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1104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docx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

课题

第三章四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教学难点:

凝华放热。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1、教师:

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

2、学生:

导学案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问1: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问2:

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

不能直接转化。

2:

能直接转化。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

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

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说明了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色的,容易观察。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

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

摇动烧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

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

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

请把你观察到的碘的初始状态填写在导学案中。

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色。

 

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一同回答:

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

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态的,在班级里展示是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清楚观察。

为了更确

信碘的凝华,所以让学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问:

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

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

(持续.......大概20s)

 

多数学生回答:

给它加热

 

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答:

应该用热水给它加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

一个好的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所以要认真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

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

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一起回答:

底部还是固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看的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如果不给烧瓶冷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

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二、

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

(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

问题1:

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

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么状态?

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加热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碘?

问题3:

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态。

 

学生回答:

加热前碘是固态的。

 

学生回答:

加热过程中没有液态的碘生成,有大量的碘蒸气出现,这个过程需要吸热,因为外界给它加热。

 

学生回答:

后来的固态碘是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和塞子放热产生的。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培养团队意识。

利用课件更直观,把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判断物态变化首先要确定物体的初始状态和变化后的末状态,在这里对学生进行判断物态变化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归纳: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物体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换。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是实验的最终目的,在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板书: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学生翻开课本看书,并记笔记。

 

 

三、

1、有一句俗话说的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升华吸热也利用在了人工降雨、舞台雾景等处,下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解释下面的现象。

学生思考下雪与化雪这两个物态变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

下雪时也冷。

下雪时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雪花,是凝华过程,放热所以不冷,但是雪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就比较冷。

强化凝华过程是放热的,突破难点。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

2、分析下列现象:

(1)介绍干冰,同时展示干冰的图片。

教师: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迅速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周围温度会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

完成学案(干冰的应用)。

学生看见漂亮的干冰图片和干冰放入饮料后的现象开始兴奋……

 

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完成导学案。

干冰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多的,让学生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物理知识的有用性,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2)教师: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PPT展示樟脑球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醒:

樟脑球变化之前是什么状态的,后来不见了是因为变成了什么状态?

学生:

樟脑球变小了其实是它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气体。

(3)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地上有霜,树上有雾凇(树挂)(PPT展示冰花、霜、雾凇)。

 

 

 

提醒:

形成过程中有没有液体的水出现,是直接从什么状态转化为什么状态?

问:

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的还是在外表面形成?

为什么?

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学生:

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树枝直接凝华形成雾凇。

 

学生: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花。

有同学回答说是在外表面形成,大多数同学回答是在内表面形成。

学生解释:

是在内部,因为凝华需要放热,室外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低,遇到窗玻璃不会放热,所以不能在外表面形成窗花。

生活中一些非常漂亮的自然现象都是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4)问: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

冬天冰冻的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久了也能变干。

(5)灯泡内壁发黑(PPT展示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都包含了

哪些物态变化呢?

 

学生:

首先是钨灯丝升华成气体,然后遇到冷的灯泡壁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且一些现象用目前所学知识已经可以解释,在此设问也提高了学生的激情,会试着解释。

在这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细节的,同时乐于思考。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种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我们一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物态变化。

结合其他四种物态变化完善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梳理物态变化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今天你到底学的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

1.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热。

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热。

3.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

4.日光灯用久了,两头会发黑,这是日光灯的灯丝()

A.钨丝先凝华后升华形成的

B.钨丝凝固形成的

C.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D.钨丝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5.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并检查通过率。

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导学案检测题部分。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3.4升华和凝华

1.升华:

课本P92;

2.凝华:

课本P92。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牟利巧备课时间:

2012.10.15上课时间:

2012.10.30

课题: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也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到现象的解释,巩固光直线传播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小孔成像”实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通过日食、月食成因的解析,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C=3×108m/s。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

小时候,同学们可能乐不知疲地做过自己捉“自己”的游戏,现在长大了,你是否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导语二师:

播放手影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在投影幕前做几个手影,看谁做得逼真、生动。

激活课堂气氛。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传播

【做一做】利用投影仪进行“手影”游戏,引入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

 

【演示】点燃一支蜡烛,用硬纸片挡拄光线。

师问:

(1)此时你们能看到烛光吗?

(2)在硬纸片上开一个小孔,你们看见烛光了吗?

【讨论】

(1)为什么用硬纸片挡住后,你们就看不见烛光呢?

开一小孔后,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到烛光,而有的同学看不见烛光?

(2)在什么情况下,你们才能看到烛光呢?

(3)通过这一现象的研究,你能说出光是怎样传播的吗?

【点拨】师: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不能通过。

硬纸片上开一小孔后,只有当烛焰、小孔、与同学们的眼睛在同一直线上时,才能看到烛光;为焰、小孔、眼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就看不见。

这一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小结归纳】(不板书)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交流】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墙上,能看到一个亮点,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

怎样才能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呢?

生:

(1)可以用白纸板衬托来显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2)可以用蚊香放在杯子里燃烧产生的烟雾来显现;

(3)可以将少量的奶粉颗粒放入水中来显现光在水中传播路线;

(4)可以让光穿过果冻来显现光在果冻中(固体)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分别在烟雾、水中、果冻中传播。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2)通过上述三种情况的演示还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师:

光在烟雾、水和果冻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就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结归纳】(板书)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做一做】在投影幕上做各种手影游戏。

如图:

 

【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手影?

