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政复习资料.docx
《社会行政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行政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行政复习资料
社会行政复习资料
一、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P2
社会行政也叫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福利行政。
1、本质上一致:
都是增进人类福利的活动
2、区别:
社会工作行政是计划、组织、协调具体的社会服务的行政活动,比较靠近具体的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行政面对所有的社会福利活动,特别是包括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宣传、阐释、贯彻、监督与评估,着眼于整个社会福利政策的运行。
二、社会行政的含义P7
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具体见第五点)。
三、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P12
1.社会行政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过程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
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和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在落实、实施社会政策方面,政府是首要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行为主体。
2.社会行政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过程,社会福利的传输需要行政协调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实施之间的关系
1)社会行政的效果受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及其他条件影响
2)社会行政过程对实施效果的影响:
行政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和理解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此外还存在行政人员的裁量权问题。
四、社会行政的要件P17
(一)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社会行政的基础。
社会行政以社会政策为基础,并按照社会政策规定去行动。
(二)社会福利资源
物质性资源(资金性资源):
包括以资金以及能够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衣物、食物、住房等
服务性资源:
人们所需要的。
可以解决自己困难的服务活动。
(三)社会服务机构
1.非正式社会福利系统:
由家庭、家族、邻里、朋友等初级社会群体组成的、向其成员提供福利的系统
2.正式社会福利系统:
由政府部门及其兴办的机构组成的福利传输体系
3.社会性的社会福利系统:
由非营利组织承担主要的社会福利传输的系统
(四)社会行政人员
社会行政人员并不一定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但他必须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
(五)社会服务人员
社会服务人员是直接将社会福利资源传送到政策对象手中的工作人员。
五、社会行政的层次P25
(一)宏观社会行政:
在政府的社会行政系统中和在大型非营利组织中,从事政策的执行设计、为其建立条件规则并综合地推动政策实施的活动。
特征:
1.较强的政治性2.广泛的协调3.对政策实施负有主要责任4.运用权力系统推动政策实施
(二)微观社会行政:
在政府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中比较接近于具体服务的基层从事的行政活动。
特征:
1.实务性2.局部协调3.部分责任4.科层权力和其他专业方法并用
六、社会行政的功能P37
(一)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
1.增进社会福利:
通过向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福利,进而也会增加社会的福利。
2.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
将弱势群体所需要的福利资源进行有效的传送,发展他们获取、利用福利资源的能力。
3.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
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缓解财富初次分配差距过大造成的后果,缓解某些社会成员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损害的状况,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二)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赛瑞
1.社会政策的实施与改进
2.提高机构服务效率:
资源配置、结构设计、协调和指导机构成员的工作
3.技术层面的功能:
对受助者的咨询、建立具体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并使之制度化、服务的转介、对工作人员的辅导
七、社会行政体制的组织机构的类型P47
1.全国性机构:
负责全国社会福利事业的立法、政策拟定、全盘规划、监督与考核的最高决策行政机构
2.地方性机构:
执行全国性机构的指示,拟定地方性计划。
推行地方各种社会福利事务
3.单一性机构:
只从事某项专业性的服务活动。
包括公立和私立社会行政机构
八、社会行政体制的影响因素P48
1.国家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的待遇水平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3.福利资源筹集方式: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②政府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③政府划拨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用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民间力量配合政府推广社会服务
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九、社会行政体制的类型艾斯平—安德森三大福利体制类型P50
