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0225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

毛概复习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

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

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

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内涵。

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六条原则构成有机整体。

 10.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白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实现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答:

(1)革命领导权不同。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

新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4)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法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试述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做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知道思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着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新型工业化强调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B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D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D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C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B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C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C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D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A )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C )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B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BCD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ACD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ACD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答案】ABCD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AB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答案】AC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     )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答案】BCD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答案】AB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答案】A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

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材40页。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教材106-107页。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教材201页。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教材277-278页。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教材326-327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

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①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思想道德领域,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