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1059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docx

生药学名词术语doc

《生药学》名词术语

总论

01中药:

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02中药材:

经过简单的产地加工,便于包装、运输、贮藏,一般不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

03饮片:

经过加工炮制,制成规定的形状,直接用于临床配方的中药。

04中成药:

经过规定的程序,按工厂化生产,进行包装,并标明批号、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

05生药:

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的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06生药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与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的学科。

07道地药材:

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某些药材优质而高产,这些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08生理灰分:

中药材经高温炽灼,C.壁及内含物灰烬而成的灰分。

09酸不溶性灰分:

不溶于10%的HCl的生理灰分。

10来源鉴定:

运用动植物分类学知识or矿物学基本知识,对生药原动物、原植物、原矿物进行鉴定,确定其学名的方法。

11原始文献:

首次发现该种动植物,描述其特征,予以初次定名的文献。

12模式标本:

发表新种时描述的动植物标本。

13性状鉴定:

用眼看、手模、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鉴别药材的外观形状。

14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特征的鉴定方法。

15理化鉴定:

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的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16走油:

某些药材在贮藏保管过程中,因受潮、变色、变质等,表面:

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又称“泛油”。

17气调养护:

调节药材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如充氮降氧),使害虫失去生存环境,达到保存药材目的的方法,又称“气调贮藏”。

18生药资源:

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存在或人工制造的药用动植物与矿物的种类及蕴藏量的总和。

19四大怀药:

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20浙八味:

白术、白芍、菊花、浙贝母;玄参、玄胡、麦冬、温郁金。

21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五味子。

藻菌地衣类

01几丁质:

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一大类高分子化合物,透气透水性能差,常存在于真菌细胞壁、昆虫体壁。

02菌丝:

组成真菌个体的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丝状细胞,通常呈圆管状,直径10微米以内。

03菌丝体:

由菌丝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真菌个体。

04菌核:

处于休眠状态,不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质地坚硬如核。

05子实体: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06子座:

真菌着生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度状态。

07疏丝组织:

菌丝呈长形细胞,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真菌“组织”。

08拟薄壁组织:

菌丝细胞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多角形的真菌“组织”。

09同层地衣:

藻细胞与菌丝细胞散乱分布,不成层排列的地衣。

10异层地衣:

藻细胞与菌丝细胞规则分布,成层排列的地衣。

蕨类

01筋脉点:

某些根及根茎类药材横断面上,呈点状排列的纤维性维管束(蕨类、单子叶植物)。

02间隙腺毛:

存在于植物组织C.间隙的腺毛。

如:

绵马贯众、广藿香。

裸子植物类

01嵌晶纤维:

细胞壁上镶嵌有细小草酸钙结晶的纤维。

如:

麻黄。

02环髓纤维:

从横切面上看,位于木质部里端,环绕髓部的纤维。

如:

麻黄。

被子植物类

01后生表皮:

表皮死亡脱落后,外皮层细胞微木栓化,行使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

如:

细辛、升麻。

02后生皮层:

表皮死亡脱落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行使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

如:

川乌、玄参。

03内函韧皮部:

包埋在次生木质部中的次生韧皮部。

如:

沉香、华山参。

04内生韧皮部:

位于初生木质部里端的初生韧皮部。

如:

络石藤。

05星点:

大黄根茎髓部呈点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状如星星,称为“星点”。

06云锦纹:

何首乌块根皮部呈云朵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又称“云锦状花纹”。

07罗盘纹:

某些根类药材横断面皮部呈多环同心性排列的异型维管束,状如罗盘,称为“罗盘纹”。

如:

川牛膝、怀牛膝、商陆。

08珍珠盘:

银柴胡根头部呈盘状排列的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

09砂眼:

银柴胡根表面凹陷的须根痕点。

10菊花心:

某些根类药材横断面上,呈放射状排列的维管束与射线,状如菊花,称为“菊花心”。

如:

银柴胡、甘草、黄芪、知母。

11过桥:

黄连根茎细长而光滑的节间,又称“过江枝”。

12钉角:

草乌块根表面呈钉状突起的支根。

13糟皮粉碴:

赤药根外皮粗糙,易脱落,断面粉性强,称“糟皮粉碴”

14车轮纹:

某些根类药材横断面上,呈放射状排列的维管束与射线,状如车轮,称为“车轮纹”如:

广防己、粉防己。

15金心玉栏:

某些根类药材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恬似金玉相映,习称金心玉栏,又称“金井玉栏”。

如:

板蓝根、桔梗。

16晶纤维:

纤维周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结晶,这样的纤维称为“晶纤维”。

17树脂:

植物体内的挥发油如萜类,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所形成的一大类高分子化合物。

18单树脂:

单纯由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树脂烃组成,不含或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19酸树脂:

以树脂酸为主成分的单树脂。

如:

松香。

20酯树脂:

以树脂酯为主成分的单树脂。

如:

血竭。

21混合树脂:

无明显主成分的单树脂。

如:

洋乳香。

22油树脂:

单树脂中混杂有挥发油。

如:

松油脂、加拿大油树脂。

23胶树脂:

单树脂中混杂有树胶。

如:

藤黄。

24油胶树脂:

单树脂中混杂有挥发油和树胶。

如:

乳香、没药。

25香树脂:

单树脂中混杂有芳香酸。

如:

苏合香、安息香。

26挂旗:

某些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类药材,挑起时呈旗状胶样,连绵不断的现象。

如:

苏合香。

27木材:

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分。

28心材:

靠近木本植物茎中心的木材。

29芦头:

某些根类药材根头部的根茎。

如:

人参。

30艼:

人参根茎节上着生的不定根。

31芦碗:

人参根茎节上,地上茎脱落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

32铜皮铁骨:

三七表面古铜色,质地坚实、沉重,俗称“铜皮铁骨”。

33朱砂点:

某些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由油室等分泌组织形成的红棕色芝麻点。

如:

当归、川芎、苍术等。

34疙瘩丁:

白芷表面着生的皮孔样突起。

35狮子头:

党参根头部呈狮子头状排列的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又称“狮子盘头”。

36泥鳅头:

小条川党参根头部较正身细而小,俗称“泥鳅头”。

37起霜:

茅苍术根茎横切面析出白色毛状结晶物的现象。

又称“吐脂”。

38错入组织:

某些种子中,由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或仅由外胚乳不规则地伸入内胚乳中形成的特殊组织。

如:

槟榔、肉豆蔻。

39糊粉粒:

种子中,以结晶形态存在的蛋白质。

40怀中抱月:

松贝鳞茎2瓣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为“怀中抱月”,又称“观音座莲”。

41虎皮斑:

炉贝鳞叶黄白色表面常有的黄棕色斑块。

42马牙嘴:

炉贝鳞茎2瓣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呈马嘴状,称为“马牙嘴”。

43金包头:

知母根茎顶端有残留的黄色叶痕及茎痕,称为“金包头”。

44鹦哥嘴:

天麻块茎顶端红棕色干枯的芽苞,又称“红小瓣”。

45枫斗:

铁皮石斛常加工成具2~4个旋纹的弹簧状,状如耳环,称为“枫斗”,又称“耳环石斛”。

动物类

01白颈:

广地龙第14~16体节,干燥后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节、呈灰白色较光亮的生殖环带。

02珍珠结构环:

珍珠磨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同心环状层纹。

03珍珠虹光环:

珍珠磨片在显微镜下暗视野中可见特有的一圈圈彩光。

04外套膜:

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的表皮细胞一部分褶襞延伸而成的膜状结构。

05贝壳:

软体动物由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壳体,具保护作用。

06头红身黑:

蜈蚣头部暗红色,身体背部黑绿色、有光泽,习称“头红身黑”。

07胶口镜面:

僵蚕断面外层白色,中间棕黑色,光亮,习称“胶口镜面”。

08马头蛇尾瓦楞身:

海马头略似马头,有一管状长吻;躯干部七棱形,有瓦楞形节纹;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

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

09头大眼大满口细牙:

蛤蚧头呈三角形而大;口中有角质细齿。

习称“头大眼大满口细牙”。

10翘鼻头:

蕲蛇头呈三角形,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

11方胜纹:

蕲蛇背部有方形灰白色花纹24对,习称“方胜纹”。

12连珠斑:

蕲蛇腹部灰白色,具类圆形黑斑,习称“连珠斑”。

13佛指甲:

