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教材编制.docx
《铁路行车教材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行车教材编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行车教材编制
学院高职教育科研课题
—铁路特色专业行车教材(系列)编制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报告
●工作报告
●结题报告
项目负责人 束汉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06-4-12
目录
一、职业教育教材和教材建设4
(一)教材4
(二)新的教材观4
(三)教材与教师5
(四)教材建设5
(五)教材组织6
(六)精品教材建设特征7
二、教材建设主要问题分析7
(一)行车岗位群通用教材目录7
(二)过去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8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0
(一)既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铁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0
(二)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10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需要10
四、课题研究人员和分工11
五、课题研究进程和主要内容11
(一)调研阶段11
(二)文字教材编写阶段11
(三)辅助教材建设阶段12
(四)教材优化阶段12
(五)课题结题阶段13
六、课题结题综合报告13
(一)行车教材(系列)完成情况总体分析13
(二)行车教材(系列)建设优势和不足14
(三)优化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14
一、职业教育教材和教材建设
(一)教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材则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
美英等西方国家编写的教材
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特别强调:
“教材是为学生写的”,提倡三元法则:
每个题目都由几何的、数值的和代数的方法来表示。
因此编写的教材大都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依据,它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根据。
教材主要应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
在教材编写中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是设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何安排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尤其是职教教材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形成的规律,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的教材有别于中小学教材,它有着自身显明的特点。
(二)新的教材观
科学的教材观最关注的是学生建立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方式,坚持职业教育教材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体验等。
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走出那种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和编写方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
学生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能动地实践创造地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的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材应成为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地思考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职业教育教材要注意克服学科本位论,即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这是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通病。
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要从学科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要从为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
不仅要抓好主教材的建设,同时还应重视相关配套教材的建设。
这些配套教材包括实践教材、各类指导书、习题集、图册及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配套的各类新教材(如CAI课件、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
条件成熟时还应积极开发双语教材和引进国外同类教育的原版教材。
(三)教材与教师
繁荣职业教育教材事业,提高教材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是教师。
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应制定鼓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出版高质量的教材政策,继续鼓励、支持、帮助教师出版确有特色、确有水平的好教材。
同时,落实教材编写工作的各项政策,包括提高教材稿酬,按规定为作者计算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
笔者建议,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查、出版、印刷、发行、选用都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
在国家或有关部门在确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工艺标准的前提下,公开、公正地向社会发布,招标编写、出版职业教育教材,由使用教材的部门或学校选择使用国家或部门认可其质量的职业教材,从而形成有序、规范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竞争机制。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材基本上是苏式的,
其特点是严、深、广。
就是严格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面广、内容多而且条理性强,但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材建设在纵
向按课群进行系列化建设,在横向按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等进行立体化建设,并提出"四个体现"的教材建设思想。
(1)在教材概念上,体现教材不仅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类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的载体;
(2)在教材体系上,体现课程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群间相互关系;
(3)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先进性,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辩证关系;
(4)在辅助工具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注重仿真软件和最新器件的作为。
(五)教材组织
作为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教材,其组织顺序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纵向维度,另一个是横向维度。
●纵向维度
所谓纵向维度,是指将全部的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编排。
关于这一点,无论是17世纪现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J.A.Comenius),还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ogne)都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规律。
对职业教育而言,由于职业要求的复杂性,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备的前提和条件。
无论是固定学年制还是弹性学习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制,都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基本顺序。
也就是说,纵向组织原则应作为职业教育教材编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横向维度
所谓横向维度,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型转变,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教材的编制要拓展知识的广度,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这就是教材编制的横向维度。
在横向维度中,关键是要摆脱传统的学科式结构,在学分制、弹性学制下,每一门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增大,如果再以学科形式来呈现知识技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对知识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是对这个专门化方向所覆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全方位的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编排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其一是教学内容的主辅关系。
