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1734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docx

语文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

江苏省射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过关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黄山之美是多层次的。

在 ▲ 的运斤之中不忘精雕细刻;在 ▲ 的气势之中不乏柔情绰态。

如同一位 ▲ 大写意的泼墨高手,笔酣墨饱酣畅淋漓地驰骋一番之后又即兴地补缀一些 ▲ 的细墨妙笔。

(詹克明《青梅嗅》)

A.大刀阔斧   大气磅礴  擅长  画龙点晴

B.雷厉风行   波澜壮阔  擅长   画龙点晴

C.雷厉风行   波澜壮阔  善于   点石成金

D.大刀阔斧   大气磅礴  善于   点石成金

2.享有四君子美誉之一的梅花在寒气凛冽的雪冬之天傲骨绽放,在传统文化中常常是脱俗

高洁品格的象征,下列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此寓意相悖的一项是()(3分)

A.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B.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D.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3.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记》,全在于他有一颗顽强的心,一颗追求卓越而又忍辱负重的心。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看到了人的生死、寿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平等的思想成就了王羲之,也成就了《兰亭集序》。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的眼界是独特的,他善于观察,善于选择,善于剪裁与嫁接,一种绝美的意境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活得真累!

他的“累”是一种孤独,一种孤僻与孤傲,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恋,一种向死而生的超越!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书法的发生,要追溯到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

中华民族对语言背后意蕴的重视,

远远超过语言本身。

     ▲    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

它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

①人们很快发现书面语言的外形——视觉图形是一个很好的中介。

②于是,在运用语义来表达的同时,对书写的结果——字的外形加以更多的注意。

③因此人们总是在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

④长此以往,人们的视觉、书写、心理渐渐汇合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书法便在这种关注、融合中诞生。

⑤也就是说,文字、语言的视觉图形能够帮助表达语言本身不能传达的很多东西。

⑥这里其实隐含着对语言的不满——“言不尽意”。

A.①⑤⑥③②④B.②④⑥③①⑤C.⑥③②④①⑤D.⑥③①⑤②④

5.白先勇在他的小说《台北人》一书中,写出了当年随国民党政府从大陆去台湾定居人物的生活和心情。

这些人多半拥有光辉耀眼的过去,以及难忘难舍的记忆,与平淡平凡的现况对照,“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感受特别强烈。

依此特点,选择一段诗词作为该书的注脚,最为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B.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C.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D.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①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②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③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

李侯可谓贤矣。

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⑤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⑥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致:

获取

B.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敏:

机智、聪明

C.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厌:

通“魇”,满足

D.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俾:

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此知其所失多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4分)

▲▲▲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4分)

▲▲▲

9.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2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

徒然、空自。

10.请简析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对全诗的行文变化产生了什么效果。

(3分)

▲▲▲

1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3分)

▲▲▲

12.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

(荀子《劝学》)

(2)故国神游,    ▲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

(李白《蜀道难》)

(4)     ▲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欧阳修《醉翁亭记》)

(5)今年欢笑复明年,     ▲     。

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

(6)无可奈何花落去,     ▲     。

(晏殊《浣溪沙》)

(7)冠盖满京华,     ▲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8)     ▲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

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拉拉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刷拉拉地响。

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

祖父说:

“起来吧。

“再念一首。

祖父说:

“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

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

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

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

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

祖父说骑不得。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苞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苞米丛中为我擗一穗苞米来。

擗来了苞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苞米给我烧上,等苞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

苞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苞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

破东西,东一件西一件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

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注]:

萧红(1911年6月-1942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呼兰河传》是她在病逝前一年即1940年12月写成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

14.试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4分)

▲▲▲

15.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性格特征。

(6分)

▲▲▲

16.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简要概括使“我”感到荒凉的原因。

(4分)

▲▲▲

17.联系相关的写作背景,试探究本文的创作意图。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李泽厚

①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②“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③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④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⑤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⑥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节)

1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

(6分)

▲▲▲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

▲▲▲

20.说说文中的魏晋名士“魏晋风度”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6分)

▲▲▲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顾城说,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部分试题附解析:

4.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⑥句中的“言不尽意”和③句中的“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相照应,所以应为⑥③。

⑤句中的“视觉图形”和①句中的“视觉图形”相呼应,所以应为①⑤,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⑥③①⑤,排除AC。