蕲蛇尾部渐细,末端有一长三角形角质鳞片,习称“佛指甲”。

14剑脊:

乌梢蛇背部高耸成屋脊状,习称“剑脊”。

15涡纹:

马宝灰白色锯断面上可见的同心层纹。

16银皮:

毛壳麝香呈棕色而薄的内层皮膜,又称“云皮”。

17当门子:

位于麝香囊开口处,呈颗粒状较大的麝香仁。

18冒槽:

用槽针插入整麝香,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麝香仁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

19花鹿茸:

梅花鹿雄体密生黄色茸毛的幼角。

又称“黄毛茸”。

20马鹿茸:

马鹿鹿雄体密生青灰色茸毛的幼角。

又称“青毛茸”。

21砍茸:

将鹿头砍下,带头骨的鹿茸。

22锯茸:

用锯子锯下,不带头骨的鹿茸。

23头茬茸:

每年清明节后45~50天锯下的鹿茸。

24二茬茸:

每年头茬茸后50~60天锯下的鹿茸。

25二杠茸:

具有1个侧枝的花鹿茸。

26三岔茸:

具有2个侧枝的花鹿茸。

27大挺:

二杠茸主枝习称“大挺”。

28门庄:

二杠茸侧枝习称“门庄”。

29虎牙:

砍茸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弧形骨,习称“虎牙”。

30单门:

具有1个侧枝的马鹿茸。

31莲花:

具有2个侧枝的马鹿茸。

32三岔:

具有3个侧枝的马鹿茸。

33四岔:

具有4个侧枝的马鹿茸。

34乌金衣:

天然牛黄表面的一层乌黑发亮的薄膜。

35挂甲:

天然牛黄水溶液使指甲染黄且经久不退的现象。

36通天眼:

羚羊角顶部光滑,内有一直通角尖的孔道,此孔道习称“通天眼”。

37羚羊塞:

羚羊角底部类圆形,内有圆锥形骨塞,此骨塞习称“羚羊塞”。

38握把:

羚羊角表面具10~20个隆起的环脊,间距2cm左右,以手握之,刚好嵌住手指,此现象习称“握把”。

矿物类

01矿物: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02晶体:

组成物质的质点作规律排列者称为晶体。

03非晶体:

组成物质的质点不作规律排列者称为非晶体。

04空间格子:

晶体在三度空间内以固定距离作有规律的格子状排列,这种格子称为“空间格子”。

05晶胞:

组成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平行六面体,称为“晶胞”。

06晶体常数:

组成晶胞的棱长a、b、c和棱间夹角α、β、γ称为“晶体常数”。

07集合体:

由许多单体聚合而成的整体称为“集合体”。

08自由水:

以水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但不参与矿物结晶构造的水。

09结晶水:

以水分子形式参与矿物结晶构造的水。

10结构水:

以离子形式参与矿物结晶构造的水。

11透明度: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

12颜色:

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均匀吸收或选择吸收所表现的性质。

13本色:

矿物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的颜色。

14外色:

由外来的带色杂质、气泡等包裹体所引起的颜色。

(与矿物本身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无关)。

15假色:

由于投射光受晶体内部裂缝面、解理面及表面氧化膜的反射所引起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16条痕:

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

粉末条痕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17光泽:

矿物反射光线能力的大小。

18硬度:

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能力的大小。

19解理: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0解理面: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的光滑平面。

21断口:

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结晶方向断裂,断裂面不规则、不平整,这种断裂面称为“断口”。

22磁性:

矿物可以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物体的性质。

23脆性:

矿物容易被击破或压碎的性质。

24延展性:

矿物能被压成薄片或抽成细丝的性质。

25挠性:

矿物受外力作用变形,除去外力后不能复原的性质。

26弹性:

矿物受外力作用变形,除去外力后能复原的性质。

27柔性:

矿物受外力切割并不发生碎裂的性质。

28朱宝砂:

朱砂呈细小颗粒状或粉末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习称“朱宝砂”。

29镜面砂:

朱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鲜艳,光亮如镜,质较松脆,习称“镜面砂”。

30豆瓣砂:

朱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质重而坚,习称“豆瓣砂”。

31钉头:

代赭石一面可见的圆形乳头状突起习称“钉头”。

有钉头的赭石称“钉头赭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