整合后的教材内容虽然涉及面广泛,但必须有突出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成了蜻蜓点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
其二是不同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各个部分的内容之间相互补充,彼此兼顾,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和谐发展。
(六)精品教材建设特征
1.思想性特征
教材内容必须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有利于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应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性特征
教材内容应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构应合理,深广度恰当。
应注意相关学科的联
系,科学地体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3.实用性特征
教材的实用性特征主要反映在二方面:
一是技术实用性,教材内容应贴近工程(或行业)
实际,理论的阐述,实验(训)内容和范例、习题的选取都应紧密联系实际,有鲜明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是教学实用性,内容的阐述编排便于组织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4.先进性特征
教材内容能及时跟踪现代社会知识与技术的更替,既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又反映新
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能灵活适应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与发展。
5.规范性特征
教材的版式设计艺术性强,印刷装订质量高。
图形、符号、公式、专业术语、技术说明
等符合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教材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一)行车岗位群通用教材目录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行车技术管理》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其他辅助性教材
(二)过去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出版滞后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一些专业的主干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以选用。
目前的行车岗位群通用教材,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应用中专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增添内容;三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四是由个别专业的一些教师自行编写。
这些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2.教材更新滞后,不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发展需要。
由于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
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的支持,编写的高职教材难免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这与高职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
3.教学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运用不够
在改编或自编专业课程教材时,大都比较注重实践操作的讲解指导。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教材编写还没有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羁绊,尚未形成特有的内容结构体系,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
4.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严重不足
现用教材无论是权威性推荐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是供教师上课讲授使用的。
由于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一般占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虽有少量教材附有思考题,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缺乏实践训练。
而且实践教学在各地差异较大,教学规范性不强,内容繁杂,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
5.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
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
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的不同,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6.同类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组建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队伍,计划出版几百种教材。
出版后的教材覆盖高职高专教育的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而其他专业课程及辅助课程还没有涉及到。
另外,当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教授时,其重点、难点的把握,课时的分配,教学计划内容的编制与执行,差别甚为明显。
因此,围绕各种具体专业,制定统一的、全面的、规范性的教材建设标准迫在眉睫。
7.教材建设仍“以教师为主、以学校为主、以理论为主、以纸质材料为主”
目前实训教材编写力度不够,教材建设仍然是以学校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单一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8.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
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
9.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及理念的力度不够。
国外专业优质教材最具显明的特征是教材体系结构合理、校企合作编制、反映岗位技能
前沿技术。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既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铁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进入攻坚阶段,运输能力快速扩充、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对运输生产一线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2010年铁路仅技师和高级技师缺口就达3万名以上。
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一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
作为课程体系最核心的教材及教材建设,其编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是: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突出技术的应用性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的任务决定了教材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
------正确处理教材结构体系的渐进性,教材要体现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同时要勇于和善于打破原有的体系,在教材的结构体系上有所创新。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交叉性,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研究,取材应精练,知识结构既符合渐进的传承关系,同时还须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坚持理论联合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应贴近工程实际,教材素材或范例应是当前正在应用或正在推广的相对成熟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的继承性和先进性,及时淘汰旧的,过时的知识内容,补充新的、先进的教学内容。
教材应反映当代的科技新成就,适应当代科技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需要
高职教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心思想,要顺利完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其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关键问题都离不开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培养理念。
教材编写工作应在充分论证企业行为、了解企业运作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完成符合企业规格的教材编写工作。
