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x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苏轼
●课文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
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 )
念无与乐者………( )( )( )
遂至承天寺………( )( )( )怀民亦未寝………( )( )( )
相与步于中庭……(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
水中藻荇交横………( )( )( )盖竹柏影也…………( )(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三、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用原文回答。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2、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3、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五、选择。
1、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2、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六、阅读·分析。
【综合阅读】1、“庭下如积水空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闲人”应理解为 的人。
这句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在文章内容上起 的作用。
3、记叙文一般具备六个要素,请你将本文的六要素写在下面横线上。
(如果有些要素在文中体现不明显,可以不写)。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5、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背景。
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后写的。
被贬黄州,近于流放。
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填写下表:
序号
句子
理由
①
②
③
④
7、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 ;
(2) ;
(3) 。
8、本文三段话分别运用了 、 和 的表达方式。
9、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10、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1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2、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13、本文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14、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1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作者描绘的世界:
;
(2)作者的心境:
。
16、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8、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19、本文选自《 》,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其弟 、其父 。
20、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22、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
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
结合实际谈谈。
23、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1) , 作者:
出处:
(2) , 作者:
出处:
(3) , 作者:
出处:
2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5、“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
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陪衬月亮的是什么景物?
【比较阅读】
(一)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把洒问青天 (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