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1286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docx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剖析

2016年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复习资料

1.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3.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

4.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孔子。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苏格拉底。

8.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理想国》。

9.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0.“智、德、美”三育是在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提出来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五育是民国时期蔡元培提出的。

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12.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教态自主、教学基本功。

13.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14.人的发展包括:

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15.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

启发式和注入式。

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17.综合课的结构是: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

18.教师备课要求写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9.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三大要义:

第一,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第二,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第四,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五,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0.《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此会议修订,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依法汉教的轨道。

2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什么?

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

首先,课程结构“综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这既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当代世界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完整”的人。

2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

23.新一轮课程改革遵循的主导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4.校风:

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

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25.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6.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27.从德育的角度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28.素质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

29.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勤学好问,博学多才;

第二,协作精神强,富有爱心;

第三,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第四,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五,关爱学生,理解学生;

第六,课堂生动,有幽默感。

30.我国教育的六部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3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什么?

第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第二,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这两个基本规律可大致表述为:

教育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并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并为人的发展服务。

教育活动历史地、具体地体现着这两个基本规律的矛盾和统一。

3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

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3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在课堂教学正规教育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活动。

35.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弄懂教材、吃透敦材、内化教材三个阶段。

36.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确定教师节的时间是: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39.“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

40.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要求是:

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4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由寄宿学校承担责任。

4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师说》。

45.世界上最早一本教育专著是:

《学记》。

46.举一反三是学习的迁移现象。

47.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应该:

第一,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合,互帮互助,提高成绩;

第二,性格内向与外向结合,既能保证纪律,又能使双方性格互补;

第三,个子高矮相结合,避免遮挡视线。

4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句话说明的德育方法是:

陶冶教育法。

49.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正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示◣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变式。

50.“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是: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51.“因材施教”要求教育必须符合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求知欲和兴趣。

53.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4.2007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给全国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第二,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第三,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第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55.请你谈谈论语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理解。

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意思是:

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56.现代教学中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下面是论语中的一段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必须抓住启发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即愤则启,悱则发。

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而不能简单地灌输。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维。

5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第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8.简述教师能力的结构。

第一,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

第二,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第四,接受信息的能力。

59.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是什么?

第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第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第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第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0.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夸美纽斯。

6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你认为学校应从哪几个方面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一,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重视师德建设,和谐师生关系;

第三,多元评价学生,引领学生发展;

第四,关注家长教育,整合德育合力。

62.在学校教育中,经常讲到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

抽象思维能力。

63.“新两基”是指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6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65.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

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识)、行(道德行为)。

66.如何评价一堂课?

第一,目的要求。

对一个教师来说,通过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这是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具体反映在本堂课的教案(课时计划)上,首先要写出来,通过这一堂课,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懂得什么,学会什么或掌握什么;

第二,教学内容。

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怎么样,在目的要求明确,科学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教学内容;

第三,教学方法。

从总体上说,既有归纳法与演绎法之分,又有启发式与注入式之别。

但就具体教学过程而言,则更多的是多种方式、方法的交错和综合运用。

方法好比钥匙,对于实现目的要求,加深和提高效果关系极大。

因此,从方法上看质量和从方法上求质量,不仅是评价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第四,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看质量,是通常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是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

从实际意义上讲,效果是检验质量的最终标准。

当然,效果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离开效果谈质量,势必会落入空洞的说教,而缺乏实际意义。

67.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第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第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第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第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这是班集体形成的最终标志。

68.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四,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69.简述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的倾向。

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表现为: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2.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7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第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具有独立个性。

71.简述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性格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特征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组成了独具结构的模式。

一般人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7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指导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对中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请简述有教无类的意义。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在教育思想上,以“仁”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大多数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在人的个性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人的潜能。

“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主张,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丰富人才结构,发展大众化教育;

第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普及中等教育;

第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73.如何处理有矛盾的两个学生?

当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同学批评一通,因为教师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往往会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而且,对于未曾了解清楚、未能把握全过程的事情,教师切忌急于下定论,造成“错案”。

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应该及时到场,向当事人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也可以从旁观的学生那里得到信息。

然后应该让当事人双方冷静下来,并且回避其他同学,以免激化矛盾。

在学生冷静后,让学生先反省,先谈自己的过失。

因为孩子大多开口就会说“他怎样怎样”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

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是他自己意识到在矛盾中自己应负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去、主动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化解双方的矛盾。

74.联系实际,试论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俗话说得好: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这句话充分说明今天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而抓好素质教育便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的培养出社会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正确对待以往的基础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改善外部条件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发展特长的关系。

注重素质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任务。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素质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会说呢过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为它们的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防止片面突出重视智育的传统做法。

当前尤其要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加强理想、道德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能力,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75.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试分析实现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四,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实现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第一,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第三,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76.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名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第一,良好的文化素质。

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学;

第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第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热爱学生,不是只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

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77.十八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79.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0.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8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实现道路。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运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农业的发展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具备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生态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实现路径如下:

第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第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

第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着力增强工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

第五,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

8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05年,从贵州省农事试验场起,先后经历了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省农业试验场、省综合农业试验站和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演变。

院本部位于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欣社区,紧邻美丽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

下辖18个研究所、职工医院及附属中学,研究领域涵盖水稻、旱粮、园艺、油料、畜牧兽医、水产、茶叶、中药材、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农业科技信息等30多个专业。

经过一百余年的积聚与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唯一省级农业综合科研机构。

83.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84.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

其目的是将农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