通过合作编写,可以加强企业工程师、专家和学校教师的在思维和认识上的统一性。
四、课题研究人员和分工
束汉武 全面负责课题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负责《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城市轨道运营组织-车站(车场)工作组织》(教育部规划教材参编)教材编写工作,负责《铁道知识
(一)》辅助读物编写工作,负责各阶段课题报告的起草和撰写工作,完成部分多媒体辅助教材的制作工作。
王立松 负责《铁路行车技术管理》教材编写工作,完成部分辅助教材编写工作。
韩小平 负责《铁路行车组织》教材编写工作,完成教材编写素材收集和整理工作。
李宇辉 负责《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教材编写工作,完成部分辅助教材编写工作。
丁慕诚 完成部分辅助教材编写工作。
张苏敏 完成部分教材参编写工作。
五、课题研究进程和主要内容
(一)调研阶段
时间:
2005年3月-2005年4月
完成主要工作:
1.调研企业行为、研究教材编写方案
调研的企业单位有:
南京东站、南京北站、上海站、上海铁路局、西南交通大学
2.形成编写提纲
(二)文字教材编写阶段
时间:
2005年4月――2006年2月
完成主要工作:
1.完成《铁路行车组织》教材编写初稿,负责人韩小平,2005年10月《铁路行车组织》获省级立为资助性一般立项精品建设教材。
2.完成《铁路行车规章》教材编写初稿,负责人王立松
3.完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教材编写初稿,负责人李宇辉
4.完成《城市轨道运营组织-车站(车场)工作组织》(教育部规划教材参编)教材编写初稿,负责人束汉武
5.完成《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材的调研工作,完成部分章节的编写初稿,负责人束汉武
6.完成《铁道知识
(一)》辅助读物的编写工作,负责人束汉武
(三)辅助教材建设阶段
时间:
2005年5月-2006年2月
完成主要工作:
1.整理、优化已经制作的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铁路行车组织》,我院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制作的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共80讲。
2.完成实践教材、各类指导书、习题集、图册及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配套的各类新教材(如CAI课件、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完成部分辅助教材文字材料收集和编写工作。
3.完成多媒体教材制作工作。
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完成部分CAI课件、教学PPT、网络教材编写工作。
(四)教材优化阶段
时间:
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
完成主要工作:
1.召开教材优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对各门教材提出优化方案并组织实施。
2.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对各门教材进行优化工作。
3.对辅助教材(如CAI课件、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集中汇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五)课题结题阶段
时间:
2006年2月至2006年3月
完成主要工作:
对以上各个阶段性报告进行整合,撰写调查和论证报告,工作报告,课题结题综合报告。
六、课题结题综合报告
(一)行车教材(系列)完成情况总体分析
1.行车教材(系列)建设总体情况:
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完成了《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技术管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等课程教材建设工作,2006年3月还完成了《铁道知识
(一)》辅助读物的编写工作,2006年《铁路行车技术管理》教材作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使用教材,《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材作为申报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在同类高职院中占住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2.行车教材(系列)使用情况:
通过在交通运输G0411、城市交通G0411等大专班使用《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行车技术管理》教材情况分析,教材理论深度符合学生层次,教材实践内容能做到有机融合在理论体系中,CAI课件、多媒体教材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教材得到初步开发,对教材内容的综合运用特征明显。
以上所有工作弥补了我系高职高专行车教材(系列)编写空白。
3.行车教材(系列)创新情况分析:
本次编写过程历时一年多,形成了一整套校内讲义,有些即将正式出版,这些教材为我院开发省级及至国家级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行车教材(系列)在编写过程中能做到群策群力,各位成员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创新表现在:
①编写了学生使用的主教材,同时还编写了辅助教材,体现了高职高专教材编写新特色、新要求;②有辅助读物作为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有益扩充,如《铁道知识汇编
(一)》主要收集的铁路题材有高速铁路、铁路提速、重载运输、铁路信息化、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列车安全控制设备、计算机联锁、铁路事故等内容。
这些内容紧跟铁路形势,能较好地反映当代铁路科技前沿和“四新”知识,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奠定了良好基础;③教材编写文字、媒体等材料能做到资源共享,一是提高了课题整体开发的效率,二是可以在同行间进行交流,为及时优化这些教材内容创造有利氛围。
课题开发成员开发的辅助教材—数据、图片、音影等资料通过有效集成,共同运用,形成了和谐团队氛围。
(二)行车教材(系列)建设优势和不足
1.优势:
1教材内容结构合理,深广度恰当;②教材内容较好贴近实际,理论的阐述,实验(训)内容和范例、习题的选取能做到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实践性;③教材内容能及时跟踪现代社会知识与技术的更替,能灵活适应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与发展;④辅助教材特色鲜明,有形象生动的动画、图片、视频文件,有利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⑤辅助读物能反映铁路“四新”知识,弥补了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补充;⑥教材较好地体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不足
1教材编写在例题精选、技能拓展方面还做得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是编制时间较为仓促,再加上铁路行业机构、规章、制度变化迅速,有些数据表格刚编好,现场情况又发生了变化;②有些教材理论知识较多,专业技能突出方面较为薄弱,给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③有些课程缺少模拟系统,给教学组织带来了一些困难,如《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这门课,各章节主要反映铁路信息系统功能与操作指令,但学院还缺少这方面的模拟系统软件支持。
(三)优化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提高教材建设的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所以在将来教材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教师建设的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和要求。
2.搞好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做好规划是基础,加强领导是保证。
学院主管部门或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制定专业培养规格,组织编写、出版队伍,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搭建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整合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定期提出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出版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教材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并有效地促进各院校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使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出版的渠道畅通无阻。
3.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
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跟上科技发展和生产工作实际的需求。
4.必须加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学院要创设调动广大教师编写教材、编好教材的良好环境,设立专项资金,特别资助重点学科、特色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5.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丰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内涵,并不断创新思维才能适应学院和专业发展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