1.“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去商品化程度低,低收入者依赖国家,而经济能力较好着可从市场购买服务: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2.“保守主义”福利体制:
中等程度的去商品化,政府给付的取得资格主要是依据个人过去所缴社会保险费及职业身份:
德国、法国、意大利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高度去商品化,普及式的政府给付,高度均等的给付水平:
挪威、瑞典、丹麦
十、各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比较P58
(一)共同性
1.社会行政职权的集中化趋势
2.社会行政的法制化趋势
3.社会行政人员的专业化
4.社会福利供给机构的多元化趋势
5.社会福利经费大部分有国库支出
(二)差异性
1.基本价值取向的差异:
积极与消极之分
2.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3.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运作机制的差异:
国家法令、规章等正式的制定安排,惯例、习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的补充
十一、中国体制改革中的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P62
1.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
2.社会行政组织:
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卫生部
3.社会福利经费:
5个来源
4.社会工作者制度:
上海2003年开办社工工作者资格考试
十二、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P65
(一)作为组织的社会服务机构
1.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组织是人们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为目的的社会群体。
三个内涵;
①从结构角度看,组织是由不同的部门配合而成的整体;②从功能角度看,组织是达成特定任务的工具;③从过程角度看,组织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特征:
①为了更有效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
②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并把他们导向组织目标;
③组织成员不是固定的,这使得组织可以超越某一特定成员而生存;组织成员死亡、辞职、退休或者解雇时,可以用常规性的方式加以替补
2.组织的类型
1)依赞助者的不同划分为:
志愿性组织,公共组织,营利组织
2)依组织的形成方式分为: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二)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机构
非营利组织:
不以营利为买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特征:
1)非营利性表现: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在参与者中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2)非政府性表现:
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自上而下的民间组织;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
3)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表现:
志愿者或社会捐赠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非营利组织活动的社会公开性和透明性;提供两种类型的竞争性公共物品:
公益性公共物品,互益性公共物品
职能:
1)提供公共服务
2)代行政府职能
3)影响公共政策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
社会服务机构是指由感觉、社会团体或个人举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如社会工作者、社会福利工作员、家务助理员、其他支援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性质:
1)社会服务机构是一个福利服务输送系统
2)社会服务机构的从事经常性、连续性服务的实体性社会组织
3)社会服务机构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特征
1.组织特征
1)社会服务机构的素材是人
2)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界定的困难且模糊的
3)社会服务机构的技术是不确定的
4)员工—案主关系是社会服务机构的核心活动
5)社会服务机构依赖专业社会工作者
6)社会服务机构的效果不易测量
2.机构特征(体现在机构的组织图或职位图上)
董事会委员会高层行政人员中层行政人员基层行政人员
2.目标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福利服务为宗旨
十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P75
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功能
1.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1)治疗功能
2)预防功能
3)发展功能
2.社会服务机构的政治功能
1)促进社会公平
2)维持社会秩序
3)进行社会控制
3.社会服务机构的经济功能
1)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2)促进就业
3)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社会服务机构的文化功能
1)张扬社会团结的价值
2)传播人道主义伦理
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
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
1)民间性
2)专业性
3)行业体系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
1)政府兴办
2)功能多元化
3)组织取向明显
十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目标管理P83
