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083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docx

北京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及答案

2015-2019年北京化学高考实验题

附中何文杰

2015—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插入Cu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

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考点】依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应用原电池的已有认识模型分析、解释现象

【水平】B

【答案】C

【难度系数】0.95区分度0.27

2015—27(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考点】利用物质制备的思维程序设计制备、分离装置

【水平】C

【答案】

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1.

【考点】利用滴定原理基于数据对物质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水平】B

【答案】

【难度系数】0.57区分度:

0.82

2015-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考点】依据现象分析解释实验目的

【水平】B

(2)iii是ii的对比试

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考点】分析解释实验设计中的干扰排除

【水平】B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考点】关联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作出解释

【水平】B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

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考点】通过实验现象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电极推测

【水平】B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考点】应用原电池原理及氧还规律推测实验现象

【水平】B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考点】应用原电池模型和形成的思维程序来设计方案证明物质性质,选取反应、试剂,并作出解释。

【水平】C

(6)实验I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

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考点】从反应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角度,将孤立的、界限分明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探究和复杂推理。

【水平】D

【答案】

(1) 化学平衡状态 .

(2) 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

(3) 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4) 正 

②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 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 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

(6) 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

【难度系数】0.49区分度0.78

2016—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A.AB.BC.CD.D

【考点】对物质分离操作的原型的学习理解,对基本仪器用途的认知

【水平】A

【答案】C

【难度系数】0.99区分度0.07

2016—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沸点/℃

138

144

139

80

熔点/℃

13

﹣25

﹣47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考点】利用题给数据信息,判断反应体系中特定物质采用的分离方法,关联物理性质与分离操作

【水平】B

【答案】B

【难度系数】0.82,区分度:

0.40

2016-10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考点】依据现象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推论预测

【水平】C

【答案】D

【难度系数】0.71,区分度:

0.46

2016—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现象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处:

2H2O+2e﹣═H2↑+2OH﹣

B.b处:

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

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考点】对电解池的模型进行远变式,并分析解释、推论预测实现现象

【水平】C

【难度系数】0.05,区分度:

-0.18

2016—27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  .

【考点】通过简单设计实验研究物质性质,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对催化过程的领悟

【水平】B

(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

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

  

【考点】关联重结晶的操作原型,应用分离提纯中重结晶的程序经验进行操作设计

【水平】C

【答案】

(1)Pb+PbO2+2H2SO4==2PbSO4+2H2O。

(2)①2Fe3++Pb+SO42—==PbSO4+2Fe2+;②b取a中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

(3)①A、B;②向PbO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35%NaOH溶液,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得到PbO固体。

【难度系数】0.63,区分度:

0.76

2016—28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2mol•L﹣1Na2SO3溶液

饱和Ag2SO4溶液

Ⅰ.产生白色沉淀

0.2mol•L﹣1CuSO4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1mol•L﹣1Al2(SO4)3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

Cu+

Cu+Cu2+,Cu2+

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  .

【考点】应用信息物质检验的现象进行推论、预测,并排队现象干扰

【水平】B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  .

【考点】关联反应原型的现象与性质,排队SO32-的干扰,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物质检验

【水平】B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的理由是  .

【考点】对比分析物质性质与现象之间的异常现象,分析异常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水平】C

(3)已知:

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考点】关联原型中性质与现象的关系

【水平】A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按图形式呈现).

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考点】复杂体系中识别检验对象、排除干扰、选取试剂,系统设计物质检验或测定的方案,蕴含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控制变量等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水平】D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关.

【考点】从物质性质的认识方式和角度来关联、概括物质和微粒的性质

【水平】B

【答案】

(1)2Ag++SO32—

Ag2SO4↓。

(2)①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HCl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3)①Al3+、OH-。

②a、

b、V1明显大于V2。

(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难度系数】0.51,区分度:

0.73

2017—10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考点】关联物质的性质与现象,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水平】B

【答案】C

【难度系数】0.84,区分度:

0.40

2017—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