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820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计划.docx

《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学计划.docx

数学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数学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克与千克的认识。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2.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3.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5.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6.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7.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8.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2.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3.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5.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6.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7.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8.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9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10.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11.联系,12.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13.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单元教学措施:

1.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3.不断深化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4.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4课时)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四(1课时)

称一称(1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千克

教学

内容

认识千克(P29~32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主备人

顾海虎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

准备

膨化食品(每袋200克)、盐(每袋500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 

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

这里有两袋食品,你猜一猜那袋食品重一点?

那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谁重谁轻?

揭示:

看来物体有轻有重,可以用手掂一掂,还可以借助秤来称一称。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称。

 谈话:

用来称物体的秤有多种多样。

(实物投影出示各种秤。

)这些秤你见过吗?

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提问:

要称手中的红枣,适合选用哪一种秤?

介绍:

在生活中,人们称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2.称红枣,认识千克。

(1)介绍: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谈话:

红枣有多重,谁愿意来试一试、称一称?

(2)提问:

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说明:

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提问: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3.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有多重。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提示:

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

 

三、应用新知

1.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

说明:

“载重量”表示可以运载的最大限量。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出下面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是多少千克吗?

为什么加“大约”二字?

2.综合运用

“想想做做”第5题。

3.拓展运用

(1)自学并交流“你知道吗?

(2)课外延伸:

想想做做6、7。

 

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生活经验。

1.

 

借助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对各种秤的认识。

 

2.

(1)尝试着称一称,说一说称的结果和是怎样看出来的。

(2)看秤面,说一说上面有些什么。

 

3.

小组活动。

 

1.

(1)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

(2)

看图口答。

 

(3)小组讨论,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观察阅读,并口答。

2.

理解题目意思,各自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3.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

(1)自学交流。

(2)周末跟着父母去调查了解。

板书

设计

认识千克

 

教学

后记

 

授课日期:

月日

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克

教学

内容

认识克(P33—35,想想做做1--6)

主备人

顾海虎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在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

难点

建立正确的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设疑启思引入活动

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

你对千克有了哪些认识?

提问:

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

(出示几件商品引导学生看一看。

你还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

揭题:

这节课我们认识克。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

提问:

谁来介绍一下天平?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讲述:

现在请每个小组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

说明:

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1克非常轻。

(3)感受1克的重量

说明:

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就是1克。

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提问:

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哪个更轻些?

一把学生尺和2分硬币比,哪个稍微重些?

2.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1)出示第34页上面两幅图。

(2)提问:

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

3.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1)出示一袋盐,谈话:

这袋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

(板书:

1000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4.“试一试”。

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称出文具盒的重量。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2)想想做做2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

2.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2)想想做做4

3.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4千克=()克

5000克=()千克

9千克=()克

8000克=()千克

3米=()分米=()米

20厘米=()分米

3小时=()分

 

回忆知识联系经验谈一谈。

观察,明确生活中有很多商品的质量都是用“克”来作单位的。

1.

(1)

认一认各种砝码。

(2)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完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数一数,拿10克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并在全班交流。

(3)感受1克的重量。

小组活动: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后交流感受。

 

2.

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观察并交流。

3.

计算得出结论。

 

4.

小组活动动手称一称。

 

1.

(1)

说一说。

(2)

用手掂一掂并交流。

2.

(1)书上完成,校对说换算的想法。

(2)观察、交流想法。

板书

设计

千克的认识

 

教学

后记

 

授课日期:

月日

 

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四

教学

内容

练习四(P36—37,想想做做1--7)

主备人

顾海虎

教学

目标

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会简单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

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

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备

一、基本练习

1.提问:

这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两个质量单位?

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或1克?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1千克=1000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只鸡蛋重50()。

一只西瓜重6()。

一枚2分硬币重1()。

小明体重35()。

一桶油重20()。

一袋薯片重50()。

3.练习四的第1题。

出示题目,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际物品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4.练习四的第2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完成表格。

5.做练习四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综合应用

1.练习四的第4题。

让学生细心地收集图中的信息,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对解决的过程进行解释。

 

2.练习四的第5题。

让学生先说出馒头、包子、水饺的净含量,再解答相关问题。

还要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3.练习四的第6题。

先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中的重量,用300-240=60克;再把2号杯、3号杯中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

2号、3号杯里的重量。

2号、3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4.练习四的第7题。

这种小调查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把千克和克进行对比,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并锻炼实践能力。

1.

举例说一说。

 

2.

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单位比较合适,再读一读。

1.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以下四个物品的重量,并数据用线连起来。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完成表格。

4.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5.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观察图,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对解决的过程进行解释。

2.先说出馒头、包子、水饺的净含量,再解答相关问题。

还要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3.先算出1号杯中水的中的重量,用300-240=60克;再把2号杯、3号杯中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

2号、3号杯里的重量。

2号、3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4.把千克和克进行对比,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并锻炼实践能力。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教学

后记

 

授课日期:

月日

 

第三单元第4课时称一称

教学

内容

称一称(P28的内容)

主备人

顾海虎

教学

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