彼德·德鲁克目标管理(MBO):
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程序,特别强调员工与上司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确实又能客观测量成果的目标。
十五、社会服务机构决策的一般程序P86
1.发现问题:
如何理解、运用和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机构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问题
2.确定目标:
第一,目标必须考虑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第二,决策目标的表达应当准确;第三,决策目标系统应主次分明;第四,限定目标的正负面效果,以控制决策的不利影响
3.拟定方案
4.比较、分析方案
5.选择方案
十六、社会行政中的沟通P108
(一)组织沟通
1.正式沟通
1)上行沟通
2)下行沟通
3)横向沟通
4)斜向沟通:
信息在非同一层次不同部门或成员之间进行的非水平沟通。
2.非正式沟通
(二)人均沟通
1.语言沟通
2.非语言沟通
(三)信息传递路径:
单向命令,双向沟通,网络式沟通
十七、社会行政中的控制类型P112
(一)科层制
特征:
1.层级化2.制度化、规范化3.追求效率4.这种控制忽视了下级的参与
(二)小团体控制:
小团体控制来自于团体成员的相互认同。
(三)市场化控制:
利用服务效果、市场竞争能力进行约束、督促机构成员
十八、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冲突与控制
冲突及其形成
1.冲突的类型
A.以冲突的后果为依据冲突分为:
a.建设性冲突:
又称水平适当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益的冲突,冲突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促进更好的沟通、改善决策过程和提高生存率。
b.破坏性冲突:
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过于激烈或者过于稀少的冲突。
B.以冲突范围为可分为:
a.人际冲突: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冲突,体现在个体之间在认识、行为、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分歧。
b.群体冲突: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之间的冲突,包括横向冲突和纵向冲突。
c.组织间冲突: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因观念、角色、认知和利益等不同时引发的冲突。
C.以冲突呈现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
认识冲突、情感冲突、目标冲突、利益冲突、程序冲突。
2.冲突形成的原因
人际因素:
个性差异
沟通障碍
归因的失误
群体间因素:
目标不相容
相互依赖性
组织因素:
资源稀缺性
任务的不确定性
组织的变动性
社会服务机构常见的冲突:
机构成员个人目标与机构目标的冲突
角色期待与机构成员心理的冲突
机构内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与下级服务机构之间的冲突
冲突管理策略
1.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
⑴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把冲突控制在适当水平
⑵实行全面系统的冲突管理,而不是局限于事后的冲突控制和解决冲突
⑶不走极端,持中,以和为贵化解冲突
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适宜地处理冲突
2.冲突管理的策略
⑴个人冲突管理策略:
①分析冲突原因③选择自己的立场
⑵机构冲突管理策略:
①改变机构的组织结构②重塑机构文化
利用冲突发展机构
1.改变机构文化来激发冲突
2.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强调员工之间的差别比较,提高冲突水平,从而获得机构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3.改革机构组织结构,打破组织原因的平衡和利益格局,激发冲突
4.有意识地恰当适应具有威胁性和模棱两可的信息,减少机构成员因思维定势导致的不思进取态度,促进机构成员的积极思维
5.强调群体间界限,倡导“内和外争”来激发群体间的冲突
6.引进外来的专业人才,激发机构内新旧价值观念、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增加机构的组织活力。
十九、员工培训P124
(一)培训的意义
1.对机构而言
1)提高机构的服务素质
2)增加服务对象
3)吸引和储备人才
2.对个人而言
1)丰富个人工作上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和社会发展同伴
2)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满意度,员工能力的增强,势必带来工作上的成就感,因而增加其对工作的兴趣
3)促进员工对机构产生归属感,最终增加机构人事的稳定性
(二)培训的种类
1.岗前培训
2.在职培训:
a学识技能训练b人际关系训练c理念整合技能训练
3.脱产培训
二十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筹集P137
(一)经费的来源
1.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资源
2.向服务消费者收取费用
3.向慈善基金申请
4.恳请公众做出捐献
5.企业捐赠
6.国际资助:
联合国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海外政府开发援助,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社会服务的资金筹集
1.争取政府拨款
策略:
1)投其所好,配合政府的福利服务发展目标
2)掌握时机,把握时效
3)利用正当与合法程序
4)机构主动游说政府
5)设计精湛的服务计划
2.劝募
直接招募:
包括电话、信函、面对面、媒体、网络等方式
间接招募:
包括特殊事件活动,如义卖会、游会、演唱会、运动会等。
3.争取国际支持
二十二、资金运用的原则P144
1、合法2、有效3、以服务为本
二十三、财务管理P147
1、成本分析
2、投资管理:
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安全、低风险;第二,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第三,保证资金的增值
3、财务分析:
有利于随时掌握机构我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er
二十四、财务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P150
