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0979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docx

高考地理一轮提升训练18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时提升演练(十八)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下列有关人们利用煤炭资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木柴时代”的能源有木柴、水力、煤等

B.“煤炭时代”出现在产业革命后

C.“石油时代”各国都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D.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答案:

C

解析:

“木柴时代”基本能源是木柴和水力,煤炭也有使用,只不过开发利用程度低。

“煤炭时代”的出现是由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石油时代”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如此,中国仍然以煤炭为主。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

国民经济能耗强度是指每万元GDP的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国民经济电耗强度是指每万元GDP的综合电耗(千瓦时/万元),这两个指标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读浙江省GDP与能源消费情况表,回答2~3题。

浙江省GDP与能源消费情况表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GDP(亿元)

4146

4638

4988

5365

6036

6748

7796

9395

能源消耗

总量(万吨

标准煤)

4570

4793

4912

5166

5616

6094

6699

7618

煤炭(万吨)

4591

4767

4652

4773

5028

5527

6018

6626

电力

(亿千瓦时)

479

511

548

612

743

855

1016

1240

石油制品

(万吨)

731

786

855

857

919

1152

1261

1395

2.下列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能耗、电耗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B.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2000年开始下降幅度比前五年明显增大

C.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D.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3.下列关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拓宽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

B.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D.节约能源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国民经济能耗强度即能源消耗总量/GDP,国民经济电耗强度即电力/GDP,计算可知:

浙江省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第3题,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拓宽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只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降低能耗强度。

(2014·武汉模拟)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4~6题。

4.造成世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原因是(  )

A.洪水径流量增加

B.无人烟地区稳定径流量增加

C.有效水量增加

D.污染水量增加

5.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000km3增加到9000km3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增多      B.节水农业的发展

C.修建水库D.河流流量增多

6.下列叙述中属于解决水资源短缺主要途径的是(  )

A.发展节能工业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C.跨流域调水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答案:

4.D 5.C 6.C

解析:

第4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总耗水量和除污染外的耗水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污染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日趋紧张。

第5题,修建水库可以有效存储水资源,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数量。

第6题,发展节能工业与节水关系不大,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和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会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数量;跨流域调水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7.目前对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利用玉米、高粱等为原料研制成乙醇汽油;用油菜籽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等。

适宜发展这两种生物质能地区是(  )

A.东南沿海 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答案:

C

解析:

东北地区玉米、高粱种植较多,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质能;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则在长江中下游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质能。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8~9题。

8.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9.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是(  )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暴雨引发洪水,修堤筑坝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西南旱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包括降水和蒸发两方面。

第9题,阿勒泰位于干旱气候区,其洪水的主要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地形

11.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

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

12.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

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概率增加B.霜冻发生概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D.棉花花期滞后

答案:

10.B 11.D 12.B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霜冻发生的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10题,不同纬度初霜、终霜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由于纬度越低,冬季温度较高,初霜出现的时间晚,终霜出现的时间早;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在气温低于0℃以下时,就容易发生。

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温度较高,不易发生霜冻。

第11题,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利于把热量还给地面。

第12题,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相对缓和,不易发生霜冻。

13.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图(2006年)。

材料二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2006年)。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3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

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福建B.黑龙江

C.四川D.甘肃

(3)材料二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说明理由。

(4)荷兰(见材料二)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

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中东地区 美国 日本 

(2)D (3)丙地 理由:

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4)原因:

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解析:

(1)题,通过阅读材料一可以看出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占100%。

阅读材料二可以看出石油消费总量远远大于生产总量的国家有日本、美国以及中国。

(2)题,我国太阳能资源除四川盆地外其余地区都较为丰富,但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更为丰富。

风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及西北地区,结合两种能源资源的分布即可判断甘肃省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故D项正确。

第(3)题,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主要从地理位置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即可。

第(4)题,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西南风)的控制,风向、风速较为稳定,另外荷兰地势低平,对风的摩擦力小,对风速影响小。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右图);坎儿井工程是古代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左图)。

材料二 新疆2006~2008年工业构成的增量及增速。

时间(年)

工业构成

比上年增加(亿元)

比上年增长(%)

2006

轻工业

81.62

10.6

重工业

1063.51

15.3

2007

轻工业

111.21

15.5

重工业

1212.97

15.2

2008

轻工业

140.10

9.8

重工业

1587.25

16.1

(1)水资源是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

(3)读材料二,归纳新疆工业内部结构的特点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答案:

(1)水文特征:

多属内流河,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含沙量大;河流有结冰期;河流有断流现象。

(任答3点) 

(2)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减少水分蒸发,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

(3)结构特点: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

以重工业为主且增速快,加剧了新疆地区水资源紧张局面。

解析:

(1)题,水文特征要从河流的流量、补给、汛期、结冰期及水流量的季节变化来分析。

(2)题,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其作用有巨大的差异,按要求从当地自然特点来分析。

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来分析工业结构特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紧张,重工业的增加加剧了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15.地下水埋藏深度能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读廊坊市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和廊坊市地下水等埋深线图(埋深即埋藏深度),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廊坊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廊坊市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普遍紧张,简述其原因。

(3)从节流的角度考虑,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合理措施是(  )

①注重对水的循环使用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农田使用滴灌、喷灌技术

④跨流域调水

⑤按耗水量施行梯级水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

答案:

(1)时间上:

从1976年至1988年波动下降;1988年后持续下降。

空间上:

以市政府为中心向外围埋藏深度递减。

(2)自然原因: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不大,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地下水补给量小。

人为原因:

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3)B

解析:

(1)题,结合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和地下水等埋深线分析。

(2)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注意本题要求从节流的角度考虑。

16.(201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012年夏季,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南北方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内涝,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表为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单位:

mm)。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

流的总降

水量

转化为地

表径流的

降水量

转化为地

下径流的

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1)比较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从表中数据推断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易发生的灾害及成因。

(3)根据下图,指出北京市用水比例变化的趋势,并简析用水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差异:

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于郊外平原区。

原因:

“热岛效应”使城市中心区气流上升更加旺盛;城市中心区排放的大量烟尘,使空气中凝结核增多。

(2)灾害:

城市内涝。

成因:

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使地表积水量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

(3)变化趋势:

农业、工业用水比例趋于下降,生活用水比例趋于上升。

原因:

生产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改进、工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增加,使工农业用水比例下降;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持续增加。

解析:

(1)题,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从表格中即可获知,原因主要从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中心区空气中多凝结核两方面分析。

(2)题,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其成因应主要从城市中心区地表硬化面积大等方面分析。

第(3)题,北京市用水比例变化的趋势从图中即可获知;用水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可结合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人口增加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