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18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

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吴祖光:

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

“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

“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

诗云:

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

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

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

“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XX)

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

“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

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摘自XX)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吴祖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创作歌颂抗日主题的剧作《凤凰城》,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B.吴祖光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创新。

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指出不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解析:

C项,“《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表述有误,应是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

答案:

C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

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

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概括不全面。

吴祖光成为一代戏剧大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等,而不能仅归功于天赋及感悟力。

C项,“有偏题之嫌”分析错误,文中说他喜爱“生正逢时”词语之事,是为了说明“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一道理。

D项,“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分析有误,应是说“吴祖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

答案:

BE

3.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传记文本特征及理解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明白传记中引用传主本人或他人的言论、评价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丰富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找出传记中哪些地方引用了传主本人的话,哪些地方引用了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最后针对这些引用,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传主的思想和性格即可。

答案:

①引用吴祖光本人对《凤凰城》的反思之语,正面表现了吴祖光善于反思、谦虚、勇于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传主的形象。

②开头引用戏剧导演牟森对吴祖光的评价,突出了吴祖光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具有名士操守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③引用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对吴祖光追求诗意的艺术观的评价,侧面突出吴祖光独特的艺术观;引用王玉珍的话,侧面突出吴祖光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传文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新中国兵工先驱吴运铎

万建辉

吴运铎祖籍武汉蔡甸,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抗战爆发后加入新四军,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军队的兵工事业。

在研制武器弹药中,吴运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瞎、左手4根指头被炸掉,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100多处,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1938年9月,21岁的吴运铎冒着日机的轰炸,从武汉辗转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司令部,等待上级发枪上前线。

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在《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写了皖南小山村中的“我们的兵工厂”:

一所普通的农家院子,墙角搭起棚子,里面有两个用土筑起的炉子,两个木风箱,那就是锻工间;北屋正中间的工作台旁埋了几根粗树桩,每个树桩上安了一部老虎钳,桌上摆满锤子、锉刀、钻子;枪托修理间,只有一些木工使用的简单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兵工厂中,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造出的步枪不断地被运往前线。

吴运铎曾经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工厂里来了一名穿草鞋、军装的外国妇女,原来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她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

当史沫特莱参观了造出这支枪的农舍中的兵工厂后,她惊叹自己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兵工厂。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

吴运铎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

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他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吴运铎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高烧40多度,左腿伤口感染。

这次受伤经历在《把一切献给党》中也有记录:

“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一次,吴运铎从报废的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雷管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和兵工厂的一名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

突然,炮弹爆炸,厂长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了新型的高级炸药。

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

第二次负伤时,吴运铎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抗战时期,日伪军在淮南四处修筑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

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日伪碉堡即刻土崩瓦解。

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

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吴运铎的自传本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把一切献给党》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就主动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B.史沫特莱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对着埋在小坡上的一块钢板连开了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这从侧面表现了吴运铎和他的战友在简陋的条件下造出的枪支质量高。

C.在研制武器弹药的过程中,吴运铎全身负伤100多处,这既说明了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在前线作战,也表现了吴运铎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兵工事业的精神。

D.吴运铎为研究武器弹药不顾生命危险,多次负伤,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被认为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主动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错误,原文是“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去造枪”。

答案:

A

5.本文两次引用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的话,各有何作用?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引文的内容和体现的意义。

如第一处,主要描写了兵工厂简陋的设备和条件,这与后文史沫特莱试枪的结果形成对比,体现了传主制造枪支的不易;第二处,主要描写了传主受伤的程度,衬托了传主不怕危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以及对兵工事业的热爱等。

答案:

①第一处引用,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兵工厂简陋的条件,与后文史沫特莱试练新造步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