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479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1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修订的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简单周期;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整理与复习;附录,混合运算这九个单元。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附录,混合运算。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表并学习进行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简单周期”、“●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样滚得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继续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

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

“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

”狮子不服气地嚷道:

“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

”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

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

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

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

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

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

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

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

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

杯子1号大。

生2:

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

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

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

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

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

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

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

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

(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

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

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

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

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

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

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

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

谈话:

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

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

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

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

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

升、L

谈话:

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

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

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有谁知道吗?

讲述: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

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

谈话:

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

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

生:

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

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

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

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

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

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

谈话: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

学生估计。

谈话:

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

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

脸盆呢?

沙锅呢?

我们这个碗呢?

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

机动:

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

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容量升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

(L)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板书课题:

认识升)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学生会兴趣高涨,急于表现自己)

2.出示题目要求:

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

(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

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动手制作。

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

(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一样大)

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

(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

待学生做完后,提问:

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新课标第一网

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

你喝的水够1升吗?

谈话:

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

先让学生以前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

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

(2)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

(3)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4)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

(5)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

看哪组估计的水平高。

2.解决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

(1)谈话:

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

(2)学生估计并动手量。

(3)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

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

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

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

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那么想不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

想一想,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

学生分组活动。

各组汇报称法和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升水正好是1千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谈话:

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

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

关于容量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

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

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

毫升(板书)

二.感知、操作、体验

(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

500毫升橙汁  750ML洗发水   

250毫升豆奶   100ML酸奶……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

(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2.小组活动:

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

多吗?

(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

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多媒体出示图片:

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

(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

2.每个小组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

请你们拿出来吧。

它们是:

碗、杯子、保鲜盒

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

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

水面各在哪里?

3.估一估

你能估计一下,这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

杯子呢?

你知道吗?

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

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

保鲜盒的容量呢?

猜一猜。

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容量到底是多少?

4.谈话:

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

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

(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好,刚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

(烧杯,看刻度)

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

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   250毫升   500毫升  

瞧,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

里面有……1升水。

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1升=1000毫升)

2.4升=(  )毫升(怎么想的?

)2000毫升=(   )升(怎么想?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3.今天都带了饮料来了吧。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瓶里有多少饮料吗?

  100毫升     200毫升      250毫升……

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

想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

250毫升呢?

100毫升呢?

4.讲到现在,我可真渴啊!

特别是看到你们带了这么多的饮料。

能让我喝一口吗?

我想喝100ML左右就够了。

谁能帮我倒出来呢。

真好喝!

(笑)新课标第一网

我刚才喝了几口,把大约100ML饮料喝完了呢?

那我一口能喝多少毫升呢?

谁再来试一试,大约几口能把100ML饮料喝完?

大家算算,他这样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5.回家请你们家人都来试一试,看看各自一口,大约能喝多少毫升。

6.介绍:

你知道吗?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跟大伙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补充习题1,作为当堂练习。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练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1)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2升……

(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2、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

(1)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1升6升○6000毫升

3升○2500毫升7000毫升○8升

(2)看图说说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

再算一算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3、常见容量的估计

(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

(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

4、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一些东西。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要求:

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48÷4:

65÷6:

93÷3=

2.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板书:

60÷20)

2.学习口算方法。

(1)提问:

60÷20等于几?

你们会口算吗?

(2)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口算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汇报讨论的情况。

(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4)小结:

计算60÷20时可以乘法20X3=60,想到60÷20=3

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

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练习“想想做做”第士题。

(1)出示四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