再看②④和⑥③①⑤的关系,应该②④放后更好,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5.B【解析】A项出自王维《凝碧诗》,表现出国破家亡的伤感。

当时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后来被迫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但他的心依旧追随唐朝,所以作了这首凝碧宫诗。

B项出自刘禹锡《台城》,表现了昔盛今衰、繁华不再之感,同时对历史悲剧发出了深沉的感叹。

C项出自李煜《相见欢》,以伤春来寄寓失意之情。

D项出自晏殊《浣溪沙》,表现了伤春惜别之情。

(说明: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共5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15分。

6.B(敏:

努力、勤勉)

7.D(介词,依靠。

A.代词,它,指《水记》;代词,自己。

B.转折连词,但是;顺承连词,就。

C.介词,凭……身份;介词,把)

8.

(1)(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次序,(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我)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它们)都不符合。

(“次第”,次序,1分;“考”,考证,1分;“于羽”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2)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荫”,荫蔽、躲避,1分;“藉”,枕垫或踩着、踏着,1分;两个“之”所在的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9.①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名声远播。

(一点1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

(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

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相信陆羽是了解水的人。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

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

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

“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

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

嘉佑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

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

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

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

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

李侯可以称得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

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

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

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

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

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

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

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

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

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0.以行旅过程中的快乐之景:

雨后初晴,青山红树分外明丽,与下文抒发旅行中的乡愁呼应(铺垫),(乐景衬哀情),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3分)(要注意命题的变化)

11.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

(3分)

12.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视听与心理感受结合、对偶(任选3点得3分),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

(2分)

13.①而致千里②多情应笑我③砯崖转石万壑雷

④野芳发而幽香⑤秋月春风等闲度⑥是曾相识燕归来

⑦斯人独憔悴⑧宁可枝头抱香死

14.①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祖父”、“我”和“大黄狗”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②运用比喻、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黄狗”的健壮可爱;③句式简短、回环往复,语言质朴直白、明快鲜活,充满着童稚情趣和诗意。

(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此题关键词为表达特色,即为赏析类试题,属常见题型。

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语言特色等角度考虑。

15.从祖父反复念诗讲诗、掰苞米、放养鸡鸭等细节,(2分)可以看出祖父宽厚仁慈、耐心细致、勤劳、从容等性格特征。

(4分)(如答“简朴、对‘我’宠爱”等的酌情给分。

(此题关键词为分析人物形象,即为人物形象类试题,属常见题型。

答题思路为:

先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然后对此用文中细节语句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16.

(1)客观环境使她感到荒凉(满院子蒿草,草丛中有虫子瞎闹。

破东西到处乱扔。

我家房子多,院子大,人少);

(2)内心寂寞使她感到荒凉。

(①每个方面2分,表述1分。

②如未概括,只答具体特征的如“玩伴少,只有祖父、厨子和黄狗,没有小朋友”等的,酌情给分。

(此题关键词为概括,即为概括类试题,属常见题型。

答题思路为:

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即可。

17.

(1)从环境描写角度:

①院子里花草:

渲染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②“大黄狗”、鸡鸭形象:

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亲近,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小城生活状态:

表达了对自由纯真安宁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2)从人物形象角度:

①祖父与“我”的关系:

表达了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传递了浓浓的亲情,表达了对“温暖”与“爱”的追求;②厨子挑水烧水、祖父放养鸡鸭以及隐身的小贩的叫卖:

表现了小城中人们的勤劳朴实,表达了对人性美的赞美与追求。

(3)写作背景角度:

①日军入侵,国土沦丧:

表达了对国土沦陷的伤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②漂泊流落于香港:

表现了难回故园的的悲苦心境,表达对人性及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答出1小点1分,2小点3分,3小点5分,说到4小点即可满分)

(此题关键词为探究、创作意图,即为探究类试题,属较难题型。

需对文章整体内容与思想有较为精准的把握,难度略大,需考生冷静分析。

18.【答案】①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②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③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每点2分)

(此题为概括、归纳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及思想,通览全文逐一分析得出即可。

19.【答案】①首先提出本段论点: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②接着阐述魏晋名士的“谈玄”的具体做法;③最后指出玄学的作用。

(每点2分)

(此题为论述层次类试题,属于论述类文本必考题型,根据答题套式及文本分析即可。

20.【答案】①大都崇尚老庄之学;②用形骸放浪、不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