最常累及内囊。

脊休克多持续2-4周,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或深部腱反射的出现是脊髓休克终止的标志。

脊髓损伤最容易部位:

C5-7,T4-7,L10-12

伤后6小时是治疗最佳时间。

最早组织学改变:

中央灰质点状出血;3小时内中央灰质出血;6小时后灰质遍布出血灶,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灶,灰质神经无退变坏死;24小时后灰质神经几乎找不到。

脊髓损伤临床综合征:

中央束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