【点拨】师:

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与物体形状相同的影子。

【小结归纳】(板书)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演示】播放课件,把日食、月食的成因投影到屏幕上。

 

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月球绕地球转动,当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出现月球的影,即日食(如图);当转到地球与月亮中间时,月球上出现地球的影,即月食(如图)。

【点拨】师:

当太阳、月亮、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地球(或月亮),地球(或月亮)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月食(或日食)。

同学们知道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就不会相信古代把日食、月食现象认为是凶兆的迷信说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能够要用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科学老师战胜迷信的武器。

【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1)射击瞄准时要“三点一线”;

(2)检查队伍是否成直线;

(3)小孔成像等。

介绍“小孔成像”:

在较暗的房间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

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如图。

3、光速

【议一议】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点拨】师:

光传播需要时间,比如:

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8分20秒,不时在房间里开灯,房间立刻被照亮,这不能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而是光传播的太快,人们无法觉察到。

实验研究表明: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这个速度很大,相当于光在1秒内绕地球运行7.5圈。

 

【小结归纳】(板书)

3、光传播需要时间。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光的传播

[例1]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沿直线传播

[例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的成因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

类型二:

光速

[例3]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缘故?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拓展]一束激光从射向月球上的反射器,经激光反射器返回地球上的激光发射场,所需时间为2.54s,那么地球距月球3.81×108m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资料链接】

无影灯

观察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它是将发光强度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圆形。

形成一个分布区域较大的光源,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即使医生的手及器械在灯光与病人手术区域之间,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线,其他灯光仍能照亮被遮挡住的部分。

光照到不透光的物体上会在其后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挡的区域叫做“半影”。

无影灯就是使医生手术时不在病人手术部位产生本影。

五、作业

六:

板书:

§3.3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3、光传播需要时间。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七:

教学反思:

 

备课人:

牟利巧备课时间:

2012.10.15上课时间:

2012.10.31

课题:

§4.2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了解反射定律,知道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

(3)通过探究能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对探究活动的体验。

(2)组织学生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分析,来巩固光的反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

用激光笔照射放在桌面上的平面镜,让同学们寻找光斑。

导语二师:

(投影)自行车的尾灯内部结构非常特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应付发现,它是由很多块光滑的塑料板构成,而且每块塑料板都互相垂直。

同学们想过这种特殊结构的作用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反射现象

【做一做】在课桌上放一块平面镜,让激光笔斜射到镜面上。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

【议一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当激光笔斜射到镜面上时,在天花板上或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光的指向的结果。

这种现象说明光照射在平面镜上,由平面镜把光反射到墙壁上而留下了光斑,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点拨】师:

光照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要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同学们能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被它们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小结归纳】(板书)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想一想】根据光的反射的定义,你们能否举出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生:

(1)可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引入到教室内;

(2)可以用平面镜反射照射天花板;

2、光的反射定律

【做一做】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观察从镜面反射光斑,改变入射的方向或改变镜子的角度,观察光斑的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

【提示】为民研究和提示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先来解释几个光学名词。

【演示】用动画将有关反射的名词逐个显现(如图)。

入射光线:

从光源发出的光线(AO)

反射光线:

经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OB)

入射点:

光入射的一点(O)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

【小结归纳】为了描述和探究光的反射引入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等到有关物理名词。

 

【猜一猜】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2)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有什么关系?

 

 

【点拨】师:

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与物体形状相同的影子。

【小结归纳】(板书)

2、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画一画】学生动手作图。

(1)

画出左图中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完成右图中的光路图。

【拓展】人眼是怎样观察到平面镜成的像的?

 

学生阅读课本解释内容了解:

虚像是由发散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而形成的。

【演示】用激光反射器演示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小结归纳】(板书)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光的反射现象

[例1]下列各成语反映的情景中,发球光的反射的是()

A.一叶障目B.镜花水月

C.立竿见影D.凿壁偷光

[变式]站台票在暗处的人能够看见站在明处的人,而站在亮处的人却看不清暗处的人,这是为什么?

[解析]人站在亮处有光照射到身体表面,自由化表面的反射光进入站在暗处人的眼睛里,所以站在暗处的人能够看见站在亮处的人。

而站在暗处的人由于没有光线射到身体表面,所以他不反射光,以至于站在亮处的人看不清站在暗处的人。

类型二:

光的反射定律

[例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王林同学

分别做了两次实验,请从下面两图所示的实验

中归纳出两条有关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例3]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一图中画出人可以看到点光源S的像的范围.

 

四、作业

五:

板书

§3.5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后反思:

 

备课人:

牟利巧备课时间:

2012.10.15上课时间:

2012.11.1

课题:

§3.5光的反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了解反射定律,知道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

(3)通过探究能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对探究活动的体验。

(2)组织学生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分析,来巩固光的反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

1、什么是光的反射?

2、什么是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导语一师:

同学们上课时大部分人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而坐在前边靠边的同学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