(一)一般原则
1、政策法规性原则:
以国家的财政政策及有关法令法规作为判断和评估审计对象的标准,以促进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2、客观公正性原则:
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分析、判断、评价和提出审计报告,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独立性原则: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4、效益性原则:
以提高财政收支效益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审计监督来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效用
(二)方法
1)审查财务报告
2)对财务报告的缺陷提出建议
3)按会计原则,提供对机构财务人员的技术型支持
4)查阅工时表等原始记录
5)分析各个设置的账户
6)分析机构的投资
7)查阅捐赠记录
8)提及审计报告和建议
二十五、项目和项目管理P153
1.项目的含义:
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是为了取得特定成果而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2.项目的特征
1)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2)较明显的时间特征
3)社会性的集体活动
4)各种资源的动员和组合
5)非重复性:
即他要达到的目标是独特的。
6)项目需要具体实施
3.项目管理的含义:
狭义,管理人员依据项目方案而从事的协调和控制活动
广义,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者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目标的行动
4.项目管理对社会服务的意义
1)使服务项目的申请者重申自己的宗旨,明确自己的服务目标
2)使服务活动更加科学化和指向既定目标,即使服务活动理性化
3)有助于服务机构及其成员的能力,促进机构及其成员的发展
二十六、项目的监督P166
项目监督主要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对承担公共项目对象处于对公共项目、社会项目的关切而要求项目承担着履行公共责任的行为。
二十七、个案管理的模式P170
1.极小模式:
也称评估转介模式。
只提供简单的个案组织、计划和转介服务,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及所需的字眼,将二者进行配合,并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其他适当的服务机构
2.协调模式: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当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无法获得时,需要为其发展一个服务系统,并协助其运用资源
3.完整模式:
在社会层面需要做到社会倡导,将案主个人的问题转换为社会大众关心的议题,以创造服务资源与促进社区发展
二十八、社会服务评估的类型P179
社会服务评估是一种聚焦于机构组织绩效和社会服务方案绩效的评估过程与工具。
1.依时间因素分为:
1)事前评估:
在服务计划形成后进行的评估工作,目的是评估计划的合理性
2)过程评估:
在服务执行中进行的评估工作,目的是检查执行环节是否能够顺利达成目标
3)事后评估:
在服务提供完毕之后进行的评估工作,目的是检查服务是否达到目标和为下一次服务提供经验和研究资料
2.依评估者的身份分为:
1)内部评估:
由方案执行单位的成员所从事的评估工作。
优点是评估人员对于执行方案的组织结构以及所要评估的计划方案有更详细、更准确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以后继续进行研究和评估工作
2)外部评估:
由机构以外的专家对社会福利计划或方案进行的评估工作。
优点是容易保持评估工作的客观性
3.四类评估类型
1)努力评估:
针对达成服务目标的质和量所进行的评估工作
2)成果评估:
着重对社会服务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估工作,主要从服务方案的成果评估和求助者改善的成果评估两方面进行
3)效率评估:
对达成服务目标的资源成本进行的评估,尤其关注为扩大成果而必须投入资源的比例
4)影响评估:
针对社会服务方案对整个社区所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评估。
二十九、社会服务评估的过程P181
1)确认评估的目标
2)完成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3)确认社会服务的目标
4)确认评估的变量:
可量化变量和非量化变量
5)收集与评估分析资料
6)社会服务评估的结果
三十、能力建设对机构发展的意义P203
能力建设对非营利组织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因为其常常具有能力不足的特点。
1.自主性不足。
依赖政府和外部支持,自主活动的能力不足
2.获取资源的能力不足。
制度和机构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3.合理运用资源的能力不足。
资源来源不稳定,服务活动和项目开展缺乏制度化,机构内部制度建设不齐全,导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4.社会交代不足。
机构发展不足,行业和专业制度未建立,行业内部缺乏自律,向社会的交代缺乏制度化
三十一、社会服务机构文化的特征P216
1.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
2.人文关怀是社会服务的基本要求。
对服务对象的真诚关怀
3.平民意识
4.合作精神:
社会服务需要合作,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社会服务机构的有效运行有钱需要合作
5.团队精神
6.责任意识是社会工作者。
社会服务机构向社会承担责任的态度,这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性质使然,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要求。
三十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交代P220
社会交代,也称社会问责,是一种社会对机构依照其被授权所进行的对工作给予解释、对其工作职责进行说明的要求和机构对此做出的回应。
从社会对机构的要求的角度是问责,从机构的角度是交代
问责或交代是机构与其支持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社会交代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